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專練題帶答案
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專練題(一)
向吳亭東千里秋,放歌曾作舊年游。
青苔寺里 馬跡,綠水橋邊多酒樓。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⑵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⑶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注釋:⑴潤州:今江蘇鎮江。這首詩是詩人游覽江南再次到潤州時所寫。⑵可憐:可羨慕。⑶桓伊:東晉吹笛好手。
13.頷聯中的空格選項為( )(1分)
A.有 B.奔 C.駿 D.無
14.下面選項中對本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放歌”言詩人在重游故地時的愉悅和歡快。
B.頷聯寫景句為下面頸聯的表情達意起了鋪墊的作用。
C.頸聯懷想古人:東晉、南朝人士最為曠達、風流。
D.全詩多處運用對比手法來表達詩人人生無常的思想。
15.全詩以意象說“愁”。請對此進行賞析。(4分)
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專練題答案
13.D(1 分)
14.A(3 分)
15.詩中運用的典型意象有“秋”、“青苔”、“月”、“笛”等,布滿“青苔”的寺廟描繪出現實情境的荒蕪蕭條,“秋”夜“月明”,借一曲出塞的“笛”聲,為詩渲染了凄清的氛圍,也傳遞出由思古而心生物是人非,人生無常之感慨。這些古典意象組合使用為詩歌意境的營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4分)
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專練題(二)
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塔子磯①
陸游
塔子磯前舟自橫,一窗秋月為誰明。
青山不減年年恨,白發無端日日生。
七澤滄茫非故國,九歌哀怨有遺聲。
古來撥亂非無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注】①陸游到夔州任官,入蜀途中,舟泊塔子磯,作此詩。
14.這首詩的韻腳是 。(1分)
15. 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橫”寫船泊江岸的情形,表達了作者入蜀途中的顛沛和孤獨。
B.“明”寫月照中天的景象,暗示了作者對朝廷昏聵不明的憤懣。
C.“不減”寫作者縱然見到青山美景也難消心頭連年積壓的悵恨。
D.“無端”含作者因白發日增而生發出時光流逝歲月蹉跎的感慨。
16.聯系全詩,選一個角度賞析詩中劃線句。(4分)
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專練題答案
14.(1分)橫、明、生、聲、平
15.(3分)B(對“明月”的解讀過度,“明月”只是寫景、供托,不具象征意義。)
16.(4分)角度1:運用對比手法(1分),用“潮平”與“意未平”構成對比(用夜半潮平的景象與詩人難以平靜的心境構成對比)(1分),突出(強調)(1分)了詩人對歲月虛度(歲月流逝)、國土淪喪(復國無望)、壯志難酬(才華不展)的憤激之情(1分)。
角度2:運用了情景交融(或“以景襯情”)的手法(1分),以自然潮水之平襯托詩人心意難平(1分),抒發作者對歲月虛度、國土淪喪、壯志難酬(或“歲月流逝,復國無望、壯志難酬”的憤激之情(1分),含蓄蘊藉,令人回味(1分)。
九年級語文詩歌鑒賞專練題帶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