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中考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
宜賓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將既受命乃命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君入廟門,西面而立;將入廟門,北面而立。君親操鉞持首,授將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制之’。復操斧持柄,授將其刃,曰:‘從此下至淵者,制之’。見其慮則進,見其實則止。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勿以受命為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眾,勿以辯說為必然。
將以受命,拜而報第曰:“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率,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專釜鉞之威,臣不敢生還,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軍不許陳,臣不敢將。”君許之,乃釋而去。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敵決戰,無有二心。是故智者為之謀,勇者為之千,氣厲青云,疾若馳騖,兵不接刃,而敵降服。戰勝于外,功立于內,吏遷士賞,百姓歡悅,將無咎殃。是故風雨時節,五谷豐熟,社稷安寧。”
武王曰:“善哉!”
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令三軍之眾,攻城爭先登,野戰爭先赴,聞金聲而怒,聞鼓聲而喜,為之奈何?” 武王曰:“敢問其目?”
太公曰:“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名曰禮將;將不身服禮,無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將必先下步,名曰力將;將不身服力,無以知士卒之勞苦。軍皆定次,將乃就舍。炊者皆熟,將乃就食。軍不舉火,將亦不舉,名曰止欲將;將不身服止欲,無以知士卒之饑飽。將與士卒共寒暑、勞苦、饑飽,故三軍之眾聞鼓聲則喜,聞金聲則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爭先登。白刃始合,士爭先赴。士非好死而樂傷也,為其將知寒暑、饑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
宜賓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對下列句子中的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臣既受命于專斧鉞之威 獨掌
B.敢問其目 條目
C.軍皆定次,將乃就舍 次序
D.白刃始合 交鋒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將既受命/乃令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受斧鉞
B、將既受命/乃令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受斧鉞
C、將既受命/乃令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受斧鉞
D、將既受命/乃令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受斧鉞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君王任命是,應該在太廟執象征兵權的鉞和斧,鄭重地授給,賦予他處理一切軍務的權力。
B.接受任命后,將再次請求君王給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戰勝敵人還需要智者出謀劃策、勇士英勇戰斗
C.如果能做到“三禮”,那么無論攻城時還是野戰時,士兵們都會奮勇爭先,只想沖鋒,不愿后退
D.本文通過君王與太公問答,闡明了君王的立將之過和的之策,充分體現了太公高超的軍事智慧。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社稷安危,一在。今某國不臣,愿帥師應之也。(5分)
(2)士非好死而樂傷也,為其將知寒暑饑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 (5分)
宜賓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答案:C 解析:“次”有軍隊駐扎之意。意為軍隊全部安扎之后,乃還其軍幕。就是有苦同當,不獨享安逸,從下面“炊者皆熟,將乃就食;軍不舉火。將亦不舉,”亦可推敲出“次”與“舍”的關系,進而琢磨出“次”的意思。
5.答案C 解析:太史負責“卜”,齋戒的行為是進入太廟的人所需要的,保持自身的干凈不褻瀆神靈。齋戒要跟上日期,齋戒三天后,到太廟,然后對那只可憐的烏龜做出某種暴力行為,看龜的裂紋占卜,選一個好的日子舉辦一下斧鉞的交接儀式。
6.答案:B 解析:注意對象。是太公在表達自己的軍事思想,“表明戰勝敵人還需要智者出謀劃策,勇士英勇戰斗”。而“君許之,乃辭而行。”人家已經在得到君主承諾后辭行了。
7.(1)國家的安危都在身上了。現在某國不遵守臣屬的職分,希望率領軍隊前去討伐它。
(2)士卒們并不是喜歡送死、樂意負傷,而是因為他們的將領能夠了解他們寒暑饑飽的詳細情況,體恤他們的勞苦,因此甘心盡力報效。
宜賓中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任命將帥的儀式是怎樣的?
太公回答道:凡國家遭遇危難,國君就避開正殿,在偏殿上召見主將,向他下達詔令說:國家的安危,全系于身上。現在某國反叛,請統率大軍前去征討。
主將接受命令后,國君就令太史占卜,齋戒三天,前往太廟,鉆炙龜甲,選擇吉日,向將帥頒授斧鉞。到了吉日,國君進入太廟門,面向西站立;主將隨之進入太廟門,面向北站立。國君親自拿著鉞的上部,把鉞柄交給主將,宣告:從此,軍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務全由處置。然后又親自拿著斧柄,將斧刃授予主將,宣告:自此,軍中下至于淵的一切事務全由裁決。并接著申明:見到敵人虛弱就前進,見到敵人強大就停止,不要認為我軍眾多就輕敵,不要因為任務重大就拚死,不要因為身份尊貴就輕視部下,不要認為自己意見獨到而違背眾意,不要由于能言善辯而自以為是。士卒沒坐下,你不要先坐;士卒還沒進餐,你不要先吃。冷熱都要與士卒相同。這樣,士卒就會盡死力作戰。
主將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說:我聽說國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預,作戰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遙控指揮。臣懷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將帥受君主牽制而疑慮重重就不能專心一志去對付敵人。我既已奉命執掌軍事大權,不獲勝利不敢生還。請您允許我按照上面的話全權處置一切,若不允許,我不敢擔此重任。
國君答允之后,主將就辭別君主率軍出征。從此軍中一切事務,不聽命于國君而全部聽命于主將。臨敵作戰,專心一意。這樣,主將就能上不受天時限制,下不受地形牽制,前無敵人敢于抵擋,后無君主從中掣肘。這樣,就能使智謀之士都愿出謀畫策,勇武之人都愿殊死戰斗,士氣昂揚直沖霄漢,行動迅速如快馬奔馳,兵未交鋒而敵人就已降服。從而取勝于國外,建功于朝廷,將吏得到晉升,士卒獲得獎賞,百姓歡欣鼓舞,主將沒有禍殃。于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家安寧。
武王說:說得好啊!
宜賓中考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