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600字
這個暑假,我讀了《狼圖騰>這本書。當我翻書的第一頁時,我便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它,里面的故事太精彩了。作者的語言很優美,讀了這一個個的故事,就如同身臨其境,妙不可言,最讓我喜歡的,便是狼圖騰中的狼了。
眾所周知,狼是邪惡的象征。漢族人民大部分都討厭狼,覺得狼滅絕天性,陰險狡詐,就該滅亡。的確,也有這類詞語描述狼: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看到這些,狼的性格和品質好像就是這樣了。不!事實正相反,狼不僅狡詐,而且機智,狼是自然界中最團結的物種了,它們結伴而行,一起覓食,捕獵到的食物分給母狼和小狼,在我看來,狼是最具"人性“的動物,或者,是人具有“狼性”。
人之所以具有狼性是因為人類曾經向狼學習過。狼曾教過蒙古民族如何打仗,狼曾訓練過蒙古騎兵種種因素,都表明了狼的不凡和偉大。狼,是蒙古族的圖騰。正如本書中畢利格老人所言,狼圖騰是蒙古族的圖騰,是草原的守護神。狼這么厲害,我倒真想見識一番。看了這本書,我就發現,面對狼族,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陳陣騎著大青馬去大隊上送文件,不聽畢利格老人的話,途中改走小路,不知不覺便來到了狼的地盤,看到了草原狼的雄壯和魁梧。陳陣嚇得靈魂都出竅了,仿佛上到了騰格里。經過了這幾十秒的死亡徘徊,陳陣終于掙扎過來,仿佛靈魂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身上。他想到了畢利格老人的話,狼懼怕鋼鐵的聲音,匆忙之中,陳陣拿起鋼蹬就使勁一敲,這一敲仿佛用盡了平生所有的力量,終于,狼群撤退了,最讓陳陣吃驚的是狼群撤退時還能做到井然有序,真是太神奇了。
不僅是秩序這一方面,狼族在打獵上的造詣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狼族面對牧民家兩米高的圍墻,采取了搭“狼橋”的方式,一只狼蹲在地上,其余的狼從它身上躍起跳過圍墻,覓食牧民家的綿羊,出來時,最后一只狼則用羊的尸體當墊板,輕松跳出圍墻。當我讀到這,我頓時驚為天人,深深的震驚了:狼怎么會如此聰明,不愧是蒙古族的圖騰啊!
狼,是草原上最神秘的種族,狼是狡黠和智慧的代表,是草原上的宗師和戰神,是蒙古族的圖騰,也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狼圖騰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600字篇2
《狼圖騰》是一本以狼為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能讀到它,實在是我們的幸運。作者在書中一直在探尋著蒙古游牧民族的文化核心究竟是什么,他在狼身上找到了答案。
書中描寫了許多草原狼的故事,在它們之間又以陳陣等人物串聯了起來。他們都是到額侖草原插隊的知青,數年時間,幾乎將他們心中農耕文化的根基盡數抹去。他們在草原上與狼戰斗過,他們鉆過狼洞,養了狼崽,與小狼共患難。這些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但也正是這些經歷,使他們找尋到了昔日歷史謎團的核心——這些都可以從狼的身上找尋到,狡黠、指揮、軍事才能和堅強不屈的性格。
但在人們的記憶中,對狼往往沒有任何好感,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對狼也是嗤之以鼻,在古代的書籍中都有關于狼的故事,而狼卻都是可惡、奸詐的代表。于此,反差極大的是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狼的尊敬,對“狼圖騰”的信奉。為什么古時蒙古只區區十幾萬騎兵,卻可以掃平幾乎整個歐亞大陸?古代有“尊華貶夷”的說法,但事實卻是——游牧民族一次次南下,一次次征服了中原浩土。游牧人民從狼身上學到了太多,戰法、策略,甚至性格都與狼極為相似。
書中描繪了許多群狼打圍的場景,狼超人的智慧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但是,為何那些曾經強盛無比的王朝又終是走向沒落?隨著游牧變為定居耕種,性格中的“狼性”是否被農耕文化中畏狼成災的“羊性”所弱化了呢?孟子道“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這是無可否認的,一個失去了銳氣與兇悍的民族永遠只是待宰的羔羊。
再關注本書的作者姜戎先生,文中的陳陣幾乎可以是看作他自己,他以其親身經歷,再加上濃墨重彩的刻畫,將草原狼與草原人完美地展現。書中對游牧文明與農耕文化的對立表達了深刻的認識,也讓讀者不由得反觀歷史,發出深沉的叩問。 華夏文明中有屬于中原人的“龍圖騰”,不知在解答了“狼圖騰”之后,“龍圖騰”又是否會浮現出它原本的意義?
狼圖騰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600字篇3
狼,這種動物,原來在我心里只是一種兇狠的野獸。“狼心狗肺”、“狼狽為奸”這一些成語無一例外地在貶低狼。可當我讀了《狼圖騰》后,我對狼的看法就發生了改變。
狼,在額侖草原被奉若神明,被視為一個民族的圖騰。當地的牧民要在死后進行“天葬”,即被狼吃掉。他們相信這種做法能使自己的靈魂升上騰格里(天)。一開始我感到十分吃驚,狼在我們民族不是狡猾、殘忍的象征嗎?怎么能成為一個民族的圖騰呢?
