北京中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北京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東方大陸農業文明以中華文明為代表,農業是東方人物質生活資料的主要生產方式。在大陸農業社會,個人的力量在面對大自然時是非常渺小的,作為個體的人要生存就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個人的力量不足以維持自己的生活,而在集體中生活平等就自然成為人們的第一追求目標!因此家庭、宗族就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保障,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單元。而這種家庭至上的觀念一旦上升為人生哲學就是集體主義。因此崇尚集體主義,蔑視個人主義,重義輕利成為古代中國社會的道德觀;崇尚奉獻,蔑視索取也隨之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正如美國歷史學家阿諾斯所言,在中國這個儒教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里,“尊崇老年人,輕視年輕人;尊崇過去,輕視現在;尊崇權威,輕視變革;從而,使它成為保持各方面現狀的極好的工具,最終導致處處順從,事事以正統觀念為依據”。
西方文明發源于地中海的島嶼文化,發源于克里特島。這個島處在歐洲、亞洲、非洲的中間。據說島上的居民最初還是從事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但隨著人口的增長,島上惡劣的自然條件不足以支撐人口的增長。于是島上的居民逐漸開始以航行為生活方式,用航行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甚至掠奪、戰爭。
在這種環境下,自由自在的個人奮斗與創造的氣質得以產生。這時他們沒有什么集體和權威可依賴,每個個體必須依靠自己去創造。在對外的交流和沖突中,克里特人找到了感覺,再加上航行便利的因素,
便產生了以自由為核心的西方文明。這樣就完成了他們的文化啟蒙。雖然西方文明的孕育中間也孕育了
一些平等的觀念,但這種觀念主要是一種機會平等的觀念;在西方早期的世俗社會中始終沒有權威,當
他們發現他們也需要一個權威誕生時,他們往往更愿意從人類自己以外去尋找,因此西方社會發現上帝這個虛幻的權威。____除了給西方社會帶來了上帝這個虛幻的權威以外,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原罪論。原罪論使他們更加堅信人本身是貪婪的,人的欲望如果不用嚴格的制度加以制約的話是永無止境的。這也就為法治找到了更加堅實的思想基礎!
北京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自由和平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早期人類生活中,平等和自由是人類的兩大基本價值追求,表現為均等與合理地占有物質財富。
B.在法治社會里,平等和自由一起構成現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則,分別出現在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
C.在東西方文明形成的過程中,平等和自由所受重視程度不同,東方重視平等,西方則不重視平等。
D.平等和自由在東西方文明的發展中,其實都是同時存在的,因受不同生產方式的影響而各有側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現在法治社會里的平等主要表現為通過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數社會成員利益的規則,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可以獨立處理其私人事務。
B.在東方大陸農業文明中,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主要依靠農業,個人的力量在自然面前顯得渺小,因此個人生存更多地依靠集體。
C.西方文明發源于地中海的島嶼文化,當島上惡劣的自然條件不足以支撐人口的增長時,人們為了生存,便逐漸開始以航行為生。
D.西方文明中也需要權威,但他們往往更愿意從人類自己以外去尋找,于是西方社會發現上帝這個虛幻的權威。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家庭、宗族等社會基本單元形式的形成,受處在大陸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并因此而形成了重集體輕個人、重義輕利的道德觀。
B.美國歷史學家阿諾斯認為中國儒教占統治地位,“尊崇老年人,輕視年輕人;尊崇過去,輕視現在;尊崇權威,輕視變革”,這些都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后。
C.島嶼文化帶來航行的發展,也促進了自由自在的個人奮斗與創造的氣質的形成,于是便產生了以自由為核心的西方文明。
D.崇尚個人自由、虛幻的權威、原罪論,這些都是西方文明中人們希望用嚴格的制度加以制約的因素,也為法治找到了思想基礎。
北京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1.D (3分)
【解析】A項,“合理地占有物質財富”錯,原文是“合理地占有屬于自己的財富”。B項,“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錯,張冠李戴,應是“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C項,“西方則不重視平等”錯,原文是“東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視平等,西方文明則更重視自由”,“更重視自由”并不等于“不重視平等”。
2.A (3分)
【解析】“市民”后缺少了一個限定語,“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
3.B (3分)
【解析】“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后”無中生有,原文是“最終導致處處順從,事事以正統觀念為依據”。
北京中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