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
我想周樸園對魯侍萍沒有感情。當年為了娶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周樸園明知魯侍萍不可能在呆在周家卻沒有說一句話。如果說當時的周樸園迫于家庭的壓力和封建制度的壓力二無可奈何,不得不干魯侍萍離開,那么三十年后的周樸園更加印證了他對魯侍萍沒有半分真情實意。
在他認出魯侍萍之前,魯侍萍問他說:“姥爺愿意幫幫他么?”周樸園只是說“讓我想一想”。如果他真的對魯侍萍有感情,怎么會在聽了侍萍的悲慘遭遇之后只是淡淡的說想一想?如果他真的對侍萍心存懷念和愧疚,難道不應該萬分欣喜、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侍萍么?如果說這還是周樸園的克制和隱忍,那在他認出魯侍萍的時候,全無久別重逢后的喜悅甚至仔細端詳侍萍這樣本能的動作都沒有。有的只是戒備,只是一句嚴厲的質問,也許他那一刻顧念的只是自己的名聲和利益。做到如此絕情還能說周樸園是在克制自己嗎?如果他對侍萍還有感情,為什么他連三十年前的死都不愿侍萍提?。我想這并不是他對侍萍心有愧疚,而是他急于抹去自己年少輕狂時留下的污點。后來他居然急于打發侍萍離開。“以后魯家的人永遠不許到周家來。”這表現出他急于撇清和侍萍的關系。到最后他也可笑地想用錢解決他們之間恩怨。這些都可以看出他對侍萍沒有半分真情實意。
當然,不可否認,周樸園的確在懷念著。他留著侍萍的相片、她喜歡的家具,還保留著她的生活習慣。堅持了三十年實屬不易。這一切似乎在無言的告訴所有人周樸園還在還念著魯侍萍,似乎還在證實著周樸園對她念念不忘。但我覺得這更像是周樸園在懷戀自己未能得到的東西,這更像是周樸園貪戀的表現。人總在覬覦。心理學上有一種“契可尼效應”——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覺得好。這種效應放在周樸園身上何嘗不是一樣。他懷戀的只是他無法再得到的,只是他和她無疾而終的愛情。所以所有的人都以為周樸園對魯侍萍還有感情,也許周樸園自己也這樣以為。其實魯侍萍只是他這種未得到的貪戀的寄托。
可能三十年前他對她的確是真情實意,但他可能為這愛活一瞬,絕不可能是一生。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畢竟,人首先要愛自己。
雷雨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篇2)
《雷雨》是一部描寫封建資產階級的話劇。讓我感受到舊時人們內心的復雜,很多人都是被各種無形的感情所束縛著,在尾聲時都隨著真相揭發時爆發出自己的心聲,之后便都如野草般,隨風飄蕩,沒有了生活。
文中的老爺周樸園,為了自身的利益、資產,做了許許多多的黑事,等到后來真正悔悟時,家破人亡,看似華麗的頭銜,背負了無數條人命。文中的周蘩漪,也是一位可憐人,為了愛情逐漸變得不可理喻,甚至到最后變得心理變態,從出嫁到老年,精神都是被壓迫著的,一生仿佛都是不快樂的。再到魯侍萍,一位有著書香氣息的理智婦女,因生活的不平一再被打壓。老一輩的人之間猶如一張蜘蛛網,注定會相見,隨之而來的是第二代,以死為代價。這些故事無不再告訴我們,封建時代的中國,人們處處在受著打壓,奮斗的人往往會承受一次一次的失敗。大多如魯家,貧困潦倒,老實人總會被社會的黑暗所泯滅。更是襯托出一個事實,在那個時代,需要一個奮斗且堅持的人。
作者正是通過這本書,來奮力地告訴人們覺醒起來,揭露這種封建黑暗的事實。其中令我映象最深的人是周沖,也許他在劇中并不是主角。他才17歲,心思是如何單純,寧愿來沖撞自己最害怕的父親來幫助自己愛的人。在第三幕中,他真情實意地向魯家伸出援助之手并道歉,卻遭到他人的謾罵,一心想要與魯大海交朋友,與朋友拉拉手,真情卻換不來真心。在外人看來他是一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闊少,但體會了父親的嚴厲、母親的痛苦,哥哥的介意、朋友的不理解,也許那個時代并不接受那樣一個純真的人。他在尾聲時說“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鬧……”,一個弱小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打擊,不得不承認,不得不壓迫。如果他最后沒有被無辜電死,也許世上會再多一個周樸園,純潔被碎了一地了的他,會不會像祥子一樣,成為行尸走肉。而大海是我唯一一個欣賞的人,他敢作敢當,作為一名底層工人,敢于同董事長這類人物去戰斗,事實上很多人恐怕都像魯貴一樣,只要有錢有活路,什么事都可以去做,哪怕傷害家人。魯大海被一波一波的事打擊,早已看透人心,到了最后他還是沒有出現,給人無數的懸念。
