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瓷史中考閱讀題及答案
中國陶瓷史閱讀原文
評詩家說唐詩有所謂盛唐氣象。陶瓷藝術最能表現這種盛唐氣象的則是唐的三彩釉陶。這不僅因為三彩釉器絢麗斑斕,富于浪漫色彩,釉色的富麗熱烈能反映唐人的生活意趣;還因為鳳頭壺、龍首杯這些有異邦色彩與趣味的新的器物造型,表現了唐人對異域文化廣收博采的自信與氣魄;而且三彩陶俑就是制造它的那個時代的藝術記錄,是一幅唐代長安與洛陽貴族風習與生活情趣的風情畫。那些豐腴的貴婦,那些射獵的貴族,那些恭謹的文吏與女侍,那些牽駝的胡商,還有那些負重的駱駝,那些馬,那些獰猛的武士與天王……記錄了開元盛世的安富與尊榮、豪華與放縱。
在制瓷工藝上,唐人的貢獻是不少的。他留給后世的一份厚禮是在燒成工藝中普遍使用了匣缽裝燒。匣缽創制使用可能早于唐,但大量使用并作為工藝的常規,則在中唐以后。唐人憑借高超的工藝燒制出高質量的邢窯白瓷與越窯青瓷。
“紛紛五代亂離間”。五代、十國的紛爭是唐王朝各種固有矛盾發展的結果。但各地割據政權之所以能夠存在,也是因為唐末地方經濟有了發展,可以作為割據者的依憑。一些割據政權為保持自己的統治,采取保境息民的政策,使得戰禍較少,社會比較安定,客觀上有利于經濟的開發。所以在五代十國時期,在二些地方政權割據的地區,包括陶瓷在內的手工業仍然有所進步和發展,吳越的青瓷就是其例。但是也正因為全國分裂、割據的形勢,使得各地瓷窯之間借鑒、仿制以至市場競爭變得異常困難,這種進步與發展又是有限度的,瓷業的新的發展繁榮還有待于北宋統一全國。
中國陶瓷史閱讀題目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代大運河溝通南北,海陸交通發達,商業繁榮,絲織品和陶瓷遠銷海外,政治文化影響越出了國境。
B.陶瓷考古發現了大量的北方窯址,說明北方瓷窯在數量上超過南方,并為形成新的制瓷中心奠定了基礎。
C.唐代北方瓷窯以燒制白瓷為主,但很多瓷窯因歷史較短,沒有陳規舊制,所以勇于探索,燒制出花色各異的產品。
D.唐代北方瓷窯制胎可以使用兩色重疊拉坯技術,釉色雅素富麗并存,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自信和進取的時代風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陶瓷技術的進步、社會的需求和中西文明的頻繁交流和碰撞,各種因素相互融合,誕生了唐三彩這一藝術瑰寶。
B.隨著溝通中西的絲路的空前繁榮,異國的駝隊和牽駝的商人往來其間,他們的形象出現唐三彩陶俑中。
C.鳳頭壺、龍首杯等瓷器的燒制吸收了異國的制瓷技術,表現了異域文化日益影響著唐代藝術品。
D.唐代三彩陶俑藝術地記錄開元盛世唐人的生活情景,陶俑的形象身份各異,造型多樣,栩栩如生。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朝之前,南方青瓷占據陶瓷業的主流地位,但在南方唐墓中發現了大量的白瓷,說明青瓷的地位正在受到沖擊。
B.匣缽裝燒是制瓷工藝的一項重要技術,唐人的這一創制技術,得到廣泛推行并作為工藝的常規,燒制出高質量的陶瓷。
C.吳越地方割據政權采用保境息民的政策,經濟得到開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陶瓷業的進步和發展。
D.唐朝社會安定,瓷業興旺;五代時期,國家分裂,瓷業發展受到限制;北宋統一全國,將迎來瓷業新的繁榮。
中國陶瓷史閱讀答案
1.B
2.C
3.B
中國陶瓷史中考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