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上海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解答第三個文化問題的關鍵在于:應如何理解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的關系?一種較為流行的看法是,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斷裂式的,因而是一種替代性關系。換句話說,現代社會是對傳統社會的結構性、革命性變革,其結果必然是前者對后者的替代,即現代新文化對傳統舊文化的替代。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盡管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形態,但就人類社會文明的歷史演進而論,二者之間具有無法割裂的內在連續性,所不同者只在于文明發展的方式、形態和水平,因之在文化上也是無法割斷的。毋寧說,二者之間存在一種變革或轉換式的連續。
歷史辯證法告訴我們,更為合理的解答應是上述兩種觀點的合題:一方面,無論對于文明還是對于文化來說,在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之間的確存在一種革命性的變革,因而會呈現根本不同的形態。然而,這一革命性變革并不意味著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是截然兩分的,更不意味著人類文明演進和文化發展的斷裂。相反,它們之間是相互關聯的。這種關聯不獨表現為文明變革中的保存,更體現為文化傳統、樣式、基本價值觀念和精神特質的傳承與弘揚。
從對上述三個問題的解答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以儒學為主導、儒釋道三位一體的悠久而宏大、多樣而融貫、古老而常新的文化體系。這一文化體系是一個孕育著豐富多樣性的文化母體,具有巨大的文化包容性、親和性與融合力。這也可以解釋,為何中華傳統文化能夠歷經五千年風霜雪雨而薪火不滅、面對無數次挑戰沖擊而不失自我和自信。對這樣一個兼容整合多樣性的文化系統的合理傳承,也應堅持兼容整合多樣性的立場和方法。
上海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早期巫楚文化、吳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相互滲透和逐漸融合,晚清文化中滿漢文化的融合,都可說明各種文化傳統或道德譜系之間是可以相融的。
B.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對其中某種或某幾種文化元素的傳承,而是對這一多元整合型文化系統的綜合傳承,因為中華文化是一個兼容多元、不斷融合的文化系統。
C.在特殊的歷史情況下,儒釋道諸家在不同歷史階段或社會情境中所發揮或顯示的文化作用是各不相同、與時變化的。但在常態下,它們是相容乃至相輔相成的,而并不是絕對不相容的。
D.“陽法陰儒”“儒表法里”“三教合一”等理念,以及唐宋之后以禪宗為代表所展示的兼容多元、共享共榮的文化風貌和精神氣象,都可以證明美國當代倫理學家麥金泰爾的主張是難以成立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強調中華文化兼容多元、有機整合的特征,與重視漢唐以來儒家文化的主導地位,二者并不矛盾。
B.只要將儒家文化置于整個傳統文化體系之中,就能獲得對儒家文化特色充分而全面的理解。
C.中華文化是一個以儒學為主導、儒釋道三位一體的悠久而宏大、多樣而融貫、古老而常新的文化體系。
D.中華文化體系的豐富多樣性、包容性、親和性與融合力,正是中華傳統文化歷經五千年風霜雪雨而薪火不滅、面對無數次挑戰沖擊而不失自我與自信的原因。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解答“在現代文明和文化語境中,如何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這一問題,關鍵在于正確理解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的關系。
B.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之間的關系不是斷裂式的,現代社會對傳統社會也不是結構性、革命性變革,現代新文化對傳統舊文化也不是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替代。
C.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的關聯表現為:文明變革中的保存,文化傳統、樣式、基本價值觀念和精神特質的傳承與弘揚。
D.中華傳統文化體系是一個豐富多樣性的文化母體,我們應堅持兼容整合多樣性的立場和方法,合理傳承這一兼容整合多樣性的中華文化系統。
上海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1、C
2、B
3、B
上海中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