以這些人的事來想,到底是什么擊垮了他們呢,恐怕是他們自己,不愿面對,不是瘋,便是死,真正會奮斗的人,他們無懼危險,得經受多大的打擊,才會煉就一顆鋼鐵一般的心,中國人,有著鋼鐵意志的人,都有過黑暗。正是這樣,奮斗,才是永恒的旋律。如今的美好生活,過去的無限奮斗。
身為高中生的我們,更要為了奮斗而奮斗,感受人間冷暖,鑄造一顆鋼鐵般的心。
雷雨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篇3)
在《雷雨》中,不斷地對命運發出質疑和恐懼的是魯侍萍——這個苦命的勞動婦女。
——哦,天哪。我是死了的人!……怎么會?--哦,天底下地方大得很,怎么?熬過這幾十年偏偏又把我這個可憐的孩子,放回到他--他的家里?哦,好不公平的天哪!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爺們。這是我的報應,我的報應。
——所有的罪孽都是我一個人惹的,我的兒女都是好孩子,心地干凈的,那么,天,真有了什么,也就讓我一個人擔待吧。
作者自己也說:《雷雨》所顯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報應,而是我所覺得的大地間的“殘忍”,這種自然的“冷酷”……我念起人類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著躊躇滿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來主宰自己的運命,而時常不是自己來主宰著……
我不太同意作者的意見。我認為,如果不想控訴不合理的社會,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俗話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這些人的悲劇命運,幾乎都是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周樸園造的孽少嗎?淹死童工,槍殺工人,拋棄侍萍,虐待蘩漪……蘩漪呢?自私狹隘,與丈夫之子亂倫……周萍,與繼母茍合……魯貴,勢利狡詐卑鄙下作……
年輕時候的魯侍萍和今天的四鳳,不能否認在內心深處充滿著對資產階級的向往。魯大海曾說四鳳:“你們有錢人的世界,她多看一眼,她就得多一番煩惱。你們的汽車,你們的跳舞,你們閑在的日子,這兩年已經把她的眼睛看迷了,她忘了她是從哪里來的,她現在回到她自己的家里什么都不順眼啦。”可是她是個窮人的孩子,她的將來是給一個工人當老婆,洗衣服,做飯,撿煤渣。這樣的生活未嘗必然痛苦。上學,念書,嫁給一個闊人當太太,那是一個小姐的夢!做這樣的夢,是她悲劇命運的根源。所以我說,這母女兩人的命運,也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周沖的死,有些意外,如果是真實的生活,他并非必死不可。他的死,只能是作者的安排,讓這個純潔的生靈從骯臟的地方告別。并且,即使他死了,他死于高尚的行為(救人)和純潔的情感(救愛人),我們應該懷著崇敬的心情,而不是同情他,可憐他。
魯大海靠自己的勞動生活,也許生活的道路歷盡坎坷,但是,他一定是充實而快樂的(如果不會想起那些親人的悲劇),他極有可能成為一位工人領袖,或者新四軍里的一位勇敢的戰士。
所以我說:命運攥在自己的手中,好命運要靠腳踏實地的勞動來爭取。
雷雨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篇4)
在三十年時間長河的流逝中,新舊思想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一個新舊性質的家族在這炫麗的撞擊中走向泯滅。這是一個注定的悲劇,一個徹頭徹尾底的悲劇,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劇。這本由曹禺所寫的《雷雨》便是向我們展示了這樣的悲劇。它讓我們在悲中反思,在悲中覺醒。
