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陽中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浙江東陽中考閱讀原文:
⑤這是中華民族萬眾一心、自強不息精神的真實寫照。汶川特大地震帶給中華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磨礪得分外鮮明。“汶川不哭,中國加油”“我們都是汶川人”——地震發生后響徹中華大地的吶喊,在災后重建中化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舉國援建行動。19個對口援建省市10萬多名援建人員“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住板房、啃干糧,戰嚴寒、斗酷暑,以令人驚嘆的建設速度奉獻出讓災區人民放心的優質工程。第一時間奮起自救的災區人在重建家園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勝”——青川縣棗樹村農戶墻上的標語,表達了災區人民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崇高精神。
⑥這是中國人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災后重建比搶險救援更為復雜艱巨。它不是物質家園的簡單復制,而是要實現作為災難補償的歷史進步,全面建設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重建也不是只講進度和效率,而是要“好”字當頭、又好又快。震后不到兩個月,國務院發布的恢復重建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尊重自然、尊重規律、尊重科學”的原則。為了又好又快地實現重建目標,建設者從一開始就冒著余震威脅在廢墟上調查走訪,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問需于民。所有城鎮的重建都先編制規劃,再有條不紊地統籌安排、整體推進。曾經被地震蹂躪得支離破碎的映秀鎮中灘堡村,如今已成為融合民族特色與現代風情的旅游小鎮,不但有世界級建筑大師設計的作品,而且集中應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抗震減災科技。所有重建地區都像這里一樣,正在變成人民安居樂業、城鄉共同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家園。
⑦ 這是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防災減災的艱辛探索。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總能從災難中學到更多的東西。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國家不僅設立了防災減災日,而且制訂、修訂了災后恢復重建條例、救災條例、防震減災法等法律法規,政府以及社會對防災減災工作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高度。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后,軍隊12分鐘后就到達災區,所有轉診傷員無一死亡,7天后災后重建規劃即啟動,15天后災區172所學校全部復課……玉樹抗震救災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再次見證了中國政府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增強。
⑧中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特殊的歷史境遇鑄就了中華民族頑強拼搏、自強不息、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偉大民族精神。汶川災后重建奇跡再一次昭示世人:“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重建,對于災區發展振興乃至全面小康宏偉目標的實現而言僅僅是開始。700多個日夜的卓絕奮戰顯示并化作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偉大力量。憑借這力量,中華民族一次次渡過急流險灘走到今天;憑借這力量,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戰勝未來的各種艱難險阻,在民族復興的廣闊征程上走向新的勝利。
浙江東陽中考閱讀題目: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第五段劃線句中的“這”指代的是什么?(根據③④兩段概括回答)(2分)
3.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彰顯在哪些方面?(3分)
4.第七段當中加橫線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
浙江東陽中考閱讀題答案:
1. 紛至沓來的重建喜訊報告著災區的新生,彰顯著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偉大力量。
2. 地震災區的快速重建
3. 這是中華民族萬眾一心、自強不息精神的真實寫照,這是中國人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這是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防災減災的艱辛探索。
4.這是一個事實,舉例證明了“這是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防災減災的艱辛探索”的觀點。(或見證了中國政府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增強。)
浙江東陽中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