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讀書心得感悟
經常讀教育教學論文、哲學等理性文章象是在尋找人生之路,尋找自然界的奧秘。感覺生活在社會和自然界,找不到路在何方?看看仙人和大師都怎么說。漸漸的感覺眼前有一點點蒙蒙亮。但百家之說各有各的觀點。反過來又給弄糊涂了,例如佛學講的是彼岸的觀點,人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來世成佛,其實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成佛。道家講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倡無為,也就是順應自然而為,不要逆道而為。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非常贊賞道家的觀點。在思考問題和做事時,常用之。儒家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父子之間、君臣之間,兄弟之間,朋友之間等等,這門學派的根在周禮。是我國穩定社會秩序,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基石,所以被歷代統治階級所倡導。
這個暑假偶爾想換換口味,看看散文,在腦海中快速搜尋著,忽然想到生于江蘇海安,長在揚州的朱自清。我詳細閱讀了他的散文集《荷塘月色》,讀后回味無窮,象賞花,又象沐浴在春風里。從思想上看,朱自清追求“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從形式上看有“美”之感。他筆法細膩,語言清麗。大體可分為三類:1.自然類有《春》、《荷塘月色》、《春暉的一月》、2.個人和家庭生活類有《背影》、《航船中的文明》等。3.以寫社會生活評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有《白種人—上帝的嬌子》、《執政府大屠殺記》等。
讀這些文章就感覺我又回到那左牽黃右擎蒼,氣吞萬里如虎的青少年時代,人老心不老,就讀散文好!不信你讀試試!大家果然茗不虛傳,他那種觀察的獨到,描寫的準確細致,入木三分。讓人如臨其境。
荷塘月色讀書心得感悟精選篇2
在朱自清的眾多散文中,最令我陶醉而沉迷的,便是這《荷塘月色》了。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月下的荷塘靜如隔世,風輕花香,吸引著詩人的光顧,同樣也吸引著我的目光。細細觀來,寬闊的荷塘中亭亭玉立著些沉睡的荷花、荷葉,我仿佛看到,月光柔和地鋪在花上、葉上,哪怕是最中央的花蕊,月光也慷慨地灑下她的憐愛,整個荷塘好似籠罩著輕紗,在夢中沉睡。空氣中,淡淡的花香,夾雜著薄薄的霧氣,真是個人間仙境啊。我忍不住就要跳進書中,與那荷花共舞,與那荷葉共樂。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也更見風致了,月光如流水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上……”花兒受葉兒滋養,葉兒被流水洗滌,一切的生命源于這水,這脈脈的水,這清澈的水,這細密密的水,而水卻被荷葉朦朦朧朧地蓋住了,使葉子更清更晶了。在這淡月微云之下,我的思緒也忽然想到了“明月清風照綠葉,輕云薄霧映彩荷”這句話,用它來形容這荷塘意境,再合適不過了。
伴著這清香的荷塘,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美的向往,對寧靜平淡生活的憧憬和對家鄉那種江南水鄉的無限回憶與懷戀。
這篇文章寫于1927年“四一二”運動之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懷著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情,朱自清寫下了這篇文章。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從情到景,復又歸情,是記游,又是抒情,這樣的結構安排恰到好處地服務于寫景的需要和抒情的需要。
荷塘月色讀書心得感悟精選篇3
我走近書桌,拿起《荷塘月色》這本書,慢慢讀了起來,靜靜走入了文中的世界。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對黑暗的現實既想“超然”卻又努力“掙扎”的心跡。
文章一開頭寫到:“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作者想借游荷塘排解苦悶,于是從一開頭,他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似乎也走到了荷塘邊,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而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和彷徨,我的心情也隨著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訴說自己內心的不寧心靜后,描寫了一番寧靜與現實不同的景象——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描繪,象征性的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苦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不睬,這種詩一般的境界多么的令人神往。他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我受用這無邊的荷月色好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的荷花,風中滿是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云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月光與荷花描繪的美麗圖畫,作家把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描寫的那么神圣寧靜,我在他筆下盡情地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漸漸地,合上了書,閉上了眼,回想著朱自清這位偉大的民主戰士,我閉上了眼,荷塘田田,盈盈月色,我們在夢中相見吧!
荷塘月色讀書心得感悟精選篇4
很多人都知道朱自清,他的散文也十分地有名。但在他的散文中最著名的要數《背影》和《荷塘月色》了。
《背影》這篇散文描述了一幅父子車站送別的畫面。主要內容是:“我”的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我”回到了徐州,在父親家見到滿院狼籍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我”留淚了,父親教育我:“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然后就去辦喪事去了。
辦完喪事后,“我”的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去南京后,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了,但因他仍然不放心,最后終于還是說服了“我”送我去念書。
我們到了車站后,“我”買票,他就幫著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腳夫行小費,他又去談價格,談完后便送“我”上車。又叮囑“我”夜里警醒些,不要受涼;“我”讓他走,他說;“我去給你買些橘子,別動!”他帶著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胖胖的,蹣跚地走了過去。過了一會兒,他回來了。他抱著幾個朱紅的橘子往這里走,走到了鐵路那里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起,然后再抱著走了過來,一股腦的將它們放在了“我”的大衣上,然后就說:“我走了!”到那邊來
荷塘月色讀書心得感悟精選篇5
曾經在電視中看見過那在荷葉上滾動的露珠,在那皎潔月光下凌波搖曳的芙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再現了這樣的景色,令人心醉。
荷的特點是潔,月的特點是凈。古往今來,荷花以她的清雅脫俗獨步人間,以它“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節操“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們對月光的潔凈祥和更是詠嘆不已,那么荷與月交織在一起時,會是怎樣一幅美妙的境界呢?
在這彌漫著競爭硝煙的時代里,如何月般寧靜的人已經日漸珍稀了,在學校里,一切從考試出發,孩子們明爭暗斗和對手競爭,現實生活中是如此的混住不堪,就如荷塘中的淤泥一般,又有幾個能出淤泥而不染,如山泉般清澈呢?雖然競爭是時代的持征,但保持一份坦然與競爭沒有自然的予質關系,人們可以在世俗生活的滾滾紅塵中茍延淺喘,也可以拔開濃霧,擁抱藍天。
愿我們的心境如荷一般清純像目光一樣清澈,皎潔如霜。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雅,縱然在渾濁的淤泥中永遠清新礦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