故事的核心人物周樸園出身地主家庭,但接受了新式教育。他是一個矛盾的人物,他曾與婢女侍萍熱戀并育有一子,可卻最終拋棄了侍萍,娶了一個門當戶對的大家小姐,侍萍也被迫跳江,生死不明。難道他不愛侍萍嗎?他以"萍"字為兒子取名證明他的確是愛過的,只是他的愛無法讓他從封建泥潭里掙脫出來,無法使他看破這金錢利益下的種種誘惑。是的,他沉淪了,徹底地成為一個一味剝削下層人民的資本家。為了賺錢,他視人命如草芥,以犧牲工人的生命來獲取利益。那個時代,那個混亂的時代讓他放棄了愛,更放棄了人性,這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而周樸園的長子周萍與繼母蘩漪相戀,因為這段不倫的關系,他苦悶,他彷徨。最終,他選擇放棄了這段感情,并與婢女四鳳相愛,可當四鳳是他同母異父的妹妹的身份大白時,一切甜蜜的外表之下是罪惡的深淵,讓他失去了光明,永淪黑暗,并選擇了以死亡來尋找救贖,祭奠他的愛與罪。這個殘酷的悲劇恰恰是上一輩所釀造的,而那個黑暗的時代就是這一切悲劇的根源,周萍的悲劇只是當時千萬悲劇中被今日之人所窺見的其中一個罷了。
而蘩漪是封建大家族觀念下的犧牲品。她漂亮、年輕、聰慧,但她卻沒有生機,如同一具木偶。她渴望沖破條條框框的約束,渴望得到屬于一個人的自由,但她終生都只是華麗棺材里的死人罷了,擁有的只是肉卻失去了靈。她所珍視的一切,她的愛人和她的兒子全都埋藏在那個雷雨天的夜晚,在痛苦之中她瘋了。
這場雷雨,驚醒的不應僅是那一代人,那個腐朽的舊社會,更應驚醒當代中國青年,驚醒今天乃至未來的社會。今天的我們更應努力警醒自我,讓這個悲劇只是過去的悲劇,而絕不會是以后的悲劇。我們要盡吾輩之力,造就一個光明且繁榮的新時代,讓國人有靈,讓國家有明。
雷雨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篇5)
郁熱的風,挑起幕布的一角。俗話說:“人生就像一場戲。”果不其然。在戲劇中,又有喜劇和悲劇之分。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把沒有價值的揭破給人看,是喜劇;把有價值的毀滅給人看,是悲劇。”在《雷雨》中,最最純潔善良的,應該是四鳳和周沖,他們宿命似的毀滅,令人扼腕。
周沖,這個憨頭虎腦的善良的男孩,我喜歡他那種率真無私的心靈,他最無辜,最后卻和四鳳死在一起。他就像一枚包裹在蠶繭中的新生兒,懵懂,做著屬于自己的夢,四鳳的拒絕反而給了他希望,他暢想著,幻想著有一天可以和四鳳手拉著手,在薄霧中坐在白帆上看日出。曹禺先生說得對,他愛上的不是四鳳,亦不是某個漂亮的女人,他迷戀的僅僅是“愛”。正如《家》中的覺慧一樣:“愛情的熱望,幸福的熱望,除此以外,再沒有別的了。”但這一切都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看不懂四鳳,看不懂家庭,更看不懂社會,四鳳僅僅是一種寄托,一種化身。在父親威逼母親喝藥的那一刻,他才認識到父親權威籠罩下的家庭,他吞咽下自己的熱望,想要幫助四鳳讀書的熱望;在魯大海的斥罵下,他才知道自己和他是兩個世界的人;在周萍拉著四鳳告訴他真相時,他迷茫了,他囁嚅著,他懷疑或許自己真的沒有愛過四鳳;看著發了瘋失去母性的母親,他被狠狠地敲醒,四鳳不可能永遠陪著他,媽媽也不可能一直支持他,現實的黑暗,在那一刻漫無邊際地將他籠罩。夢,被狠狠敲碎;愛人,離去;哥哥,背叛,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置他于毀滅。在面對親情和愛情的抉擇之時,他慷慨地退出,但最終,黑暗伸出無形的手,將他徹底淹沒。
而四鳳,純潔善良、活力四射,她甚至并不奢望擁有曾經擁有的愛情,應該擁有的愛情,在那個命運捉弄人的時代,她是一個無辜的犧牲品。周沖愛她,也許是少年的純夢;周萍愛她,應該還有相互的交流和真誠。就如當年周樸園愛侍萍一樣,雖然不乏真誠,但最后都會在金錢、權勢的利益之下土崩瓦解。只因為她們不過是下人,不過是伺候公子老爺的下人。
《雷雨》是一部讓人揪心的生活劇。封建制度的沉悶,資本主義制度的血腥,使得卑鄙無恥的周樸園、剛強熱情的繁漪、瘦弱自私的周萍、無辜的周沖、純真的四鳳都成了它的犧牲品。
帷幕落下的那一刻,淚也止不住地落下,把好的東西毀滅掉,這或許就是悲劇的力量吧!
