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昆蟲記的心得體會
這本書是一部概括昆蟲種類,特征,習性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的真實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出的靈性。作者將昆蟲多彩的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這本書描繪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生活,這給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出身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一貧如洗,后來勉強溫飽。但是他對學習有這極大的興趣靠自學取得多個學位,他勤于自修,精心選擇研究的方向堅持不懈的研究昆蟲和植物不斷取得新的成果。對于法布爾來說,最大的樂趣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世界的科學道理。他因為熱愛真理所以寫成了《昆蟲記》。
通過讀昆蟲記,我感受到了《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更蘊含著追求真理,探索真像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追求真理的實踐精神,而且還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去奮斗。
2昆蟲記讀后感700字
這個暑假,我細細地讀完了《昆蟲記》,心中深有觸動。《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本描述各種昆蟲習性的著作,他不僅僅是一部科普書籍,更是一部文學作品,因為法布爾不只是呆板地去記錄,而是經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觀察后寫下的一個個故事。他筆下的小蟲子栩栩如生,充滿靈性,因為在法布爾看來每一只小蟲子都是他的好伙伴。
法布爾的研究是堅持不懈的。他為了弄清楚雌性小闊條紋蝶是如何吸引雄性小闊條紋蝶,花了好幾年的時間去尋找一個蛹。當第一只雌蝶因為法布爾的一個失誤而被螳螂吃了之后,他很是傷心,但他沒有放棄,而是苦苦地繼續尋找蝶蛹。直到過了三年才又一次得到了蛹,得以繼續實驗。
法布爾的研究更是實事求是的。當法布爾聽說了“蝎子自殺”的事時,他沒有憑著自己的想法直接判斷,而是做了個實驗。實驗時蝎子看似已經死了,像是自殺了一樣,但他沒有直接結束實驗,而是把蝎子拿出來,放在清涼的地方。過了一個小時后發現蝎子又“復活”了,他這才得出結論:昆蟲是不會自殺的。正是法布爾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才讓他得到了許許多多關于昆蟲的秘密。
法布爾的研究還是細致入微的。在他研究螳螂的時候,他甚至數出了螳螂的前腿上有幾根齒刺。在研究圓網蛛時,法布爾還把蛛絲放在顯微鏡下,仔仔細細地觀察,這才發現蛛絲原來是空心的,里面還裝滿了一種粘液。法布爾這種細致的觀察讓人震撼,也足以體現法布爾對研究昆蟲的狂熱,他為了研究昆蟲已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
正是因為法布爾研究昆蟲時堅持不懈、實事求是、細致入微的精神,才會有《昆蟲記》這本聞名于世的著作,讓人們去了解昆蟲,喜歡上昆蟲。
法布爾的精神感染著我,我要用這種精神去對待生活和學習。
讀完昆蟲記的心得體會(精選篇2)
坐在沙發上,喝著茶,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
這是一本被認為是創造了奇跡的書,為什么說它創造了奇跡呢?因為它記載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創造于十八至十九世紀之間,在那個時期,昆蟲學家的“田野實驗”是不被認可的,昆蟲學家們只是將昆蟲做成標本,睜大眼睛觀察,卻不考慮真正的昆蟲的習性與本能,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敢于沖破傳統思想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法布爾就是法國杰出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昆蟲記》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這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作者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這給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是作者細心觀察的結果,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但是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有細致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這些細致描寫,使整本書顯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現在我全知道了。
《昆蟲記》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是《昆蟲記》,讓我喜歡上了這些可愛的小生靈;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相似點。《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艱苦勞作。《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杰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大開眼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超越以往。《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讀完昆蟲記的心得體會(精選篇3)
抿一口茶,情緒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它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禮貌。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就是這樣一個奇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蝎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簡單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為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并不厭惡,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杰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即將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即將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帶給更珍貴的啟示。
