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2)
2017年中考化學模擬試卷參考答案附解析
1.B
【解析】
試題分析:有同學提出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很明顯是設計實驗,故選B
考點:科學探究的方法
2.D
【解析】
試題分析:A、結合課本相關知識可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所以A正確; B、紅磷足量,能把氧氣全部耗盡,使實驗結論精確,所以B正確; C、若裝置漏氣時,氧氣耗盡,空氣及時補充,達不到 實驗的目的,故實驗前一定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所以C正確. D、紅磷燃燒的現象應是大量的白煙,燃燒結束后立刻打開彈簧夾,由于剩余氣體膨脹,測量的結果會大于1/5,所以D不正確;故選D.
考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3.C
【解析】
試題分析:李明同學在化學課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人呼出的氣體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是一個設計實驗的過程,在建立假設、收集證據、設計實驗、作出結論等基本環節中應屬設計實驗的環節. A、“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人呼出的氣體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設計實驗,不是建立假設,故選項錯誤; B、“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人呼出的氣體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設計實驗,不是收集證據,故選項錯誤; C、“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人呼出的氣體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設計實驗,故選項正確; D、“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人呼出的氣體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設計實驗,不是作出出論,故選項錯誤.故選:C.
考點:科學探究的環節
4.C
【解析】
試題分析:實驗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為驗證該粉末是否為鐵粉,有同學提出將磁鐵放在黑色粉末上方。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設計實驗 故選擇C
考點:科學探究的環節
5.C
【解析】
試題分析:等體積的甲、乙兩集氣瓶內充滿空氣,燃燒匙內分別盛有過量的紅磷和硫粉,點燃使它們充分反應,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由于紅磷生成的是固體,能造成明顯的壓強差,而硫粉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氣體,但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也會造成明顯的壓強差,故出現的現象是甲、乙兩瓶均有水流入,故選擇C
考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6.B
【解析】
試題分析:某些金屬工藝品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和鐵一樣,有磁性,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拿磁鐵來吸一下”,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實驗,故選擇B
考點:科學探究的環節
7. B
【解析】
試題分析:因為氣體能用排水法收集,故說明氣體不易溶于水,答案選擇B
考點:氣體的收集方法
8.B
【解析】
試題分析:“將磁鐵放在黑色粉末上方”這一過程,屬于具體操作,做實驗,故選擇B
考點:實驗探究
9. D
【解析】
試題分析:控制變量法要求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本實驗測定兩種果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固定淀粉-碘溶液的量,測定需要果汁的量可以求出果汁中維生素C的含量,所以滴數是要求量,不需控制。
考點: 實驗探究、控制變量
10.C
【解析】
試題分析:某些金屬工藝品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和鐵一樣,有磁性。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拿磁鐵來吸引一下”。“拿磁鐵來吸引一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設計實驗;故選擇C
考點:實驗探究
11. (1)少;(2)多 (3)少
【解析】
試題分析:(1)人體的新陳代謝需要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故答案為:少(2)人體的新陳代謝需要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呼出氣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體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多,故答案為:多(3)人體要通過呼吸排出一定量的水蒸氣,故答案為:少
考點:吸入的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探究
12.(1) 小 (2) 石蠟熔化 (3) 外焰
【解析】
試題分析:(1)根據石蠟浮于水面的實驗現象判斷蠟燭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蠟燭熔化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故屬于物理變化(3)火柴兩端變黑,說明外焰溫度最高.
考點:蠟燭燃燒實驗的探究
13. (1)檢驗裝置的氣密性;(2)大量白煙;(3)C
【解析】
試題分析:因為實驗前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故1)正式開始實驗前,該興趣小組同學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從20ml刻度處推至15ml處,然后松開活塞,觀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處.該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2)實驗中,在松開彈簧夾前,大試管中可以觀察到白磷燃燒發出黃色火焰, 并產生大量的白煙;根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可知(3)實驗后,可以觀察到針筒活塞會從原來的20mL刻度處慢慢向左移到約12mL刻 度,因為40ml×1/5=8Ml,故推進到12處。
考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14.(1)長頸漏斗 (2)酒精燈 2KClO3 2KCl + 3O2↑
(3)2H2O2 2H2O+O2↑ 可以控制液體加入的量或控制反應速率 b 濃硫酸
(4)NaOH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稀鹽酸 先膨脹后縮小
【解析】
試題分析:(1)常見儀器的識記
(2)用KClO3制備O2,反應條件是加熱,故裝配發生裝置還缺少的玻璃儀器是酒精燈,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 2KCl + 3O2↑
(3)微型裝置F可用于實驗室制備O2,說明是在常溫下固體和液體反應,所以應是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反應,故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H2O2 2H2O+O2↑,該裝置在操作上的優點是:可以控制液體加入的量或控制反應速率,G是醫用輸液觀察滴液快慢的滴壺,若用它作微型的O2干燥裝置,則氣體應從b進入,滴壺中裝的試劑是濃硫酸
(4)要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能夠發生反應,由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無現象,故可通過檢驗它們反應后的生成物碳酸鈉,可以采用的藥品稀鹽酸,故加入試劑的順序是先加NaOH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再加稀鹽酸,氣球的變化是先膨脹后縮小
