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
2015年6月,上級決定抽組人員赴云南執行掃雷任務。聽到這一消息,杜富國頓時感到熱血沸騰。南疆雷患遲滯沿邊經濟發展長達30多年,有的村民為了生計不得不冒險趟雷區,有個村寨87人被炸得只剩78條腿。每當看到這些報道,杜富國的心里都久久難以平靜,恨不得馬上把雷魔徹底鏟除,還人民安寧,促邊境發展。
當杜富國把請戰書交給連隊后,有的戰友勸他:“地雷可不認人,何必去冒這個險?”但他卻認為,作為人民子弟兵,人民有危難,國家有需要,理應沖鋒在前。不少戰友見杜富國如此堅定,也紛紛報名。杜富國將微信名取作“雷神”、QQ昵稱標為“征服死亡地帶”,以此激勵自己建功雷場。就這樣,杜富國和來自不同單位的400余名戰友,踏上了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的新征程。
“跟死神打交道,沒有兩把刷子不行”,這是排雷兵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干工兵,杜富國是半路出家,第一次摸底考核,排雷理論只得32分,技能課目也是一塌糊涂。杜富國告誡自己,想擔當就要有硬本領,想干事就要有真本事。為掌握排雷理論,他把知識要點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來背一背;為訓練探雷針手感,每天堅持練習上萬針,將營房前的草皮翻了個遍;為嫻熟操作探雷器,將鐵釘、彈片等混合埋設,采取斜放、覆蓋等方式增加難度,把笨拙的探雷器練成了“第三只手”。3個月臨戰訓練結束,杜富國所有科目考核全優,熟練掌握了10余種地雷爆炸物排除方法,實現了從“門外漢”到“專業通”的成功轉變,拿到了走向掃雷戰場的“入場券”。
排雷是和平時期最危險的軍事任務之一,排雷兵走的是“陰陽道”,拔的是“虎口牙”,過的是“鬼門關”,每上一次雷場,就是一次生死考驗。有一次,杜富國和班長許猛搜排作業時,發現一枚性能不穩定、殺傷威力大、裝有詭計裝置的反坦克地雷,這是他們首次遇到這種情況,手里都捏了一把汗。許班長命令杜富國退后、他來處置??啥鸥粐?,人工搜排是生死相依的團體戰,誰多排一次就多擔一分風險,也能多給戰友一分保護,回想一年來每次遇險許班長總是沖在前面,杜富國強烈地意識到,危難關頭自己也應該挺身而出。杜富國立即拉下面罩搶先站到地雷前說,“班長,讓我來!”他小心翼翼清除浮土、去除偽裝層、拆除詭計裝置,那一刻杜富國雖然全身被汗水浸透,但特別激動,他為成功排除首枚反坦克地雷而驕傲,為人民群眾消除一處雷患、送去一份平安而自豪。
不怕艱難困苦、不畏傷殘犧牲、不計個人得失,這是排雷兵的真實寫照。記得和隊友唐世杰排雷作業時,發現一枚引信朝下的40火箭全備彈,清除表面浮土后,又連續發現4枚,并且引信裸露在外,處置不當就會引爆“雷窩”,這是排雷最危險的情況之一。唐世杰主動請纓,杜富國以組長的身份命令他撤到安全區域,自己上前排除了一觸即爆的雷患。其實當時杜富國也很發怵,但作為一名黨員骨干,危急關頭就應該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雷場就是戰場,隨時面臨傷亡。去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國在作業時突遇一枚加重手榴彈爆炸身負重傷。從此,他再也不能擁抱親愛的媽媽,再也不能看見心愛的妻子,再也不能和戰友們并肩征戰雷場,但他覺得這樣做是值得的。讓杜富國高興的是,在他負傷一個多月后,56名戰友手拉手、唱著歌,趟過當初血染的雷場,將其圓滿移交當地政府;讓杜富國欣慰的是,掃雷任務部署后,大隊官兵人人再次遞交請戰書,繼續戰斗在一線,履行著他未完成的使命,杜富國等著他的戰友們勝利歸來!
