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2017年中考化學模擬試卷
2.下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前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記號。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證明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1/5
B.實驗時紅磷常常要過量
C.實驗前一定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D.為了避免意外,在引燃紅磷后應緩緩伸入集氣瓶中
3.李明同學在化學課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人呼出的氣體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
A.建立假設 B.收集證據 C.設計實驗 D.作出結論
4..實驗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為驗證該粉末是否為鐵粉,有同學提出將磁鐵放在黑色粉末上方。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猜想假設 B.收集證據
C.設計實驗 D.得出結論
5.如圖所示,等體積的甲、乙兩集氣瓶內充滿空氣,燃燒匙內分別盛有過量的紅磷和硫粉,點燃使它們充分反應,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出現的現象是( )
A.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沒有水流入
B.甲瓶沒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C.甲、乙兩瓶均有水流入
D.甲、乙兩瓶均無水流入
6.某些金屬工藝品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和鐵一樣,有磁性,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拿磁鐵來吸一下”,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假設 B.實驗 C.觀察 D.做出結論
7.在探究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活動中,其中有一操作如下圖,則該操作說明該氣體是( )
A.極易溶于水 B.不易溶于水
C.易溶于水 D.與氣體是否溶于水無關
8.實驗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為驗證該粉末是否為鐵粉。小明將磁鐵放在黑色粉末上方,發現有黑色粉末被吸起來。就“將磁鐵放在黑色粉末上方”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假設 B實驗 C.觀察 D.做 出結論
9. 根據維生素C能夠使淀粉-碘溶液藍色褪去的原理,應用下圖實驗可以測定果汁中維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確的結論,實驗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控制的條件是( )
A.燒杯中溶液的體積 B.兩個膠頭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體積
C.燒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濃度 D.膠頭滴管滴出果汁的滴數
10. 某些金屬工藝品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和鐵一樣,有磁性。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拿磁鐵來吸引一下”。“拿磁鐵來吸引一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設 B.交流評價 C.設計實驗 D.作出結論
二、填空題
11.我們通過對“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的實驗探究,可得出的結論是(1) 呼出氣體中所含的氧氣比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呼出氣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體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
(3) 人體吸入的空氣比呼出的氣體所含水蒸氣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蠟燭是由石蠟和棉線組成的.
(1)石蠟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說明石蠟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
(2)點燃蠟燭在其燃燒過程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 中約1秒后取出,可觀察到兩端變黑,中間無明顯變化.說明火焰的 (填“外焰”“內焰”或“焰心”)部分溫度最高.
13.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某興趣小組的同學選用了40mL的 試管作反應容器(如圖)和量程體積足夠大且潤滑效果很好的針筒注射器,將足量的白磷(其化學性質與紅磷相似,40℃時就可以燃燒)放入試管后,用橡皮塞塞緊試管,并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燃燒結束后,等到試管冷卻后松開彈簧夾,觀察現象.
(1)正式開始實驗前,該興趣小組同學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從20ml刻度處推至15ml處,然后松開活塞,觀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處.該操作的 主要目的是 。
(2)實驗中,在松開彈簧夾前,大試管中可以觀察到白磷燃燒發出黃色火焰, 并產生 。
(3)實驗后,可以觀察到針筒活塞會從原來的20mL刻度處慢慢向左移到約 ( )處.