考點:常見儀器的識記,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及裝置,氣體的干燥,NaOH、碳酸鈉的化學性質
15.(1)除鐵銹時,氣泡是鐵與鹽酸反應產生的;(2) 試管中放鐵后加水(3)沒有必要
【解析】
試題分析:(1)有氣泡生成說明生成了氣體,由于該同學在鐵中加入了稀鹽酸,即做了對照實驗,那么他的假設是除鐵銹時,氣泡是鐵與鹽酸反應產生的;
(2)由于認為水會對實驗造成影響,那么就要排除水的干擾,把鐵放入水中做對比實驗;
(3)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氧化鐵不與水反應,故沒有必要補充實驗。
考點:實驗設計及實驗方案的評價、改進
16.(1)①A→E →F ②2H2O2 MnO2 2H2O+O2↑
(2)①排凈玻璃管中的空氣,防止加熱一氧化碳和空氣的混合氣體而發生爆炸
② 處理尾氣,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氣 ③2NaOH+CO2 Na2CO3+H2O
④ 8 ⑤ 偏大
【解析】
試題分析:(1)①因為要制備并收集干燥的氧氣,故應用濃硫酸干燥,所以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A→E →F,②生成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2H2O+O2↑
(2)①由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給裝置D加熱前應該先通一會兒一氧化碳氣體,這樣做的原因是:排凈玻璃管中的空氣,防止加熱一氧化碳和空氣的混合氣體而發生爆炸
一氧化碳有毒,故②裝置C的作用是:處理尾氣,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氣
③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 Na2CO3+H2O
④根據反應發生的方程式: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若D裝置減少2.4克,D裝置反應前是Fe2O3,反應后是Fe,所以減少的質量即Fe2O3中氧元素的質量,根據元素質量=物質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
所以Fe2O3的質量=2.4g÷48/160×100%=8g
⑤若通過測量反應前、后B裝置的質量變化(即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再根據方程式: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中CO2與Fe2O3的質量關系,求出Fe2O3的質量,但由于裝置B的右端導管口與空氣接觸,故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進入到裝置B中,使二氧化碳的質量偏大,所以計算結果將偏大
考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
17.(1)Na+不會使酚酞溶液變紅
(2)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酚酞溶液中本身含有水分子(或氯化鈉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3)有白色沉淀產生
(4)Na2CO3與H2O發生反應,使溶液中產生了OH-(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試題分析:(1)氯化鈉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將氯化鈉溶液加入酚酞試液中,溶液不會變色。可以證明Na+不會使酚酞溶液變紅。
(2)實驗Ⅱ加入蒸餾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溶液變紅,以便排除水分子的可能;
小組內有同學認為實驗Ⅱ沒必要做,你認為他們的理由是酚酞溶液中本身含有水分子(或氯化鈉溶液中含有水分子),可以將水分子排除在外。
(3)Na2CO3可與C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碳酸鈣沉淀,所以會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
(4)Na2CO3與H2O發生反應,使溶液中產生了OH-。
考點:科學探究
18.(1)Na2CO3 CaO CaCO3 (2)NaOH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3)Na2CO3或Ca(OH)2
【解析】
試題分析:由題中敘述A為含三種元素的鈉鹽,C為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白色不溶物可知,C為碳酸鈣、B為 氧化鈣、A為碳酸鈉、D為氫氧化鈉溶液,故(1)ABC的化學式為Na2CO3 CaO CaCO3;(2)D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氫氧化鈉,理由是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3)D還可能含有溶質是根據反應的程度可以確定為Na2CO3或Ca(OH)2
考點:碳酸鹽的轉化
19.(1)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3%。
(2)測量的水的體積小于生成氣體的體積; B、C之間的導管內實驗前無水,實驗后有水;內外氣壓相同時,二氧化碳無法將相應體積的水壓入量筒;二氧化碳可能溶解在A中反應后的溶液中。
【解析】
試題分析: 1)根據題意可知:反應為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已知量為碳酸鈣的質量(可根據固體總質量為5g,剩余固體為3g,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鈣的質量);未知量為鹽酸的質量分數。解題思路:可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在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進行求解。具體過程如下:
解:消耗碳酸鈣質量為5g-3g=2g
設參加反應的HCl質量為x ,
2HCl+CaCO3=CaCl2+H2O +CO2↑
73 100
x 2g
73:100=x:2g
X=1.46g
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7.3%
答: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7.3%。
(2)乙組數據偏小,可能的原因有:測量的水的體積小于生成氣體的體積; B、C之間的導管內實驗前無水,實驗后有水;內外氣壓相同時,二氧化碳無法將相應體積的水壓入量筒;二氧化碳 可能溶解在A中反應后的溶液中。
考點: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20.(1)ⅠCO2+Ca(OH)2=CaCO3↓+H2O Ⅱ 紅 對比 Ⅳ CO燃燒會產生CO2
(2)83.3%
【解析】
試題分析:(1) Ⅰ、燒杯內壁石灰水變渾濁,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Ⅱ、乙同學按圖二所示進行試驗,未煅燒的石灰石不溶于水,煅燒后生成了氧化鈣,氧化鈣和水發生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鈣,水溶液呈堿性,所以滴入酚酞的蒸餾水后,液體變為紅色,A實驗的作用對比
IV、甲同學的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是:煤氣燈的燃料是一氧化碳,而CO燃燒會產生CO2
(2) 根據反應:CaCO3 CaO+CO2↑,丙同學取一塊質量為12g的石灰石煅燒,一段時間后發現固體質量減輕2.2g,說明該反應生成了2.2g二氧化碳,這樣便可計算出發生分解的碳酸鈣質量,丙同學將他剛才煅燒后的固體放入足量稀鹽酸中,又產生2.2g氣體,說明發生了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這樣同樣可以計算出剩余碳酸鈣的質量
解:設加熱分解的碳酸鈣的質量為x
CaCO3 CaO+CO2↑
100 44
x 2.2g
100:44=x:2.2g x=5g
設剩余碳酸鈣的質量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y 2.2g
100:44=y:2.2g y=5g
考點: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猜你感興趣:
1.2017中考化學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2.2017中考化學模擬試題附答案
3.2017中考化學模擬試題含答案
4.2017中考化學試卷附答案
5.2017年初三化學中考模擬試卷及答案
6.2017中考化學試卷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