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中考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
蘇州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蘇州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或問其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 政所以貴知變者也/
B.或問其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
C.或問其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
D.或問其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如退避三舍;軍隊住一宿也叫舍。
B.《六經》,指《詩經》《尚書》《禮記》《論語》《周易》和《春秋》六部經書。
C.禮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學校等事宜。
D.贈,追贈,古代皇帝給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榮譽稱號。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崔郾忠于職守,嚴格要求官員。他在吏部任職,親自考查官員,注重選拔人才;在虢州為官,對下屬官吏不贍養父母、不體恤百姓的行為給予了嚴厲批評。
B.崔郾為人耿直,善于勸諫皇帝。他從祖上基業、國家安危和百姓生計的角度直諫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勸諫敬宗習讀儒家經典;他的建議都被采納。
C.崔郾推行善政,體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糧倉和運糧通道,免去了百姓長途運糧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軍務,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盜匪之患。
D.崔郾居室簡陋,關心親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濕又沒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積蓄錢財,經常周濟親朋好友,供他們辦理婚喪大事。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陛下使臣侍講,歷半歲不一問經義。臣無功,不足副厚恩。
(2)治虢以寬,經月不笞一人。及蒞鄂,則嚴法峻誅,一不貸。
蘇州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文言斷句】(3 分)
B(“或問其故”的主語是“有的人”,“曰”的主語是崔郾,“曰”應屬下句;“吾撫之不暇”表意完整,“不暇”應屬上句;“猶恐其擾”表意完整,另外“鄂土沃民剽”與前文的 “陜土瘠而民勞”句式對稱,因此“鄂”應屬下句;“非用威莫能治”表意完整,“政”是“所以貴知變者也”的主語,因此“政”應屬下句。)
5.【實詞理解】(3 分)
B(《論語》不屬于《六經》,應改為“《樂經》”。)
6.【概括分析】(3 分)
A(“不贍私”指不能供養自己和家人,而不是不贍養父母;“不贍私”和“安暇恤民”都 是崔郾的假設,不是事實。)
7.【文言翻譯】(10 分)
(1)陛下使臣侍講,歷半歲不一問經義。臣無功,不足副厚恩
譯:陛下讓我擔任侍講學士,過了半年并沒問過一次經書義理。臣下沒有功勞,不能與皇上的厚恩相稱(對不起皇上的厚恩)。
“使”1 分,可以翻譯為“讓”,或者“派遣”,或者“任命”等
“侍講”1 分,可以翻譯為“擔任侍講學士”,或者“為皇帝講學”
“歷”1 分,可以翻譯為“經過”,或者“經歷”,或者“過了”
“不一問”1 分,可以翻譯為“沒問過一次”或者“”
“副”1 分,可以翻譯為“符合”,或者“與……相稱(相符)”或者“對得起”
[5 分。“使”“侍講”“歷”“不一問”“副”各 1 分。]
(2)治虢以寬,經月不笞一人。及蒞鄂,則嚴法峻誅,一不貸。
譯:(崔郾)用寬松的政策治理虢州,整月沒有鞭打過一個人。等到了鄂州任職,卻施用嚴法重罰,對罪犯一概不予寬免。
“治虢以寬”狀語后置,可以翻譯為“用寬松的政策治理虢州”
“經月”可以翻譯為“一個月”,或者“整一個月”,或者“整月”
“蒞”可以翻譯為“到任”,或者“到職”
“誅”可以翻譯為“懲罰”,或者“處罰”,翻譯成“誅殺”不得分
“貸”可以翻譯為“寬容”“寬恕”“寬免”“寬宥”皆可
[5 分。“治虢以寬”狀語后置、“經月”“蒞”“誅”“貸”各 1 分。]
蘇州中考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