當我讀完后,這個謎團終于解開了。原來草原民族的這種做法不無道理。狼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反而,它是一種十分智慧的動物。它們會利用各種地形來進行打圍,成功率很高。它們懂得食物不可一次性吃完,要留一些才能讓明天也豐衣足食。它們會把食物儲存在“雪湖”中,十分有遠見。它們的毅力很好,有耐心,為了一頓飯常常會花上一兩天來等待時機。千百萬年,狼成為了草原霸主。它們這種強悍、智慧、勇敢的精神受到了草原人民的崇拜,成為了草原人民心中的圖騰。
然而,書中以包順貴為首的農耕民族的介入,打破了額侖草原千百萬年的平衡。他們只看到草原狼獵食家禽,就膚淺地認為草原狼對人類只有害,沒有益。于是,他們大肆地殺狼,用槍打,用車追,用火燒。一只只狼倒在了血泊中。老牧民感到痛心,但那些農耕人卻引以為榮,變本加厲地捕殺狼,最后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后果。令人惋惜!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狼其實是人類的老師,它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正如書中的陳陣就從自己飼養的小狼身上悟出了很多道理。這些精神力量是從書本上難以學來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學到它們。總的來說,《狼圖騰》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好書!
狼圖騰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600字篇4
這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小說,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主人公陳陣養的小狼活靈活現,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對待食物上,小狼對喜愛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觀察在偷襲;對烈日的暴曬,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隱藏身體;對脫離家園的遷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寧死不屈的和牛馬車抗爭也不妥協
多年前,作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在草原上,他鉆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過,也與狼纏綿過。故事以狼為主題,寫出了當時的環境,展開了由幾十個有連貫的“狼故事”。但是整本書最吸引我的,還是作者所描寫的關于狼性的思考。狼抓黃羊有絕招。在白天,一條狼盯上一只黃羊,先不動它。一到天黑,黃羊就會找一個背風草厚的地方臥下睡覺。這會兒狼也抓不住它,黃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動靜,黃羊蹦起來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動手,趴在不遠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亮了,黃羊憋了一夜尿,尿憋漲了,狼找到機會就沖上去猛追,黃羊跑起來撒不出尿,跑不了多遠尿泡就顛簸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動了。只有那些機靈的黃羊才會忍痛割愛,半夜起來撒尿。那些取得溫暖的黃羊,也正是死的最慘的羊。在我看來,狼,是天生的獵人,它們有韌性,有耐性。不管等多長時間,只求最后的成功狩獵,這總比抓不到強把?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圖騰讀書心得初一話題作文600字篇5
翻開這本古老的卷軸,去傾聽聲聲悠遠綿長的狼嗥,感受血管中奔騰的血液,體會真正屬于自己內心當中那陣陣荒野狼哮所烙下的足跡。
——題記
在狼嗥聲中,一本書的扉頁被風吹動了,五十萬珠言化作五十萬頭惡狼,嗥叫連綿不斷,直插人心;五十萬對雪亮的眼睛,射出凌厲的光芒,如同利刃一樣刺破人心的防備,一陣對視,書,又輕輕的合上了,只露出版面三個白得耀眼的大字——《狼圖騰》。
這本以北京知青陳陣,楊克養育草原小狼為主線的動物小說,是由姜戎所寫的小說《狼圖騰》。講述了主人公從狼窩中掏到小狼,在喂養中的經歷和波折,以及與它一同成長為主線期間穿插了大大小小數個人與狼與草原深入人心的故事。
本書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人物,有的貪婪無恥,殘殺天鵝;有的忠守職位,保衛草原,守護羊群......印象最深的是畢利格老人,他德高望重,氣宇非凡;他悉知狼性的一切,卻又不去過度的捕殺它們,懂得草原規矩,是一位睿智的老者。在大批無知的人們去破壞草原的生態平衡下,他卻不斷地悲壯挽救,卻無力回天,最終魂歸騰格里。
本書的另一群主角——蒙古草原狼,它們雖然惡跡斑斑但卻為保衛草原立下了汗馬功勞,并非無惡不作。但它們在打狼的熱潮下慘遭殺害,最終離開了中國額倫草原,去往了蒙古。
本書的重點——小狼,它毛茸茸、肉嘟嘟;是陳陣和楊克的掌上明珠。它看起來很可愛,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搗蛋鬼,在惡狗二朗的頭上跳來跳去,它兇猛厲害,無人訓練卻又獨自狩獵了草原老兔......在這一條條細至入微的描寫下,使一頭草原小狼躍然跳于紙上,透過書頁沖我們吼叫。
小狼在一次和陳陣外出中它嗅到了狼群留下的氣味,天生的狼性使它恢復使然,為了它的自由,為了它那心中的草原,掙脫鎖鏈,甚至咬傷陳陣。正應了畢利格老人的那句話:“狼,是無法馴服的。”因為它那桀驁不馴的本性是與生俱來的。更因為,它是狼……
讀讀這本書吧,品味它帶來的芳香音韻,感悟一下他那奔騰不息的血性,傾聽書中那桀驁不馴的狼嗥,做一場地域無疆的草原大夢.來到這里,在自己心中筑起一道永遠閃耀光輝的狼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