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篇1】
我興味盎然地合上《明朝那些事兒》,金戈鐵馬,權謀詭計,風云際會,斗智斗勇,奮起反抗,忍辱負重的一幕幕都在我腦海中重現。
方孝孺,他或許并不是一個聰明人,他甚至只是一個書呆子,他的一生未經兵戈戰亂,但在朱棣大軍壓境之下,仍然臨危不懼,忠肝義膽、錚錚傲骨,天地可鑒。最后雖被朱棣凌遲處死,殺滅十族,他這一支再無后裔,但他卻依然憑借忠誠二字而青史留名。朱元璋昔日對朱允文所說的話畢竟實現了一半,實現了最不可能實現的一半,“他一定會為你盡忠到底。”方孝孺做到了,他有忠心如此,何懼千刀萬剮,粉身碎骨。
于謙,當也先的鐵蹄直指京城的時候,他挺身而出,擔負起保衛京城的重任,從那一天開始,他已經沒有了退路,他不能疏忽,也不敢疏忽,半壁江山的命運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在這一場景泰年間的巔峰賭博中,也先輸得起,可他卻輸不起,但是他卻默默地承擔起了這個千鈞的重擔。當也先在京城下耀武揚威時,他用他瘦弱的身軀擊潰了這個不可一世的也先。他的心里有保家衛國的信念,有對大明的無限的忠誠,他為大明所付出了一切,盡管他死于非命,卻用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的未來。
楊慎,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他飽讀詩書、學究天人,在父親楊廷和自動離去之后,怨憤沖天的'他帶領百官鬧出了明史最大規模的罷工。失敗之后,他被發往云南,卻一直不理解父親的主動退出,但當他親眼見到父親叱咤風云一輩子之后,也逃不過入土為安的命運,他在那一剎那之間幡然醒悟,人的一生,縱然何等的風光無限、權傾天下、不可一世;何等的家財萬貫、揮金如土、一擲千金,卻也終究躲不過這一抔黃土的宿命。從此他再不涉足官場,游歷云貴川三地,吟詩作對,潛心著書,終得以善終,著作等身、名揚天下。他的才學冠絕當代,映照千秋,古今讀書之人,鮮有人與他仿佛。
胡宗憲,一個聰明人,他明白,在黑暗的嘉靖朝,不投靠嚴嵩就沒有出路,自己的抗倭大計、平生抱負也將毀于一旦,東南數省生靈涂炭。為了東南黎民蒼生的安危,他舍棄自己的清高、名譽,換來東南總督的高位,他臨危受命,與徐渭二人縝密策劃,兵不血刃誘擒汪直,計殺徐海,瓦解了倭寇的主力,另一方面,他又提拔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徹底掃清倭亂。他是堪與于謙相提并論的社稷大臣。他保住了大明的東南江山,是當之無愧的抗倭第一功臣,但是他優點與缺點一樣眾多,最終落得個揮刀自刎,身首異處的凄涼下常是這些缺點將他一步步地拖向死亡的深淵,自殺之前,曾留下兩句詩句“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云”。在所有的鋒芒展露之后,必定會是滅亡的前兆。明史忠實地記錄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忠心愛國,精通兵法,聰明絕頂和趨炎附勢,巴結諂媚,貪得無厭。
徐階,一生坎坷多舛,他作為六位蓋世英才中的一員,出現在嘉靖朝這個斗爭火焰異常熾烈的年代,他深通心學奧秘,盡管被迫低聲下氣,卻無時無刻不在奮力地掙脫黑暗,走向光明。他忍氣吞聲十余年,終于發動了致命的一擊,徹底擊潰了嚴黨,完成了驚天逆轉。嚴嵩覆滅的一刻,他的眼前一定會浮現出很多的人:夏言,古板嚴肅,一絲不茍卻大公無私,寬以待人的老頭,終生不肯沾染一點污濁的好人;沈煉,小小的錦衣衛經歷,嫉惡如仇、仗義執言,一個雖然官職卑微,卻敢于追尋光明的人;楊繼盛,一名普通的進士,沒有蓋世的才華,卻甘冒奇險,死劾嚴嵩,而是為社稷不忿,為蒼生不忿,為被嚴嵩所冤殺的人不忿。而他們的下場都是一樣的:死亡。但他們沒有懼怕,他們相信,這是黎明前的最后黑暗,他們的死亡,必定能夠打開嚴嵩毀滅的大門。現在,徐階做到了,盡管他也____,玩弄權術,但他為江山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位優秀的內閣首輔,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一個能臣,一個好人。
還有很多,王守仁、張居正、高拱、楊廷和、李東陽、楊一清、姚廣孝……
他們每個人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而這許許多多的故事和那些許許多多的有名無名之人又共同串成了這二百多年的明朝歲月,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留給我們的,只有這些發黃發卷的史冊和沉默不言的歷史,伴隨著人們一代代的成長,亙古不衰。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篇2】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它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后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后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中間又講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這個“導火索”,廢除了丞相制度。又創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力歸于君主,可是他錯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丑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舍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并帶領著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么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說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是啊,我想鐵鉉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不需要我們去著想,但是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未來著想。就像外國文學家說的那樣“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們必須為我們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為一旦我們沒吃的了,就會餓死。不說保衛國家,就連自己的命都沒了,還談何國家?
