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中考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譯文
宜昌中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宜昌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A. 御史言/光啟蓋棺之日/囊無余貲請優恤/以愧貪墨者/帝納之/乃謚光啟文定
B. 御史言光啟/蓋棺之日囊無余貲/請優恤以愧貪墨者/帝納之/乃謚光啟文定
C. 御史言/光啟蓋棺之日/囊無余貲/請優恤以愧貪墨者/帝納之/乃謚光啟文定
D. 御史言光啟/蓋棺之日囊無余貲請優恤/以愧貪墨者/帝納之/乃謚光啟文定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鄉試是科舉考試名,明、清兩朝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鄉試,中試者被稱為秀才。
B.庶吉士又稱“庶常”,是明、清兩朝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負責起草詔書等。
C.歷法指推算日月星辰之運行以定歲時節候的方法,主要分為陽歷、陰歷和陰陽歷三類。
D.文淵閣指明代宮內貯藏典籍及皇帝講讀的地方,《永樂大典》纂成后便被放置在南京文淵閣。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徐光啟博學強識,跟從西洋人利瑪竇學習天文、歷法、火器等技術,完全掌握其方法。繼而遍習兵法等其他書籍。
B.徐光啟胸懷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幾起幾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書崔景榮、御史邱兆麟和魏忠賢的黨羽智鋌彈劾。
C.徐光啟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 他負責編寫《測天約說》二卷等著作,后來又呈上觀測天象的四條理論,其中以論述時差里差的方法最為詳細周密。
D. 崇禎皇帝因為日食預報發生錯誤,想要處分欽監臺官。但徐光啟認為不能責怪欽天監臺官計算出差錯,而是任何一種歷法使用久了,就必定出現差錯,應該及時修正。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方議用,而光啟與兵部尚書崔景榮議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復稱疾歸。
(2)光啟雅負經濟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溫體仁專政,不能有所建白。
宜昌中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 C
5. A。考中鄉試的被稱為舉人。明、清兩朝的秀才專指府、州、縣學的生員。
6. B。崔景榮和徐光啟“議不合”,但未彈劾他崇禎皇帝食預報發錯誤想要處欽監臺官徐光啟認能責怪欽監臺官計算差錯任何種歷使用久必定現差錯應該及修
7.(1)正考慮采納他的建議,而徐光啟與兵部尚書崔景榮的建議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彈劾他。他 又稱病請假回家。(關鍵詞:“方”、“議”、“稱疾”各1分,句意2分)
(2)徐光啟頗有治國經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當世。不過,到被信任而掌權時年紀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溫體仁獨斷專政,不能夠有所倡議。(關鍵詞:“雅負 ”、“柄用”、“建白”各1分,句意2分)
宜昌中考文言文閱讀譯文
徐光啟.字子先,上海人。萬歷二十五年省試考中第一名舉人,七年后考中進士。由庶吉士做到贊善。曾跟從西洋人利瑪竇學習天文、歷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 法。繼而全面學習軍事、屯田、鹽政、水利等各種書籍。楊鎬四路兵馬喪失于遼東,京城大為震驚。徐光啟幾次上書要求讓自己去練兵以報效國家。神宗皇帝嘉許他 的雄心壯志,越級提升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練兵時,他上奏陳列了十條建議。當時遼東戰事正吃緊,沒有答應他的請求。徐光啟上書力爭,才批準給了他 少量民兵和武器軍械。沒過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啟因自己的抱負不得施展,請求辭職而去,沒獲得批準。接著因病請假回鄉。遼陽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 到朝中,他大力提議多鑄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慮采納他的建議,而徐光啟與兵部尚書崔景榮的建議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彈劾他。他 又稱病請假回家。天啟三年以原官起用,接著升為禮部右侍郎。天啟五年,魏忠賢勾結智鋌彈劾他,他丟掉了官職而閑居。
崇禎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練兵建議。不久,以左侍郎負責禮部事務。崇禎考慮國家財政困難,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鹽政的好辦法。徐光啟說,屯政的關照 在于墾荒,鹽政在于嚴禁私鹽的販賣。崇禎帝贊揚并采納了他的意見,升他為禮部尚書。當時,皇帝因為日食預報發生錯誤,想要處分欽天監臺官。徐光啟說:“欽 天監預測天象是本照著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經出現了應當發生日、月食而沒有發生的情況。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責怪欽天監臺官計算出差錯。我聽說,任何 一種歷法使用久了,就必定會出現差錯,宜于及時修正。”崇禎帝聽從其言,下詔請西洋人龍華民、鄧玉函、羅雅谷等來推算,進行改歷的工作。徐光啟任監督。案 被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啟送上《測天約說》二卷、《大測》二卷、《黃道升度》七卷、《黃赤距度表》一卷。當年冬季十月初一日,發生日食,又進上測候四說,其 中以論述時差里差的方法最為詳細周密。
崇禎五年五月,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要事務。隨即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徐光啟頗有治國經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當世。不過,到被信任而掌 權時年紀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溫體仁獨斷專政,不能夠有所倡議。第二年十月去世。賜誥封少保。御吏說,徐光啟蓋棺下葬時,口袋中沒有多余的錢財,請朝廷加 以優厚撫恤,以使貪贓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禎帝采納御吏意見,于是賜徐先啟謚號為文定。過了較長一段時候,皇帝想到徐光啟博學強識,要他的家屬把遺留下的著 作送上。徐光啟的兒子徐驥入朝謝恩,進獻上《農政全書》六十卷。崇禎帝下詔命令有關部門刊刻頒布,加贈太保,并錄用他的孫子為中書舍人。
宜昌中考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譯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