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書畫的鑒藏中考閱讀題及答案
清宮書畫的鑒藏閱讀原文
清宮書畫的鑒藏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宮廷書畫的收藏是從漢代開始的。魏晉時期,宮廷書畫的收藏隨著個人書畫創作的風行而發展。
B.政權迅速更迭使南朝宮廷書畫藏品幾乎成為末代帝王的隨葬品,“安史之亂”使唐代宮廷書畫藏品散失了很多,“靖康之變”使宋宣和內府的書畫藏品大量散失。
C.宮廷書畫的收藏,宋代在徽宗時最盛,元代在文宗朝頗為可觀,明代則是宣宗、憲宗、孝宗三朝興盛,而清代在乾隆朝蔚為大觀。
D.清代宮廷書畫的藏品,有清室收集流散在各地的,有著名私人鑒藏家的歸入,也有臣民的進貢。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書畫收藏有官藏和私藏兩個方面,官藏在很多朝代曾出現過興盛時期,而最為壯觀的則是清朝。
B.很多朝代宮廷書畫收藏的鼎盛時期一般都有標志性藏品,如宋代的《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清代的“三希”和“四美”。
C.乾隆認為《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的重聚意義重大,因為這三帖既是中國書法的“稀世之珍”,也都曾是宋、金、元諸代皇室收藏的珍品。
D.乾隆年間,皇室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藝術品搜集行動,“四美”正是在這次行動中陸續歸入內府,重新團聚,被存放在建福宮花園靜怡軒。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元、明時期宮廷書畫收藏都曾經相當可觀,但對存世的藏品進行收集的完整度不如宋徽宗宣和內府,而清宮對存世的名品收集得比較完全。
B.書畫收藏總是時聚時散,官私遞藏。官藏興盛,私藏相對衰落,比如宋宣和年間、清乾隆年間,官藏鼎盛,私藏相對就要寥落。
C.很多朝代皇家書畫的收藏在其達到頂峰后就逐漸衰落了,像元代、明代,清代也是如此,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戰爭,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
D.《秘殿珠林》《石渠寶笈》是皇帝下令編纂的,工程浩大,歷時74年,對清室的書畫藏品進行了分類編目,還有書畫名家和鑒賞家的鑒定。
清宮書畫的鑒藏閱讀答案
1.B(3分)(原文第一段“然‘靖康之變’,宣和內府中的書畫收藏全部散失”,是“全部散失”,而不是“大量散失”。A項在第一段,C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D項在第二段。)
2.B(3分)(《宣和畫譜》《宣和書譜》不是藏品,是記錄藏品的書。A項根據第二段內容。C、D兩項都是根據第三段內容。)
3.C(3分)(“乾隆朝之后,大量重要藏品或因戰爭,或因管理松懈而散佚”無中生有。A項根據原文第三段最后“此時,存世的唐、宋、元、明名畫幾乎收羅殆盡。這是繼宋徽宗宣和內府后最全的一次匯集”得出結論,這兩句是在強調對存世作品收集的完全、完整,引導學生注意不是單純指數量上的多少。B項根據第二段開頭“書畫收藏歷來有官、私收藏兩個方面,又總是時聚時散,官私遞藏”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注意理解“聚”“散”的含義,根據語境,“聚”對應“官藏”,“散”對應“私藏”,而“遞”有“輪流、更替”義。“聚”與“散”是相對的,“官藏”與“私藏”亦是相對的,因為藏品的總數是一定的。D項根據最后一段“其成果體現在……”得出結論,“其”指代的是前一句話。)
看完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