或許等我們擁有這個信念之后,我們的人生路會越來越順暢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篇3】
隨著崇禎皇帝在景山上自縊殉國,《明朝那些事兒》也以第七冊終結。當年明月歷時數年,終將大明王朝的歷史深入人心,婦孺皆知,不管來自廟堂江湖的各種閑言碎語,僅以普及明史這一社會效應而言,作者功莫大焉!
是該結束了,《明朝那些事兒》以無數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匯集成一個王朝的興衰軌跡,大多悲劇多于喜劇,顯然不符合大眾“好人一生平安”、"皆大歡喜"等套路,但作者一直以其獨特的幽默方式多方化解,讓讀者時而忍俊不禁,時而扼腕嘆息。但歷史發展到最后,作者自己再也無法用幽默的方式來淡化明朝滅亡給讀者造成的悲劇效果了,只能草草收尾。不是作者偷懶,我猜想面對這出最后的悲劇,作者也不忍多加面對。
從孫承宗死后,作者筆下的明朝明顯加速了滅亡的節奏。闖賊攻入北京和崇禎臨死前的種種活動均未再加以詳細描述,作者自己的一些主觀文字明顯增多,譬如“幽默的并不是歷史,只是我而已”,“因為他(崇禎)的故事是真實的,而真實的東西,往往都很殘酷”,從中我讀到了作者對明朝的深厚感情和對其滅亡的憐憫與不甘。但作者隨即又自我解脫,將之歸于氣數,“嗟爾明朝,氣數已盡”!隨后作者指出了“以史為鑒”的不可行和反面案例的實質,說這決定于人性的欲望和弱點。這一觀點有些偏頗,歷史中的很多事還是可以給后人啟示的!歷史的丑陋和悲劇固然一直在重復,但也不能以此全盤否定歷史的“借鑒”作用。比如“潛規則”從封建時代盛行至今,一方面這種“丑陋”一直在重復,但也正是以史為鑒有識之士才能得以總結和昭示天下,為其最終根除奠定理論基礎。
在最后一章中,雖然以徐霞客生平結尾,但實則作者借以自擬來體現一種生活態度:“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套用一句以前時興的話,叫“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究其本質,就是執著和堅持。
通觀全書,作者非常推崇執著和堅持,具備該精神的人都不吝給予大量筆墨,如徐階執著地打倒嚴嵩,張居正執著地改革,海瑞執著地兩袖清風,王陽明執著地“格竹”致知,袁崇煥、黃道周執著地效忠抗金,崇禎執著地挽救殘局,徐霞客執著地云游天下等等等等,在作者的眼里,這些人不管結局如何,都是值得稱道的。不以成敗論英雄,王侯將相的豐功偉績,榮辱沉浮,都在歷史的車輪下或塵或土,而在人世間能相對永恒的,只有人的精神。
《明朝那些事兒》寫完了,但我從中看到的那些人和事,仍時刻鮮活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或為憐惜憫,或為敬仰,或為切齒,或為榜樣。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篇4】
作為一介文盲,我是名副其實,上不通天文,下不懂地理,古不懂歷史,今不懂科技。當年高中分文理科時,所有學科中就數學最好,就果斷從理。學了理才知道,其實自己物理又很吃力。
上大學之后,視野陡然增大,深刻認識到自己知識的匱乏,開始大量讀書。但這時候已經面臨生存問題,看書就很功利了,都是為了某個目的,例如:學學禮儀,學學修養,更多的是看勵志書籍和教育類的專業書籍。工作之后還是以教育類為主,偶爾看些“閑”書,添點佐料。
但這次看得閑書,看得很過癮,愛恨糾結,幾次看不下起,又幾次拿起來,盡管還沒看完。這本書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
記得在好幾年前,這本書上出版的時候,我翻著看過,但印象不是很深刻。這次只所以再一次認真看,還要歸因于前一段時間去北京。難怪人們常說:要么讀書,要么旅行,事實證明,它們兩個是通著的。
其實,我對北京是沒有太多了解的。只知道,這個地方很繁華,很先進,而又很古老,是一個古都,又是現在的首都。想去北京,純粹是覺得去大城市看看。去了之后才發現,北京成遠比我想的厚重,悠遠。腳下的每寸土地都有著它的故事,或唯美,或凄慘。
這時候,更加認識到自己的膚淺,就決定補一下自己缺失的文化。現在的北京建筑與文化主要是傳承明清時期,那就從明朝開始看吧。文言文是看不下去的,這時候,恰到好處的一本書就是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
