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河北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當看到書畫形式沿變的段落時,先生說:“立軸條幅畫,唐時已定型,不是有杜甫為王宰山水圖的題詩嗎?‘壯哉昆侖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當時的書畫形式,并不完全是橫卷。”在座的幾位都為先生順手拈來的詩句所折服。因稿子冗長,先生邊看邊改,已近午飯時刻,我們幾個起身告辭,記得當時都沒說聲感謝的話。倒是先生,有些歉意似的說:“到吃飯的時候,走啦。”接著他又像哄孩子要給些糖果似的說:“等等!”先生挑選了一幅法書,揮筆題上了我的上款,隨之卷起十多幅他的字說:“這是最近寫的,送給孩子們的老師,他們會喜歡。”我慚然接了過來。因為賜我的那幅墨寶有上下款,先生過于自謙,故而一直置之書櫥,30年來,從未敢張掛。
后些年先生身兼多職,諸事繁多,我再未有過名為“看望”、實為“打擾”的舉動。但凡經我向先生索取“賜墨”或題寫書名堂號的,我多是請人代辦,且一一應愿。記得1986年的一天,先生還著人轉來一幅寫給我的法書,詩意含蓄,并有題記數行,經反復咀嚼,方領悟到,其詩是在鞭策我于事業上應圖精進。其邊題褒責皆有:我曾有出語不當處,應自省,反映了先生對人的真淳之意;所指我的“擅長”,褒獎有過,故而此幅也未曾示人,折疊置書架20多年矣。
如今回想起來,我煩勞先生的事情太多了,不知耽誤了他多少寶貴的時間。即使在“稿酬”通行的情況下,凡我托辦的事情,并沒給過一次報酬,我也未有一杯熱茶敬給先生,反倒讓先生為我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先生病中,多次擬隨他人去醫院看望,總是唯恐“添亂”而作罷,只是請人帶去祝愿。在先生仙逝4年后的今天,尤感深深的愧疚和懺悔。
先生逝世,四方哀吊。我去的是北京師范大學所設置的靈堂。早早起床,沐浴更衣,懷抱96朵白色康乃馨,奔向了北師大。把花束置放在祭臺上,后退幾步,便不自覺地雙腿跪下,含著淚水,虔誠地三叩首。因為時間尚早,靈堂里只有我和守靈者,便無所顧忌地像孩子似的向先生說:“總想去看望,唯恐添亂,如今后悔,啟功先生安息吧,晚生永遠懷念您!”
先生旅途漫長,艱難坎坷,但心胸坦蕩,意氣駿爽,宏著等身,吐納自深,酌處萬機,適度得宜,令人仰慕,堪稱學界之楷范。揣其成因,我認為恰如宋王安石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河北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啟功先生是聞名遐邇的書畫家、鑒定家、訓詁學家、文學家、史學家,他的一生像展現于人間的一道彩虹,為中華文化增添了無限光輝。
B.我將《裝潢歷史沿變》的稿子給先生看時,心中想到自己資歷尚淺,不值得讓啟功先生為我斧正,但先生卻很細致地修改校對。
C.啟功先生治學嚴謹、博學強識,在為我修改文章過程中,看到書畫形式沿變的段落,立刻想到前人有關詩句,并與我的觀點發生很大分歧。
D.文中表達了我對啟功先生的敬仰與懷念之情,啟功先生靄然待人,曾著人轉來一幅寫給我的法書,贊揚我的優點同時也指出我的缺點。
E.這篇文章大量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等方式,表達我對啟功先生的深切懷念,特別是在得知先生逝世后,我哀慟萬分、悲痛欲絕。
(2)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啟功先生的形象。(6分)
(3)請結合文章分析作者寫作此文的原因。(6分)
(4)結合文章談談你對結尾處的引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的理解,并聯系現實說說你的感悟。(8分)
河北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1)答A得2分,D得3分,B得1分,C、E不得分。(B項中“資歷尚淺”這種說法文中沒有憑據,作者年輕時也許并沒有這種想法。主觀臆測,觀點欠妥,得1分;C項“并與我的觀點發生很大分歧”,說法錯誤,文中沒有提及;E項兩處錯誤,文中沒有大量議論,主要是記敘和抒情,此外,“哀慟萬分、悲痛欲絕”表述錯誤,作者內心的悲痛是含蓄表達的,只是“不自覺地雙腿跪下,含著淚水,虔誠地三叩首”。)
(2)①學識淵博。他不僅是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還是書畫家、鑒定家,在多個領域都有所建樹,宏著等身;②治學嚴謹。在修改文章時字斟句酌,逐字逐句修改校對;③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即使在__那種緘口齊喑的情況下,也能保持這種品格;④待人真誠周到。去拜訪他時送上墨寶作為禮物,送給我的法書中真誠地鞭策我事業上應圖精進;⑤關心后輩,不求回報。無論有多忙都會答應后輩的請求,此外,在稿酬通行的情況下,但凡我托辦的事情,并未索取一次報酬。(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3)①仰慕先生學問,敬佩先生的人格,啟功先生一生艱難坎坷,但心胸坦蕩,著作等身,在與我的交往中對我有深遠影響,學術研究中與我討論切磋,讓我受益良多;②心中充滿愧疚和懺悔的情感,多次煩擾先生,耽誤先生寶貴時間,先生生病時沒有前去探望,如今先生仙逝,唯有以文憑吊表愧疚懺悔之情;③緬懷學界典范,勉勵后進,先生一生酌處萬機,適度得宜,令人仰慕,堪稱學界之楷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勉勵后進學人向他學習。(每點2分,其他答案只要緊扣“懷念、愧疚、勉勵”等詞分析即可給分)
(4)第一問這句詩用在這里表達的是:人之所以不會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是因為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高度。(2分)作者在最后用這一句詩來總結啟功先生成為學界典范的原因,一是鉆研精神,二是胸襟寬廣。正因為先生精通多個領域的學問,有了深厚的積淀并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再加上啟功先生胸襟寬廣,光風霽月,并未受到世俗干擾,依舊保持自我,才能成為了一個跨學科的專家學者,才能在中華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4分,從治學、為人兩方面來分析)
第二問:我們要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就必須要深入研究,并在相關領域也拓展延伸,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此外,要有遠大抱負,目標高遠,拓展眼界,博學多思,才能站得高看得遠,不被浮云遮住雙眼,闊步走向未來。比如國學大師季羨林,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讀法、俄文,尤其精通吐火羅文,在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都有很深的造詣,另外,胸懷天下,心系祖國,為祖國文化事業不懈奮斗,終成為為后人敬仰的學界泰斗。(2分)
河北中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