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的閱讀心得感悟
狼,在我的印象中是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符號,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吞虎咽”等等,讀過的關于狼的其他書中,也是對狼的兇惡、殘暴的一面的刻畫,使我對狼根本無一絲好感。讀了《狼圖騰》一書,我被深深震撼了,開始思索著對狼的全面與客觀的認識,特別驚嘆于狼身上體現出來那種“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
狼,是陸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鏈終結者之一。由于有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動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殘的不良族群;也因為有狼的威脅存在,其他野生動物才被迫進化得更優秀,以免被狼淘汰,所以狼使生態處于一種平衡狀態。沒有狼的存在,生態上將出現莨莠不齊、傳染病眾生的局面,不利于生命的穩定、健康的平衡發展。
在大草原上,如果沒有狼,那些繁殖力極強的動物如兔子、旱獺、老鼠等,在草原上打洞、啃吃牧草,就會對草原的生態造成毀滅性的破壞,給畜牧業造成巨大的損失。盡管狼對草原羊群、馬群造成巨大威脅,但是,草原人在與狼群的生存競爭的戰斗中,對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狼的團隊精神和家庭責任感、狼的智慧、頑強和尊嚴,還有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均深深嘆服,是狼的神奇魔力,使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于狼形成至尊崇拜,以至于狼圖騰成為西北和蒙古草原上無數游牧民族的民族圖騰。
《狼圖騰》一書作者姜戎先生,以其在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的親身經歷,為我們講述了神奇的草原狼的故事,該書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秘,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查、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技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饒;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艱難的成長過程,還有游牧民族古老神秘的“以肉還肉”的另類的葬禮儀式,還有狼嚎、狼圈、狼耳、狼食、狼煙、狼旗等等傳說與現實描寫,使讀者沉迷其中,欲罷不能,一氣讀完。作者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思考:為什么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作者同時給于讀者明朗的答案:馬背上的民族信奉狼圖騰,全在于草原狼的那種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這種偉大強悍的狼圖騰精神就是中華游牧民族精神的精髓,是草原的靈魂,它時刻地影響了西北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性格,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也深刻影響了全世界。
我掩卷深思,狼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源自于何方?――就在于狼在惡劣生存環境下形成的族群的優秀品質和處世理念,值得我們人類學習和借鑒。
狼圖騰的閱讀心得感悟(篇2)
我認為,姜戎的《狼圖騰》是一部深切關注人類土地家園,以靈魂回應靈魂之書。
書的主體部分陳述了原本的內蒙古草原既受狼害又與狼不可分離,既恨狼又敬畏、崇拜狼,所謂“學狼,護狼,拜狼,殺狼”的圖騰崇拜和精神悖論,描繪了幾十次驚心動魄、傷心慘目的人狼戰爭,寫了能夠在幾天幾夜里洪水滔天般把幾千匹馬從肉體到靈魂徹底瓦解的蚊災,也寫了黃災、白災、鼠災。