先說說作者當年明月,這個把《上下五千年》讀了12遍的人。飽讀史書,很有自己的思想與風格,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將大明正史展現在我們面前。一直以為他是一個食遍人間煙火,歷盡滄桑的老者,沒想到一百度才知道:他竟然是1979 年的,而第一部《明朝那些事兒》面世是20__年,從時間上來看,能在這個年齡完成這么一本恢弘的巨著,他絕對是一個天才。
接著說說讀書的感受。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歷史上絕對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物。幼年時,家里一貧如洗,又趕上瘟疫,家破人亡,顛沛流離。要過飯,出過家,但這些都埋藏不住這個政治家的才華,他需要一個機會,亂世出英雄,在那個民不聊生的年代,到處都是起義軍,只要你有頭腦,只要你勇敢,只要你有原則,你就能成為英雄。朱元璋就是這個一個個性鮮明的人:要么不做,要么做絕。也是這種有力的手段讓他踩著同伴的尸體,克服恐懼,不斷總結戰術,最終成為皇帝。
如果單單描寫每位皇帝的豐功偉績,這本書完全可以壓縮,因為都如此類似。而歷史從不乏味,他有太多的跌宕和沉浮。這也是我看這看不下去的原因,實在不忍心看不同立場的人為了權力而進行的各種殺害,又想看下去,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么。成王敗寇的年代,很多人無法評判好壞,只是一個立場的問題,跟不同的主,做不同的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流芳千古,于是,歷史不斷地被成功者改寫。朱棣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了,身為皇家貴族,依然造反奪權,留下一個歷史謎團:他的侄子也就是當時被他逼下臺的朱允文到底去哪了?或不見人,死不見尸。盡管朱棣的心里也是恐慌的,但是還是想美化自己。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改寫史書。從出身到掌權,到治國,必須要美化自己的。
歷史可以改寫,公道自在人心。除了皇家的官書外,朝中甚至民間的文人墨客有著真誠的追求,他們會記錄真實的歷史,供后人考究。他們對于忠孝仁義的詮釋比皇家貴族要更加的淋漓盡致。皇室里只有權利,有幫派,你死我活,即便我不想或者不舍殺你,有一天你就會回來殺我。如朱允文對朱棣,朱祁鈺對朱祁鎮,這里原諒我直呼其名,因為我總是記不知他們是什么宗。正所謂大自然的能量是守恒的,因他們有這樣的狠心與決心,也有著對百姓的博愛之心。
每一個朝代的沒落或每一個幫派的倒下,都要上演人性大戲。忠貞耿直派要么戰死,要么自殺謝忠,貪生怕死派要么投降要么逃跑,最無恥的取巧派,溜須拍馬,落井下石,想在新王朝那里茍且偷生,當然,這樣或許還可以有一天重整旗鼓,天下歸我。那些大義凜然的戰士,無視生死,肝膽相照,著實令后人敬佩,讀起來蕩氣回腸。那些奸佞小人,讀的想摔書,更為氣憤的是那些昏庸的皇帝,每次讀到這里就不敢往下讀,因為知道悲劇要來了。
讀史可以明鑒。歷史已經過去,但是我們不能忘。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其必然的規律,我們要做敬畏規律,尊重歷史,創造未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篇5】
《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寫的,語言幽默,內容易懂而且很好理解。說實在的讀完了第二本之后我就覺得這本書很有趣,但是卻又很無奈。這本書有趣在他的故事很精彩,很有特色。但是也有皇帝的孤獨與無奈。我們就從朱元璋同志開始吧。
