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考散文閱讀訓練
湖北中考散文閱讀訓練原文
③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也獲了獎,母親已離開我整整7年了。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在樹林里吹過。
④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⑤母親去世后,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子去。小院在一個大院的盡里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個小院子,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還都把我當兒孫看,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東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們終于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子去看看嘛,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心里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伙忙扯些別的,說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里現在住了小兩口,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⑥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綠苗,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歡樹。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嘆息了一回,依然讓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⑦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我老記著,那兒還有個剛來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鬧,瞪著眼睛看樹影兒。是那棵合歡樹的影子嗎?
⑧院兒里的老太太們還是那么喜歡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跟前。這回,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了。家家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了,過道窄得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出也要側身。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伙說,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這么說,我再也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⑨我搖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了享受。
⑩有那么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
湖北中考散文閱讀訓練題目
16.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兒子作文比賽得了第一,母親卻說她小時候作文寫得還要好。她這樣說是為了激勵孩子成為作家。
B.母親本來喜歡花木,“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這“別處”指的是為兒子治病和找工作。
C.在質樸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與工作顯然比文字、比獲獎更正要。
D.母親以為合歡樹第三年的復生“是個好兆頭”。作者寫這一點是暗示,母親是因為操心兒子的病以致有點迷信了。
E.“悲傷也成享受”,是說人在獨自靜靜地懷念逝去的親人時,即使悲傷,也會有某種溫馨的感覺。
17.本文一開頭就寫了兒子小時候與母親的一場小沖突。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特別的作用?(6分)
18.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齡。你認為他在二十歲以后和三十歲以后對母愛各有怎樣的體會?(4分)
19.文章在對那個看樹影兒的孩子的擬想中結束。作者這樣寫想要表現什么?這種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什么?(6分)
湖北中考散文閱讀訓練答案
16.A、D(A項說法錯誤。母親說這話時還沒有發現“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后來母親發現我在寫小說”。D項母親認為“是個好兆頭”一方面是為合歡樹高興,另一方面也對生活,特別是對“我”充滿了新的信心;不是“暗示母親因為操心兒子的病以致有點迷信了”。)
17.①突出母親年輕時爭強好勝、不免孩子氣的性格,使母親的形象一開始就顯得率真可愛,這與后文中母親因操勞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構成對比。(2分)
②展現母子倆曾經有過一段輕松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快樂的生活氣氛和輕松筆調,與后來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壓抑的氣氛形成對照。(2分)
③這樣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如此開頭,非常別致,增強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藝術吸引力。(2分)
18.①二十歲以后,作者雙腿殘廢,母親為了給他治病和幫助他學習寫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過度操勞而早逝,這使他體會到母愛的執著和無私。(2分)
②三十歲以后,作者在創作上接連獲得成功,他感念沒有母親就沒有自己的現在,痛定思痛,更體會到母愛的深厚和恒久。(2分)
19.想表現的是:①母愛是普遍的②母愛又是獨特的(2分)
寫法的特點和效果是:①以一種間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2分)②含而不露,韻味悠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