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金簪中考閱讀題及答案
傳家金簪中考閱讀原文
雖然我心想她媳婦看起來不像是忤逆婆婆的人,但是對別人的家務事,我也不方便置喙。我趕緊岔開話題說:“大家都是老鄰居了,東西放我這里保管當然沒問題。但是按照慣例,還是要開張當票作為收據。”
黃老太太說:“好,就當5000元好了。可是你要注意喔,我這只金簪是阿祖的阿祖留下來的,哪天我走了,一定會一起帶走。如果我沒來拿,你千萬不能給那個女人(媳婦),連我兒子也一樣。”
我很好奇黃老太太為何如此重視這只不起眼的金簪,聊天后,總算慢慢拼湊出事情的原委:
原來黃老太太從小就被送到黃家當童養媳,婆婆待她十分苛刻,但是黃老太太不曾有過一句怨言,侍奉婆婆猶如對待親生母親一樣地無微不至。時間一久,婆婆終于被感動。臨終前,她將黃老太太叫到病榻前,將金簪塞到她手里,溫柔地說:“這只簪子是阿祖的阿祖(曾祖父)留下來的,我只留給你一個人。”婆婆的舉動無疑宣告黃老太太從毫無地位的童養媳,晉身繼承家族衣缽的長媳,羨煞諸多親友。
至此,我總算了解黃老太太為何不斷叮囑我絕對不能把金簪交給她媳婦,因為在她眼中,媳婦根本不曾盡到孝順婆婆的義務,擔不起金簪代表的持家有方。
歲月荏苒,沒想到兩年之后,黃老太太終究還是生病住院了。她的幾個女兒幫忙整理房間,發現黃老太太視若珍寶的金簪不見蹤影,卻在平常收著私人物品的抽屜找到當票。于是黃老太太的兒子黃先生帶著當票上門,告訴我黃老太太住院了,他要贖回金簪。我搖搖頭說:“黃先生,很抱歉,你媽媽交代我,不能讓你贖。”
黃先生聽了不能接受,難不成是想要霸占他們家的金簪
我索性敞開來說:“這只金簪起碼值一兩萬,但是你媽媽卻只當了5000元,可見她并不缺錢,你知道她為什么執意要拿來我這里當嗎?相信你和你母親的相處情況,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要把家里的問題套到我這個外人身上。你應該跟媽媽好好商量,而不是為了金簪的去向爭得面紅耳赤。”
聽到我這番話,黃先生氣得破口大罵,后來連附近的警察和里長都來打圓場,他們把我拉到一邊,低聲勸我把金簪交給黃先生得了,但是我堅決不答應。這一鬧就到晚上七八點,大家才沒力氣再吵下去,于是雙方鳴金收兵,各自回家養精蓄銳。
但沒想到當天晚上十二點,黃先生竟再次闖進店里。
黃先生說,其實他并不在意金簪的歸屬,而是他媽媽平日到處廣播兒媳婦如何不孝,傳家的金簪絕不會交給他們云云,讓黃先生飽受親友誤解的目光。而今天在店里的爭論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才會情緒失控。現在回到店里,是希望跟我好好談一談,化解彼此的誤會。
我問他:“我不只一次聽到黃老太太說媳婦不孝,可是我又覺得你太太不像是這樣的人,而黃老太太也不是個喜歡搬弄是非的人,事情似乎沒這么簡單,到底是什么原因?”