朱元璋家境貧寒,好多家人都餓死了,在生活的逼迫下他走上了反元朝的道路,他經歷了千辛萬苦,無數次的死里逃生,跌倒了就爬起來,繼續前進,繼續戰斗。而且朱元璋那個時代的對手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朱元璋和他們斗智斗勇,機關算盡,終于朱元璋勝。朱元璋終于坐上了屬于他的寶座。可以說當時最優秀的統帥非朱元璋莫屬了你想想人家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借著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沒有家室,沒有后山。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崩,年七十一。就這樣,朱元璋結束了他那傳奇的一生。駕崩后傳位于長子朱標之子朱允炆可是人家朱允炆皇位還沒做熱就被燕王朱棣奪走了皇位。朱棣死后,朱高煦與朱高熾爭奪皇位,可是朱高熾這位短命的皇帝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把皇位給了自己的兒子朱瞻基。這時候朱高煦同志又要進行他的陰謀與陽謀了。我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就十分郁悶,這個皇位您老人家處心積慮的想得究竟是為了啥?結果毋庸置疑人家朱高煦又失敗了但是人家朱瞻基也并不怎么幸運啊只做了十年的皇帝就掛了然后又是朱祁鎮即位,但是在他的統治時期出現了一個宦官——王振。說實話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痛扁一頓王振,他實在是太可氣了,人家朱元璋打下的江山差點被他這個小人給毀了。還好還好,他最后終究還是死了。但是就是他的原因人家朱祁鎮被也先當了人質,最后于謙計上心來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鈺做了皇帝沒想到朱祁鈺坐上皇位后居然不把他的皇位還給他哥哥了,最后哥哥被釋放,弟弟病危最終還是哥哥當了皇帝。弟弟當了八年皇帝后駕崩了。于是朱祁鎮開始了他的統治。
讀到這里,我已經感慨萬千了,這幾個皇帝都表現不凡我覺得還是沒有人家朱元璋厲害啊,但是最讓我想不明白的是朱祁鈺。筑起于是朱祁鎮的弟弟,他不貪戀權勢對皇位一直是不感興趣。但是自從他的哥哥被也先綁架后,他坐上了代理皇帝,一坐就不能自拔了。他已經沉醉在了這權威之中,而且王偉讓他變得六親不認,還將他的哥哥關了好幾年,就因為害怕哥哥強自己的皇位,還把哥哥住宅周圍所有的樹都砍了,其原因是害怕間諜。哎,我就不明白了,不就是一個皇位么?這是何必啊。大家都是一家人,可是王位就是有一種魔力,一種神奇的力量吸引著更多的人向上撲,更多的人在這場斗爭中死亡,互相殘殺,這也許就是命。
讀到這里,明朝的故事有趣又有著無奈,更讓我有了探索它的欲望希望我會在這本書中學會更多的知識。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篇6】
我是一個愛歷史的女孩。今下雨,天陰雨傾,手端一杯清茶獨立于窗邊凝望雨簾,不覺思起古往皆過的歷史。側頭,書架頂層一套《明朝那些事兒》整齊地映入眼底。
《明朝那些事兒》,很多人都愛看。作者“當年明月”通讀明史,十分幽默,將枯燥的言論化作生動有趣的調侃,令人一看之下欲罷不能。我初翻此書,僅覽了幾頁,自此便陷入其中……于是在此想略寫幾筆,以顯自感。
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建立王朝,殺陳友諒張士誠,驅北元、打垮王保保,豐功偉績萬人贊揚;永樂大帝平定天下,修大典通南陽,威震四海,大明王朝入盛世,形 “萬國來朝”雄壯局面;朱高熾朱瞻基 “仁宣之治”結束后,朱祁鎮 “土木堡之變”使其之后的故事跌宕起伏,虧得一位光明磊落的偉人于謙打響北京保衛戰,明朝江山才未被奪走;但后來憲宗孝宗能力不足,而武宗朱厚照的胡鬧、嘉靖朱厚熜的修道、隆慶朱載垕的昏庸,使明王朝漸漸由盛轉衰。嘉靖、隆慶、萬歷統治年間,又穿插夾雜著張璁、夏言、嚴嵩(和嚴世蕃)、徐階、高拱、張居正之間殘酷的政治斗爭,真是所謂的“你方唱罷我登場”,精彩絕倫;而此時倭寇橫行韃靼騷擾,胡宗憲戚繼光、豐臣秀吉小西行長、李舜臣李如松、也先俺答,各國英雄梟雄戰爭不斷;張居正死后,申時行王錫爵等繼續維持王朝前進,但已為時略晚,再后魏忠賢作亂、東林黨被打壓,同時滿清崛起,努爾哈赤皇太極攻明興清,崇禎自盡,明朝滅亡。
縱觀明代近三百年的歷史,令我真正佩服并將影響我終生的只有幾人:
第一者,王守仁。王陽明自小善于思考,于萬事萬物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且無論父親的打罵、老師的批評、周圍人都不支持不理解,他仍在扼殺人才的封建思想中保持著自我。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山谷中,在一個幽靜的夜晚,中華文明史上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就此誕生于他的頓悟中。之后“知行合一”成為他永遠不敗的武器,也成為千古流芳的銘言。武宗朝廷中的動蕩,竟引出這樣一位恒古罕有的奇才,他不但文武兼備、智勇雙全,且善始善終,圣賢之名當之無愧。