雷雨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篇6)
在愛情的國度里,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應該享有幸福的權利。可是偏偏在現實的世界中,悲劇卻一再上演。就像發生在曹禺先生創作的 《雷雨》中女主人公繁漪身上的事情那樣,充滿了無可奈何。
身為煤礦公司董事長周樸園明媒正娶的妻子的繁漪,其實一直都缺少兩樣東西——快樂與幸福。她會回想過去,憶起當年的周樸園追求年輕貌 美的她時,對她種種討好的情形;再看看現在,他,冷漠,甚至是殘酷的,這時在她心里泛起的不僅是酸楚,更是一種悲哀。
繁漪是可憐的。對于周樸園來說,她的充其量不過是一顆在家族利益 的前提下,不知不覺犧牲掉了自己幸福的棋子。在當時的中國,女子的地位并不高,而幾乎大多數的女人都只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堅實的依靠,所以尋找到一個好歸宿就成了她們唯一的人生目標。當年的繁漪是單純的,也正是因為單純,她看不透周樸園溫柔背后的冷漠和體貼背后的算計。她相信了那張由假情假意堆砌成的魔鬼的臉,更認為自己的幸福就在眼前。可是萬萬沒想到,她這種心理,造成的是今天自己的悲劇。
婚后的周樸園,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過往的種種溫柔都在一瞬間蕩然無存。“丈夫”只成了一個能證明繁漪在周公館里身份的標簽。偌大的周家大宅沒有家的溫暖,卻成了困住心靈的牢籠。寂寞的繁漪就這樣在一天又一天的時光中等待死亡。忽然一絲陽光透過層層的黑暗照到了繁漪——她遇到了年輕氣盛的周家大少,周萍。這個比繁漪小了少許年歲的男人,用他的叛逆與熱情徹徹底底得喚醒了潛藏在繁漪心中渴望被愛的靈魂。于是他們開始了一段火熱的地下情。繁漪拋開“繼母”這個稱謂的束縛,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義無反顧地與周萍暗地來往,以為終于等到了一段真正屬于自己的愛情。然而周萍在愛上女仆魯四鳳后,卻開始躲避她,甚至要與繁漪撇清關系。這讓繁漪再一次地崩潰了。誰都有享有幸福的權利,可是為什么她要一次又一次地被人玩弄與拋棄!她開始緊逼周萍,低聲下氣地哀求,無計可施下的威脅也多次被搬上臺面。她只是想要留下屬于自己的愛情,難道這也錯了嗎?
繁漪,是為愛情而瘋狂的女人。對愛情的執著,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掏心掏肺,無怨無悔的付出,都被無情的鞭撻著。女人在愛情里不是只有被動的接受,而是應該得到幸福。但當時的社會,有錢人那種處處以利益為準則的心理,也只能預示著繁漪的悲劇了。
雷雨讀書心得初三作文800字(篇7)
“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雷雨》就是一場延續了30年的悲劇,曹禺將愛慕,懺悔,憎恨多種情感,飽滿呈現在讀者面前,用故事化戲劇化的情節,向著晦暗的封建社會發出了抨擊與吶喊。
周蘩漪是一個中國舊式女子。“她的臉色蒼白,只有嘴唇微紅,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覺得有些可怕。”她的出場,帶著一點兒野性,她目光里也溫存著一個年輕婦人的怨望,她的心中爆裂著狂熱的思想和膽識。她是矛盾的,她會為陷入情感的冥想而羞澀,也會因愛生恨試圖把你毀掉,她的靈魂是自由的化身,她不甘屈服,為了愛,她可以失去一切,放棄一切。只為那所追求、所奢望。命運羈絆不住的是她追逐幸福的渴望,她為愛而生,為愛而活,她不是固守禮數禁錮的囚犯,而是有血有肉的鮮活角色,文中她的結局卻落為癲狂的境地,實為可笑。
上一代人的愛恨糾纏,結成苦澀的果實,以下一代人的鬧劇收束,它的存在本身便是壓抑而沉重的,注定是悲劇一場,但我們卻從中看到了生機,看見了反抗。周萍夜間決定與四鳳遠走天涯,周沖純粹的愛戀和青澀的示愛……這便是生命,是一個個個體,不是茍且取活的封建產物,而是有獨立思考與行動的新生源泉,只是這股清泉涌入翻涌惡臭的時代洪流之中,顯得突兀又可悲。
愛過嗎?愛過。還愛嗎?也許。一個是地位卑微,齊大非偶的傭人;另一個是門當戶對,受過新式教育影響的小姐,周樸園選擇后者。可他究竟愛的是誰?也許都愛,也許誰都不愛,他愛的從來只是他自己。不過是內疚和羞愧的交織,使他養成夏天關窗戶的習慣,也使他說出“她沒什么好身世,也是你母親”的措辭。他的愛是自私的,也是膽怯的。他殘暴跋扈,專橫自恣,固守舊社會思想的熏陶,淪落成一再剝削下層工人的資本家,變得專制自是,喪失人性。他說“我的家是我認為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最終卻是瘋的瘋,亡的亡,何等諷刺,可這不過是封建家庭的一處縮影。
荒誕的人物關系,跌宕的劇情。一個家庭走向悲劇,一個時代徹頭徹尾的悲劇。卻是當時真實的社會寫照。曹禺說“《雷雨》是在沒有太陽的日子里的產物,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因為陷于舊社會的昏暗腐惡,我不甘模棱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了筆”。一場雷雨,呼喚著誰,雷雨過后,喚醒了誰?是一個人,還是一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