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荊州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原文:
④再如形體的失范。漢字的字形有一個演變過程,到了漢代經歷“隸變”以后基本成熟,從筆畫到結構,形成了社會共識。新中國建立以后,通過自覺的文字改革,書寫有了明確的規范要求,可這些規范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遵循。“世博會”的“博”左邊常被寫成“忄”了,“康師傅”的“康”下邊寫成了“水”。甚至電腦字庫里的有些字,一打出來就是錯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誤成了“幾何”的“幾”,“肺”字的右半邊誤成了“城市”的“市”。當年鉛排時代,印刷廠的字模要經過專家嚴格審核。如今電腦字庫各行其是,錯了也無人過問,出現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區。
⑤還有書寫的退化。世界上有近兩千種文字,唯有漢字形成了一門獨特的書寫藝術——書法。寫字,歷來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看看“五四”以來的作家手稿,哪一個不是寫得一手好字?“墨寶”,曾經是一個十分流行的詞語。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漢字書寫被邊緣化了。當年教育部長蔣南翔曾經說過:“我最怕兩樣東西:一是北京售貨員的臉,二是中國大學生的字。”
⑥漢字,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漢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漢字傳人的努力分不開的。如今漢字的接力棒已經到了我們手里,作為一個漢字的傳人,如何正視漢字的生存現狀,提高漢字的文化地位,讓漢字綻放出更為燦爛的花朵,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荊州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題目:
1.(2分)說出本文的結構方式。
2.(2分)第2段舉陳獨秀、魯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達什么樣的觀點?
3.(2分)讀第5段,說出劃線句子采用的兩種論證方法。
4.(2分)“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這是故宮博物院贈送給北京市公安局錦旗上的感謝語。上面有一個錯別字,請你指出并改正這個錯別字。故宮作為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也寫錯別字。如果將這個事例放到文中,你認為放到第幾段最合適?
5.(2分)結合文章內容,說說要做一個漢字的傳人,我們可以怎么做?
荊州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答案:
1.總分總(或總分)
2.我們的前輩文化人,幾乎都曾受到文字學的熏陶。
3.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或引用論證)(說出兩種即可)
4.“撼”改為“捍”;放在第2段最合適。
5.①認真學習漢字的音、形、義、理;②規范使用漢字;③傳承漢字藝術;④做好宣傳普及工作。(意思相近,言及兩點即可)
荊州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