A.4mL刻度 B.8mL刻度 C. 12mL刻度 D. 16mL刻度
14.(12分)同學們用下圖所示儀器和裝置探究制取氣體的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儀器B的名稱為 。
(2)裝配KClO3制備O2的發生裝置,上圖中還缺少的玻璃儀器是 (寫名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圖中的微型裝置F可用于實驗室制備O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
該裝置在操作上的優點是 。G是醫用輸液觀察滴液快慢的滴壺,若用它作微型的O2干燥裝置,則氣體應從 (填選“a”或“b”)進入,滴壺中裝的試劑是 。
(4)利用H裝置來驗證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要證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能夠發生反應,加入試劑的順序是先加 再加 ,氣球的變化是 。
三、簡答題
15.在鹽酸除鐵銹的實驗中,我們常會發現生銹的鐵釘表面有一些氣泡產生。氣泡是怎么產生的?針對這一問題,同學 們提出了有關假設,并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時,觀察到放有鐵的試管中有氣泡產生,而另一試管中沒有,從而驗證了自己的假設是成立的。
(1)分析上述實驗,你認為同學們建立的假設是 。
(2)有同學認為上述實驗不夠嚴謹,溶液中的水可能會對實驗產生影響。于是他們又進行了對照實驗,請你在答題卷的虛線框中用圖示的形式將圖乙的對照實驗補充完整。
(3)還有同學想:氣體會不會是鐵銹與水反應產生的?他認為還要補充一個鐵銹與水反應的實驗,你覺得有沒有必要? 。
16.(7分)下面圖示為常見氣體制備、干燥和性質實驗的部分儀器。根據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欲在實驗室中制備并收集干燥的氧氣。
①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 (填寫儀器序號字母)。
②儀器A中,生成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欲用含少 量CO2 雜質的一氧化碳氣體,測定某氧化鐵樣品的純度(雜質不反應),所選儀器的連接順序為:D→B→C。
①給裝置D加熱前應該先通一會兒一氧化碳氣體,這 樣做的原因是:
。
②裝置C的作用是 。
③裝置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④充分反應后,若D裝置減少2.4克,則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為 克。
⑤若通過測量反應前、后B裝置的質量變化,來計算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則計算結果將 。(填“偏小”“偏大” “基本不影響”其中之一)
17.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實驗中發現:不僅堿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堿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是因為堿在水溶液中解離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種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呢?為此他們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3個實驗,請你和他們一起探究。
(1)實驗Ⅰ可以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Ⅱ加入蒸餾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組內有同學認為實驗Ⅱ沒必要做,你認為他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蕩,酚酞溶液變紅,向變紅后的溶液中再逐漸滴入過量的CaCl2溶液,紅色逐漸消失,同時還觀察到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實驗Ⅰ、Ⅱ、Ⅲ得出結論: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變紅。
(4)小組同學在與老師交流上述結論時,老師說:“其實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認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推斷題(題型注釋)
18. (6分)A為含三種元素的鈉鹽,C為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白色不溶物,請填空:
(1)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填寫化學式)
(2)D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還可能含有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化學小組為測定一瓶失去標簽的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分成甲、乙兩組,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定。
實驗設計:
甲組:取純凈碳酸鈣粉末5g于燒杯中,加入20g該鹽酸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得剩余固體3g。
乙組:取純凈碳酸鈣粉末5g于錐形瓶中,將20g該鹽酸溶液加入分液漏斗,利用測定產生二氧化碳的體積(20℃、標準大氣壓)計算鹽酸濃度。裝置示意圖如下:
數據處理:
(1)請利用甲組數據計算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
(2)乙組計算結果略小于甲組。經過多次實驗仍得到相同結果(忽略量筒引起的誤差),可能的原因是
20.(8分)同學們對實驗“煅燒石灰石”展開深入探究。
資料:石灰石中的雜質高溫不分解且不與稀鹽酸反應
(1)為證明石灰石已分解,三位同學設計方案如下:
Ⅰ.甲同學按圖一所示進行實驗(煤氣燈亦能達到石灰石分解的溫 度),觀察到燒杯內壁石灰水變渾濁,寫出石灰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II.乙同學按圖二所示進行試驗,觀察到B中液體變 色,A實驗的作用 。
III.丙同學取一塊質量為12g的石灰石煅燒,一段時間后發現固體質量減輕2.2g,證明石灰石已分解。
IV.大家認為甲同學的方案不合理,請分析原因 。
(2)為測定石灰石的純度,丙同學將他剛才煅燒后的固體放入足量稀鹽酸中,又產生2.2g氣體,結合上述數據計算:丙所取的這塊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計算過程寫在答卷上
下一頁查看>>>2017年中考化學模擬試卷答案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