黃先生苦笑說:“其實所有的爭執都起源于單純的婆媳問題。一開始我和太太談戀愛時,我媽媽大力反對,她認為自己見多識廣,眼光比我準,可以幫我挑個好老婆。所以從新婚第二天開始,婆媳大戰就正式上演。其實我也不想讓事情發展成這樣,只是年輕的時候血氣方剛,每次婆媳意見分歧時,我總是沒耐心跟媽媽好好商量。久而久之,我太太受到我的影響,與我媽媽之間演變成了對立關系。秦先生,你知道嗎?我在媽媽和太太之間夾了20年啊!”黃先生眉頭深鎖,無比憂愁。
黃先生說出了心里話,證明他心防已開,因此我便直截了當地告訴他:“黃先生,正如你所說,你媽媽會有這種偏激的想法,絕非一日之寒。平心而論,她在乎的不是金簪,而是一種累積的不滿。這支金簪代表的是孝順長輩的傳統,她認為你們違背了傳統。說真的,你媽媽已經七八十歲了,要改變很難。而你太太已經有二十多年的婆媳相處經驗,想回心轉意也不容易。想讓她們和平相處,解題人只有你能勝任。你多少算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是不是該跟太太商量商量,改變你們跟媽媽溝通的態度?”黃先生若有所思地回家了。
過了10天,黃先生推著坐在輪椅上的黃老太太一起進到店里。黃老太太雖然有點虛弱,但是臉上的線條較過去柔和許多,看來黃先生的努力沒有白費。
我問黃老太太:“要不要把金簪贖回去啦?”黃老太太想了想說:“讓你保管了兩年,也該贖回去了。”金簪終于物歸原主,黃老太太萬分珍惜地收入原本的木盒中,黃先生推著媽媽走向門口。臨走前,他轉身朝我點了點頭,母子兩人一起出了大門朝家走去。
傳家金簪中考閱讀題目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開頭交代黃老太太晚年生活優渥,有不少房產,目的是表明她生活富裕,也暗示了她后來當掉傳家金簪這件事的不同尋常。
B.“我”遵守與黃老太太的約定,開始沒讓黃先生贖回金簪,是因為“我”不滿黃先生的態度,也說明了“我”想占有這支金簪。
C.在黃老太太看來,兒子和媳婦的言行傷害了她,所以寧死也不愿把金簪給他們:在外人面前說媳婦不孝,可見她語言刁鉆刻薄。
D.黃老太太在出院時身體雖然有點虛弱,但臉上線條比以前柔和,可見她自己的心里徹底想通了,已經原諒了自己的兒媳婦的過錯。
E.“金簪”代表了家庭中“孝”的傳統,以“傳家金簪”為題,不僅因為故事情節是圍繞金簪展開的,更有倡導孝道傳家的去向。
(2)小說中的黃先生先后三次來到當鋪的原因和心理各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3)小說中的“我”有哪些特點?“我”中小說中有何作用?請簡要概括。(6分)
(4)小說以“母子兩人一起出了大門朝家走去”結尾表達了怎樣的愿望?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8分)
傳家金簪中考閱讀答案
(1)E項3分,A項2分, D項1分。( B項“ 暗示了“我”想占有這支金簪”錯誤;C項的“刁鉆刻薄”錯誤;D項“徹底想通”不妥。)
(2)①第一次來當鋪的原因:發現了當票。
心理:懷疑“我”想霸占金簪,想問個明白。
②第二次來當鋪的原因:說明自己的苦衷,想化解和“我”之間的誤會。
心理:想得到“我”的同情和理解。
③第三次來當鋪的原因:陪母親來贖回金簪。
心理:既有婆媳關系緩和后的輕松,又有對“我”先前提出的化解問題方法的感激。
(共6分。每次的原因和心理各1分,意思對即可)
(3)特點:好奇、善解人意、誠實守信。
作用:“我”是小說中的重要人物,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事件的參與者和見證人;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敘事,使故事變得真實可信。
(共6分。特點3分,每點1分;作用3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4)愿望:暗示了母子兩人最終重歸于好,表達了子孝母慈,人與人之間尤其是親人之間應該和
諧相處的愿望。
認識:①孝道是傳統,值得發揚光大;
②親情無價,應該懂得珍惜和維護;
③人與人之間應學會理解、溝通、寬容以消除誤解與隔閡;
④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是多方面的,我們應正視并正確處理它。
傳家金簪中考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