在暴烈的血色場景的間隙,作者用另一副雄渾而柔情的筆調,描繪了蕩人心魄的草原之美,那翡翠般的聚寶盆,那美麗的天鵝、野鴨、大雁、那色彩斑斕的大鳥小鳥、那嬌艷欲滴的白芍藥、那滿地的無名野花、那清苦的草香,令人沉醉,讓人心胸浩闊。
當然,狼才是《狼圖騰》這本書的精神主載體,狼的狡猾,狼的智慧,狼的生命強力,狼的團隊精神,以及狼性,狼眼,狼嗥,狼煙,狼旗等等,是全書的看點所在。
狼圖騰的閱讀心得感悟(篇3)
在《狼圖騰》這部書出版之前,我們對“狼”知之甚少。極其有限的關于“狼”的零星知識,來自于幼時被曲解的童話和寓言,以及當下電視中的部分動物環保節目。
在潛意識里,我們懼怕狼;甚至憎恨狼。我們想當然、習慣性地把狼與“殘暴”“兇惡”“貪婪”等惡性語詞捆綁在一起。在我們當下的文化觀念中,“聲名狼藉”之“狼”,聲譽其實早于其肉身的滅絕。
因而,閱讀《狼圖騰》一書所引起的震驚,是具有某種顛覆性的。它超出了我們的日常閱讀視野和想象。此前,尚無一部書能將“狼”的生物性,與“狼”在歷史文化生態等方面的“精神性”,如此天衣無縫地勾連起來。鋒利的狼牙如同一根根錐子,血淋淋地楔入并咬透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史,填補了歷史與文學史的重大空白。這部書中所發出的聲聲叩問,猶如暗夜里曠野上的凄厲狼嗥,尖銳地敲擊并激活著農耕文化麻木遲鈍的神經。“引狼入史”,由此,我們頭腦中常年緩慢行走的、帶有家畜性的怯懦“羊群”思維,被迫開始疾速奔跑。
“狼圖騰”是中國西北草原民族,始終一貫所信奉的民族文化圖騰。從炎黃時期的古匈奴就已經開始,一直堅持到近代。“狼崇拜”對草原民族的性格、行為、情感和精神心理,具有本源性的作用,并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史上曾經所向披靡攻占了西方領土的東方民族,均為游牧民族。而對世界震感最強的就是三個信奉“狼圖騰”的民族:匈奴、突厥和蒙古。這充分說明了狼圖騰精神持久的生命偉力。但在《狼圖騰》一書出現之前,從未有人對此進行實地考察,并深刻地加以表述和研究。
多聲部復合結構的小說《狼圖騰》,在試圖尋找中華民族“狼圖騰”精神回歸的路徑中,在“愛與死”這一永恒的主題的別樣闡述中,本質上卻是一部強烈呼喚自由與人格獨立的作品。主人公北京知青陳陣,為了愛狼研究狼而去掏狼養狼,而失去了自由的小狼,卻始終以反抗回應陳陣之愛。陳陣給小狼以真摯的愛,卻無法歸還小狼以自由。小狼最后是被陳陣“愛”死的,以生命作為代價抗爭鎖鏈的小狼,靈魂升入“騰格里”,象征著最終掙脫了精神的羈絆與枷鎖。
小狼之死是如此凄美而悲壯:“在蒙古草原,幾乎每一條蒙古狼都是毛茸茸地來,赤條條地去。此刻的小狼,雖已脫去戰袍,但也卸下了鎖鏈,它終于像自己的狼家族成員和所有戰死的草原狼一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面對坦蕩曠達的草原,小狼從此將正式回歸狼群,重歸草原戰士的行列。騰格里是一定不會拒絕小狼的靈魂的。”
在迄今為止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狼圖騰》中這條獨一無二的小狼,教會我們關于熱愛自由和生命的全部真理。
《狼圖騰》讓我們重新認識被農耕文化所扭曲的“大灰狼”形象。《狼圖騰》讓我們懂得:狼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發動機。
狼圖騰的閱讀心得感悟(篇4)
狠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是:“兇惡、殘忍、堅決、嚴厲、厲害”,而“狼”字,僅在“狠”字上多了一點。在我看來,這一點真是太妙了,因為它使得狼狠,狼的有智慧,狼的有原則。
翻開《狼圖騰》,我所看到的是游牧民族最真實的生活寫照,我所感受到的是草原人民的淳樸、智慧,而真正觸及我靈魂的是狼性。這是一頓狼的精神盛宴。
我們可以這樣說,是狼造就草原人民的性格,是狼塑造了草原民族的靈魂,是狼書寫了游牧民族的歷史。在草原上,想要生存下去,就得和狼戰斗,而狼是強大的。在書中講述了幾次狼與人之間的大戰,曾對狼群的進攻有著這樣描述:“在草原中嗖嗖飛奔的狼群,像幾十枚破浪高速潛行的魚雷運載這最鋒利、最刺心、刺膽的狼牙和狼的目光,向羊群沖去”。狼是戰神,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狼的頑強和尊嚴,狼的視死如歸、不屈不撓。令人倍受震撼。為了生存,草原人民與狼戰斗,在不斷的戰斗過程中,草原人民進化了。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孫竟用區區幾十萬就能橫掃歐亞?消滅西夏幾十萬鐵騎,大金國百萬大軍,南宋百多萬水師和步騎,俄羅斯欽察聯軍,羅馬條頓騎士團,攻占中亞匈牙利、波蘭、整個俄羅斯,并打垮波斯、伊朗、中國、印度等文明大國?還迫使東羅皇帝采取和親政策,將瑪麗公主嫁給了成吉思汗的曾孫。