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人屋壁原文及翻譯賞析
《書友人屋壁》原文
達人輕祿位,居處傍林泉。
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
嫻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靜想閑來者,還應我最偏。
《書友人屋壁》題解
詩人一生不求仕進,避官場唯恐不及,自筑草堂于陜州東郊,常在林泉間彈琴賦詩,他所交往的,也多為幽人隱士。此詩別題作《書逸人俞太中屋壁》。詩人贊譽了與之同道的友人輕視利祿而隱居林泉的生活態(tài)度。又以極其生動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的隱者生活小景,如不食人間煙火人語。同時寫出友人任隨自然、不知老之將至的恬淡心境。而對給予他們這種生活的“圣代”厚恩,表示了較有分寸的感激。尾聯(lián)顯示詩人特別閑靜、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此詩雖系為友人而作,其實本為夫子自道,字里行間頗露得意之色。陳衍評此詩:“三四不落小方,第六句是高人語。”
《書友人屋壁》注釋
①達人:通達知命的人。此指友人俞太中。
②圣代:封建時代稱當代為圣代。
③流年:光陰、年華。
④偏:指心境偏遠,即淡于功名利祿,遠離塵囂世俗。
《書友人屋壁》翻譯
通達事理明哲的人,從來就輕視利祿和貴顯,一心只想居住在遠離塵囂的山林和泉邊。古詩百科
你寫完詩去池中涮洗筆硯,水中魚游過來吞食著墨點,你燃起木柴烹煮清茶,白鶴就走開躲避灰煙。
能享受這樣的清靜悠閑,只有歌頌圣朝給予的恩典。你恬然自適一任歲華老去,并不遺憾虛度了似水流年。
你靜靜想想閑來相訪的人,是不是數(shù)我心境最最僻遠。
《書友人屋壁》賞析
詩題一作《書俞逸人屋壁》。俞逸人,蓋指俞太中,余事未詳。由詩題觀詩意,作者的這位友人俞太中,是一個過著幽居生活的隱士(即逸人),此詩就寫友人的隱居生活情趣以及詩人與之靈犀相通的心境。
首聯(lián)“達人輕祿位,居處傍林泉”點破詩題,統(tǒng)領(lǐng)全詩。“達人”,通達事理的人,此指俞太中。賈誼《鵬鳥賦》:“達人大觀兮,物無不可。”達者拔俗,能參透人生,對于一般世俗之人孜孜追逐的名位利祿,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而其居處枕帶林泉,也正是理想的去處,因為那里遠離塵世的喧囂,官場的爭斗。開端二旬勾勒出友人不以世事縈懷、高蹈塵外的所謂“林泉高致”,以下便來具體描繪友人的隱居生活。
頷聯(lián)“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極寫幽居之趣。隱居生活蕭散閑逸,寫字吟詩、烹茶友鶴之事當是日常的生活內(nèi)容。這兩句就特寫了兩個典型細節(jié):逸人就泉水洗硯,引動成群的魚兒來吞飲被墨染黑的水波;隱者點火煎茶,常與他為伴的白鶴耐不住煙火的薰燎而緩緩地退避。林泉的魚鳥已經(jīng)成了逸人的老相識,他與這些毫無機心的動物仿佛建立了淳樸的友誼。這兩句分承“林泉”二字展開描寫,具體而又傳神地表現(xiàn)了屋主人清幽閑適的生活情趣。然而,這種清閑自適的隱逸生活畢竟同外在的社會環(huán)境和主觀的生活態(tài)度不可分割,“閑惟歌圣代”,就空間環(huán)境著墨。趙宋結(jié)束了晚唐五代干戈紛擾的局面,形成了中原的大體統(tǒng)一,建國之初的幾十年間社會趨于承平,這為隱者提供了安定的環(huán)境;再加上宋初帝王對高人逸士采取禮遇政策,在野的知識分子與當局沒有多少思想柢牾和政治撞擊,因而也樂于順時因勢吟詠幾句祝頌升平的詩句,這表明逸者胸無芥蒂。“老不恨流年”,就時間流逝上下筆。一般人年事稍高往往感嘆衰老、悲憫人生,怨恨光陰的無端流逝,加重了傷春悲秋的時序感傷,而達者亦能看穿時間對人生的無情限制,做到“聊乘化以歸盡”,任天而動,自適其適,達到心態(tài)的平衡和恬靜,雖老而不恨流年的易逝,正寫出了這種曠達的心境。
中間四句已將俞逸人的生活及其內(nèi)心世界作了概括而又細致的描寫,末聯(lián)就自然以“閑”、“偏”來加以收結(jié)。“靜想閑來者,還應我最偏”,“閑”、“偏”,不單指行跡,更在于心境,內(nèi)心恬然,無欲無求,達到心理的協(xié)調(diào)平衡,這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境界,故日“最偏”。“我”乃作者的代人抒懷,說的是屋主人。魏野也是一位逸人,所以對俞逸人理解最深,最能心心相印。結(jié)尾轉(zhuǎn)換筆法,綰合詩題,總括全詩,使詩思得以深入和升華。此詩意境沖淡閑逸,筆致流動而富于情趣,不失為一首描寫幽居生活的佳作
《書友人屋壁》作者簡介
魏野(公元960一1019年),字仲先,號草堂居士。原為蜀地人,后遷居陜州(今河南陜縣)。終生不仕,真宗西行汾水時曾召見他,他回避不見。死后追贈著作郎。當時顯宦名流如寇準、王旦等多與之往來酬唱。詩效法晚唐姚合、賈島,但風格平樸閑遠,無苦澀之弊,為著名的山林詩人。生前詩名在林逋之上。有《鉅鹿東觀集》。
猜你感興趣:
1.答李翊書原文翻譯及賞析
2.題西林壁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3.陳太丘與友期原文翻譯及賞析
4.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翻譯賞析
5.相思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