《昆蟲記》不僅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讀完昆蟲記的心得體會(精選篇4)
曾經有人說,如果昆蟲像人一樣大,那么主宰著世界的一定是昆蟲。這的確是一個恐怖的想象,但同時更體現出昆蟲世界的偉大文明。我們熱衷于研究昆蟲的科學,享受昆蟲帶來的樂趣。小小昆蟲,帶來科學的探索和哲學的思考。
《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法布爾以散文式的文筆描繪出的妙趣橫生的昆蟲世界。其內容豐富廣泛,包含各種昆蟲的特征、習性、飲食起居甚至習慣性格,描寫的極為生動細致。它就像一本昆蟲的百科全書,但不可磨滅的'是其中的哲學思想與美學藝術的結合。法布爾耗盡畢生精力,以積極思考,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用《昆蟲記》將我們帶入昆蟲的微觀世界。
《昆蟲記》全書由多個篇章組成,其中不少篇目并未以“這幾天我們去某地觀察某蟲”開頭引發內容,而是采用例如“人們不會模仿素昧平生的人……(催眠狀態自殺)”這樣以人的行為習慣開頭,從而引發出“昆蟲對它有限的生命有預感嗎?”等疑問,那么思考與實驗就會隨之而來。這樣巧妙的由人對比聯想到昆蟲,不僅清楚地展現出昆蟲的行為形象,更不乏思想的深度,在探索與對比中獲得真相和哲理。對比是直白的,那么用大量精妙語言描繪出的昆蟲行為反射出的真理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和具有美感了,例如大孔雀蝶一篇中“它毫不遲疑勇往直前,它越過重重障礙蜿蜒曲折地飛翔,對它來說,黑暗就是足夠的光明。”就暗示出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昆蟲也是人身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毅力與力量。它是活生生的情感與精神,擺脫了大多數科普書籍的硬邦邦的書卷氣,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
《昆蟲記》就像暮色中的一滴露珠,能夠折射人間百態,形成一個真理這里,更主要的是它總是適用于任何我們生存的時代。譬如昆蟲界的階級矛盾。任何時代,只要有貧富差距,人類社會必然會產生階級矛盾。昆蟲世界中也能體現這一點,昆蟲也有食素昆蟲、食肉昆蟲以及食糞蟲等分,他們的階級之分就在于食物的不同。素食愛好者總是擁有資本,然后他們追求品質的生活,挑剔進食,他們是視野狹窄的專家,而食肉者明顯是不挑剔的秉持著“有就吃”信念的生活上的粗胚,至于食糞者,他們當然也有分化,食用腐葉當然和食用糞球的階級不一樣。我們大多數的老百姓屬于食肉者,俗人眼中享受生活的“有錢人”當然就是食素者,他們在生活“過”我們的時候,已經學會了“過”生活,當然不管是哪一方,都總不能避免他們其中有“食糞者”這樣特立獨行的人出現。法布爾經過實驗,發現有很多的食素者和食肉者都能夠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適應起對方的生活,這和人類在生存中對環境的適應是如出一轍的,畢竟一切都是為了生存,誰會為了用餐時一點點的不合口味、不順心,就對整個世界失去信心呢?但也有那些頑固不化的蟲子們和人們,就像書中說的“讓它放棄用之不盡的財富、溫濕的環境、及其安全的住所,去尋找低劣的、危險的、被路人踐踏的食物,它才不會干這種傻事呢。”這樣相互矛盾的結果不僅使法布爾感到茫然,很多人現在都不明白。
小小的昆蟲,出神入化的描寫,帶來了真理,也反映著世界。
讀完昆蟲記的心得體會(精選篇5)
今天跟孩子一起讀了一本書《昆蟲記》,這本書是我買了很長時間的,一直放在那里,有空的時候我就用來打發時間的 。孩子也時不時的拿出來看看。
今天我跟孩子都在家,就拿出來一起讀了。平常很少跟孩子一起看書。沒想到我的孩子讓我很驚奇的發現了她平常沒表現出來的東西。
孩子的閱歷跟我差不多,看到《昆蟲記》中的蟬,她張大了嘴巴,跟我的表情是一樣的,蟬竟然有1500多種!我們倆互相指著對方哈哈大笑,我倆的知識真是膚淺啊!
當然,我年紀大了,肯定比她知道的多。她不停的問,我就不停的給她講。她的好奇心真是大,刨根問底,把我都問的傻了!
這本書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它不但在自然科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是法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傳世之作。書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孩子聚精會神的聽著我的講解,真正的進入主題!
“孩子,我們現在看的是我們每個夏天都會看到的蟬,你看它長得多漂亮啊!兩對薄翼,勻稱的身體,像個飛舞的姑娘,你知道它的前身是什么樣子嗎?”孩子點點頭跟我說:“媽媽,我知道,那不是每個夏天爸爸跟我去河邊找的那個丑陋的蟲子嗎?”我點點頭:“是的孩子,它的一生真正的不簡單!它長到成蟲要經過五次蛻皮,歷時數年才能成熟,羽化后的壽命只有六十到七十天,在這短短的時間里,它要完成它神圣的使命~~產卵!”我話頭一轉:“就像你吧,你的使命是好好學習,長大了要有一個好的生活,媽媽到時候老了,指望著你能給我口飯吃,別讓我像路邊上的流浪漢,到垃圾桶里找東西吃!那樣的話我會很可憐的!”孩子眼里閃著淚花,她使勁點著頭,說不出話來。
孩子是真誠的,在家里,我們就事論事,從不無理取鬧,跟孩子的感情真的是觸到了心靈。“我希望你像蟬一樣有羽化的一天,雖然你現在你學習并不突出,可是我知道你很努力!你付出了就會有收獲不是嗎?”她靜靜地聽著我說的話。
每次孩子攻克了一道題,她就會高興的又蹦又跳,我就會過去親她,祝賀她的成功。這一段時間孩子的數學成績明顯下降,自從上初一課程多了,對她很不適應,由于寫字慢,每天熬到很晚,我看了很是心疼,陪在一邊心里急的要命,孩子都是媽媽的心頭肉,無論多大,在媽媽的心里都是個寶貝!
“那它的生命只有六七十天嗎?媽媽,你老了會死嗎?”我輕輕的笑笑說:“會的啊,我會像你老奶奶一樣去世,像蟬一樣走到生命的盡頭,只是跟蟬不一樣的地方是,我要陪著你慢慢長大,看著你一步一步的走向更高的平臺!”其實,她這時已經是淚雨滂沱!
今天,我跟她說了很多很多,關于蟬,我倆也知道了很多很多。感謝這本《昆蟲記》,讓我知道孩子的心靈仍然離我很近很近,我等待孩子長成的那一天!就像我看的這一段:
蟬,越過漫長的冬伏期后,從地底下爬出來,通體土黃透亮,雅稱“金蟬”,金蟬爬上樹干或樹枝,靜靜地歇著,開始蛻變。金殼背部裂開一條縫,新生蟬從縫里爬出來,蟬翼豐滿后便會飛走。
金殼依然在枝頭搖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