蒙古人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這個一開始連自己的文字和鐵箭頭都還沒有,用獸骨做箭頭的原始落后的游牧小民族,怎么會有那么強大的軍事能量和軍事智慧?我想成吉思汗的軍事奇跡就在狼的身上。戰爭是群體與群體的武力行為,戰爭與打獵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打獵不是戰爭,人人從打獵中并不能學到真正的實戰技能。教科書上說,游牧民族的實戰技能來源于打獵,現在看來,結論并非如此,更準確的結論應該是游牧民族卓越的軍事才能來源與草原民族與草原狼長期的殘酷的不間斷的生存斗爭。蒙古的草原民族絕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農業民族或其他游牧民族更善戰、更懂戰、更具有先天的軍事優勢。
狼圖騰的閱讀心得感悟(篇5)
很久以前就聽說過這本書了,《狼圖騰》——一聽名字就是本關于狼的書,或許帶有那么幾分嗜血,恐怖。因為,在讀這本書之前,我跟很多人有著同樣的想法,對狼的感覺就是無比嗜血、貪婪、狡猾、兇殘,讓人反感、厭惡、畏懼。縱觀歷史,從來沒有人稱贊過狼,可是與狼有關的貶義的詞語卻有很多:狼心狗肺,白眼狼,狼狽為奸、色狼、狼子野心等等。然而《狼圖騰》能夠顛覆每一個有良心的國人原有的對狼的觀念。
經驗和實際都告訴我們,當我們不了解一樣事物的時候,會跟著前人的觀點人云亦云,而一旦深入了解以后,才會發現事實與觀念反差如此之大。大到甚至可以和我們原本的觀念背道而馳。
這是一本優秀的小說,描述了幾個之情眼里的關于大草原上騰格爾地區的人民群眾的生活。隨著他的描述,我仿佛也身在大草原,感覺草原的廣闊,人民群眾的熱情好客,他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更多的是他們的對與長生天的虔誠的信仰,以及人與狼之間的那種微妙關系,那種生在草原,死后軀體還于草原的高尚的情懷。一種對死的無所畏懼,和對死后的那種從容處之,以__之。
慢慢地深入書籍,深入作者種種情緒和他或好或壞的草原生活,我們會發現其實,狼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反而,它是一種十分智慧的動物:它們會利用各種地形來進行打圍,成功率很高;它們懂得食物不可一次性吃完要留一些才能讓明年也豐衣足食。它們會把食物儲存在“雪湖”中,十分有遠見;它們還能識破“野獸克星”捕獸夾;它們的毅力很好,有耐心,為了一頓飯常常會等上一兩天來選擇時機;它們是草原大害——野兔、旱獺、野鼠等的天敵,可以有效地保護草原…… 它們用這些勝過《孫子兵法》的手段方法在草原上生存了千百萬年,成為了草原霸主。它們舍棄“小命”,保護草原“大命”,是草原的守護神。它們這種強悍智慧敏捷勇敢的精神受到了草原人民的崇拜,成為了草原人民心中的圖騰。
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艱難的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然而,他們比人類更加地勇敢和無畏。
說真的,草原狼,它具有太多讓人感到羞愧和敬仰的精神力量。沒有多少人能夠像草原狼那樣不屈不撓的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甚至不惜以自己生命為代價,來抗擊幾乎不可抗拒的外來力量了。我很羨慕狼的那種精神,它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而通過讀這本書我真的體會到了狼是多么的有智,有才,有勇不得不讓我佩服。特別是那只小狼,當主人搬遷時,小狼寧愿被勒死也不屈從。它寧可忍受與死亡絞索搏斗的疼痛,就是不肯像狗那樣被牽著走。這就是草原狼的準則:絕不會被別人牽著走,自己要有自己的前進方向,不要總是被別人牽著你走,你要學會獨立,學會前進。
看了《狼圖騰》感慨頗多 最大兩點 :一是對書上的蒙古人對草原的熱愛深深地感動了我,我們真應該像蒙古人保護草原一樣來保護我們的母親河了;二是我們真應該像蒙古人一樣節約,我想到了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我們可以作為主宰者,可以任意浪費,看看德國日本人都像里面的蒙古人,我們就像里面的黃羊。歷史證明一個民族要想復興和富強,你必須發展生產力,但是絕不能“唯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振興民族的基礎,但還不是基礎的基礎。必須把培育強悍進取的民族性格和發展生產力同時并舉,這才是具備民族騰飛的兩個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