第二者,政治家徐階。他進入政治游戲之時,恰逢嘉靖那復雜之極的時局。楊博、陸炳、嚴世蕃、徐階、高拱、張居正,這六位英才共同組成了一個政治死結,失敗了就只能被絞死。而徐階身為心學傳人,在嚴嵩獨霸專權之際懂得變通,隱忍幾十年,結交宦官又招攬張居正,心機極深,實是一個不朽的政治家。
再三者,成祖朱棣。他擁有雄心大略,雖被許多人罵作“反賊”,但他登位之后其所作為遠勝于原皇帝朱允炆,且他不光只是一味“仁義善良”,在一些事上也強硬堅忍,但個別手段畢竟過于殘忍,不值得褒揚。
千百年雖過,瀟灑馳騁萬里之身影,知行合一之光影,檐角落雪之寞影,依稀現于雨簾中。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高二作文1000字【篇7】
最近,我閱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風趣幽默的話語令我十分喜愛這部書。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對斗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的把握爐火純青,真的很令我欽佩。在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個出身于農民世家的人,竟然能成功當上皇帝。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家中十分貧苦,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做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能直接帶領千軍萬馬爭奪王位,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對于這種情況,我有自己的看法:平靜的湖面,練不出不畏風浪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寧靜的世界,找不出真正的英雄,朱元璋就是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成為一個偉大的霸主。正是青少年時期的艱苦經歷磨煉了朱元璋,使他變得老成而有心計。
朱元璋最令我佩服的是他的各種本領:果斷、讓朱元璋能在危險的情況下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冷靜、能讓他有準確的策略。這三樣寶物、合起來,能讓你在戰場上完美地指揮出應敵的方法,假如任何事中,都具備果斷、冷靜和堅持會讓你在困境中發現機會。在這三個本領前,相信無論怎樣的困難都回迎刃而解,最后將登上成功的彼岸。
朱元璋還教會了我自信,他曾經說過“我相信我是對的”。在通往勝利之門的路上,你會撿到很多鑰匙,這些鑰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閃閃,但只有一把才能打開那扇勝利之門。當你引領大軍作戰,當百萬生靈的一切掌握在你的手中,當你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沒有多少人能不緊張,而在戰爭中,只有一個時機是最適合的,如果失敗了,你將失去一切。但朱元璋卻在關鍵時刻毫不緊張,他相信了自己的決定,是自信,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皇位。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說話,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后,朱元璋成為了我生活中的老師,他教會了我果斷、冷靜、堅持、自信等等必會的本領,他仿佛和我說:亂世之中本身是沒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種本領,你就是一定會成功,本領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