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中考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譯文
襄樊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襄樊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B. 時高祖初即位/每懲周代諸侯微弱/以致滅亡/由是分王諸子/權侔王室/以為磐石之固/遣晉王廣鎮并州/蜀王秀鎮益州
C. 時高祖初即位/每懲周代/諸侯微弱/以致滅亡/由是分王諸子/權侔王室/以為磐石之固/遣晉王廣鎮并州/蜀王秀鎮益州
D. 時高祖初即位/每懲周代/諸侯微弱/以致滅亡/由是分王/諸子權侔王室/以為磐石之固/遣晉王廣鎮并州/蜀王秀鎮益州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宣威是我國古官職名,武賁給事、中外記室、內史中大夫、昌國縣伯等都是。
B.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C.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以追尊祖宗,如高祖、世宗等。
D.天子指國王或皇帝,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統治者將政權說成是受天命建立,故稱。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元巖在北周初為平民,起步就任宣威、武賁給事的高官,宇文護見到他后很器重他,就讓他擔任了中外記室的職務。
B.面對宣帝的責難,元巖說自己不是袒護烏丸軌,只是擔心皇帝濫殺會使天下人失望才勸諫的,宣帝發怒,讓宦官抽打元巖的臉。
C.元巖與王韶都以耿直出名,人們議論說兩人才干都與高熲相等,因此拜任元巖為益州總管長史,王韶為河北道行臺右仆射。
D.蜀中的官司案件,凡是元巖所判決的,沒有誰不心悅誠服。那些得罪過元巖的人互相說:“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氣的呢?”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樂運知書奏必死,所以不顧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殺之,乃成其名,落其術內耳。不如勞而遣之,以廣圣度。
(2)巖皆不奉教,排閣切諫,王輒謝而止,憚巖為人,每循法度。蜀中獄訟,巖所裁斷,莫不悅服。
襄樊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 B
5. A(“昌國縣伯”不是古官職名,而是封的爵號。)
6. D(“得罪過元巖的人”錯,“得罪者”的意思是“被判罪的人”。)
7.(1)樂運知道上書面奏一定得死,他不顧及自己的性命的原因,是想取得后世的名聲。陛下如果殺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聲,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一下他,把他打發走,以此來顯示陛下的大度。(“所以”、“乃”、“術內”、“勞”、“圣度”各1分。)
(2)每次元巖都不聽從命令,徑直到蜀王宮中極力進諫,蜀王每次在認錯之后,不再做這樣的事,他畏懼元巖的為人,做事時每每遵循法度。益州的各種案子,凡是經元巖審理過的,沒有人不心悅誠服。(“奉教”、“排閣”、“謝”、“循”、“裁斷”各1分。)
襄樊中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4. B
5. A(“昌國縣伯”不是古官職名,而是封的爵號。)
6. D(“得罪過元巖的人”錯,“得罪者”的意思是“被判罪的人”。)
7.(1)樂運知道上書面奏一定得死,他不顧及自己的性命的原因,是想取得后世的名聲。陛下如果殺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聲,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一下他,把他打發走,以此來顯示陛下的大度。(“所以”、“乃”、“術內”、“勞”、“圣度”各1分。)
(2)每次元巖都不聽從命令,徑直到蜀王宮中極力進諫,蜀王每次在認錯之后,不再做這樣的事,他畏懼元巖的為人,做事時每每遵循法度。益州的各種案子,凡是經元巖審理過的,沒有人不心悅誠服。(“奉教”、“排閣”、“謝”、“循”、“裁斷”各1分。)
襄樊中考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譯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