杜富國雖然對排雷中的傷亡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但知道自己失去雙手雙眼后,他也是心亂如麻。有過擔心,擔心自己還這么年輕,本該盡孝的年紀卻因傷殘讓父母以淚洗面;有過彷徨,彷徨將來面對新的生活時是否能撐得下去;有過無助,無助自己連最簡單的吃飯如廁都顯得這么艱難。
前段時間,參加過邊境作戰的5位戰斗英雄來到杜富國的身邊給他加油打氣,雙目失明的安忠文英雄教杜富國如何使用盲人手機學習娛樂,雙腿截肢的王曙光英雄講述他如何考研讀博、成家立業的收獲體會,這些都讓杜富國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和力量。杜富國知道今后的路還很長,新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必須勇敢走向新的戰場,迎接新的挑戰。
洗臉,對正常人來說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可對于杜富國來說是那么的遙不可及。妻子攙扶著他去洗漱間時,杜富國悄悄記下了下床后的步驟,但當自己嘗試時,用殘臂開門是最大難題。一次不行,再來一次,臂彎磨出血痕后也不放棄,堅持訓練了4天才擰開門。為了圓播音主持夢,他每天跟著手機軟件學普通話,跟著妻子的朗讀背記內容,當花一周時間把500多字的排雷故事完整播出后,杜富國仿佛又找到了人生的坐標。他深知:想要活得更有價值,就必須經受傷殘的考驗,不斷接受自己、挑戰自己、戰勝自己,讓傷后余生更加出彩。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2】
通過這段時間學校組織的對張桂梅先進事跡的學習,同是一名人民教師,我自感羞愧。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的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跡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的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她工作30余年來,愛生如子,對待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即使被病魔糾纏也沒有一絲懈怠,仍然帶病忍受著劇烈的疼痛站在講臺,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學生,無論何時何地,心中仍然牽掛著她最熱愛的教育事業。
作為一名教師,很多無法做到的在張桂梅看來像是舉手投足的小事,其實不然,正因為對她來說是小事,是她心系學生,心系她的工作,無論在什么崗位,她始終一直堅守,不但自己做好,還要樹立榜樣,帶動同事一起做好教育。從她教學取得的成績證明了她對教育事業的衷心。
盡管現實殘酷,她先是喪夫,然后自己幾經病魔折磨,但她始終“不忘過去”,堅持將自己的一生為教育事業作奉獻,她忘我的精神,愛學生如子,愛教育事業勝過愛自己生命的精神讓我十分崇敬。作為一名黨員的教師,盡管我一直以來也在熱愛教育事業,認真對待我的每一位學生,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但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后的工作,我會繼續努力,像張桂梅同志,學習她對待工作的態度,學習她無論何時何地始終“不忘過去”,堅守在教育崗位,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為學校的教育盡一份力,為貧困地區的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3】
張桂梅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她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愛、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的精神讓我欽佩。
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范事跡,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于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4】
為進一步宣傳和學習王紅旭同志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他“在生死關頭,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的崇高品格,按照教育部、黑龍江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關于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的通知》要求,我校積極貫徹落實,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活動。
2021年7月7日,組織全體教師深入開展學習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跡師德專題會議。
會上馬書記傳達了教育部追授王紅旭“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及哈爾濱市教育關于深入開展向王紅旭同志學習的通知,詳細講述了王紅旭舍已救人的事跡。
王紅旭同志,男,漢族,1986年12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2009年8月參加工作,生前系大渡口區育才小學體育教師,入黨積極分子,一級教師。
2021年6月1日下午,在長江大渡口萬發碼頭段,兩名兒童溺水被沖入江水中。正在江邊游玩的王紅旭同志,放下自己三歲的孩子,與其他市民義無反顧跳進江中奮力施救。第一個跳入水中的王紅旭同志先救起一名女孩,傳遞給江邊的接應市民,再次轉身游向已被江水沖遠的另一名男孩,救起男孩回游中,耗盡全力將小孩推向接應人員。最終,兩名小孩在其他市民幫助下成功上岸,王紅旭同志因體力嚴重透支,被卷入江中漩渦,他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5歲。連日來,王紅旭同志的英雄義舉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人,他舍己救人的事跡被廣大干部群眾廣為傳頌,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告別悼念活動中,數千名群眾自發前往送別、悼念。6月11日,教育部追授王紅旭同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5】
他心懷大愛,舍己救人,在危難時刻舍身勇救兒童,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一名人民教師的價值追求和責任擔當,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和神圣使命,塑造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王紅旭同志是踐行“四有”好老師要求的先鋒模范,是教育系統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青年教師中學干實事涌現出的杰出代表。為大力表彰和學習宣傳王紅旭同志先進事跡,教育部決定追授王紅旭同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我校廣大教師要以王紅旭同志為榜樣,學習他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學習他潛心育人、辛勤耕耘的赤誠情懷,學習他以德施教、為人師表的品格風范,學習他心懷大愛、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更加奮進的精神狀態,爭做為學為人的“大先生”、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6】
6月1日,在重慶大渡口長江水域,兩名兒童在玩耍時意外落水,當時情況十分緊急,兩名不會游泳的兒童已經被沖到水中央,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救人必須爭分奪秒,這奪命一幕剛好被路過的,大渡口育才小學老師,王紅旭看見,他沒有做任何猶豫,奮不顧身跳進長江,用盡全力向兩名落水兒童游去,很快水里的異常也引起路邊群眾的注意,紛紛跑來查看情況,在看清事態的嚴重后,大家齊心協力一起幫忙救人。
大家通過手牽手的接力方式,成功協助王紅旭老師把兩名兒童從水中救起,經檢查,兩名兒童生命都沒有大礙,可是王紅旭老師因為體力不支,瞬間被水沖走,幾個呼吸間就看不見人了,岸上群眾也是著急得大聲呼喊,可是水里沒有任何回應。
群眾趕緊撥打了救援電話,救援趕到后立刻在水面展開收救,但是遲遲沒有發現被沖走的王紅旭老師,直到6月2號下午,才在王紅旭老師消失的,大約30米處水域發現了遺體。年邁的母親得知噩耗,哭得撕心裂肺,幾乎暈過去。希望母親能承受住這沉痛的打擊,保護好自己身體,大家都希望你能百命長歲,你有一個舍己救人英雄兒子,他整救了兩條活蹦亂跳生命,更是整救兩個家庭的希望,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永垂不朽。
王紅旭老師一路走好,愿您在天堂安好。好人一生平安!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7】
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云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向全社會宣傳發布張桂梅的先進事跡?,F年63歲的張桂梅,扎根邊疆教育一線40余年,始終默默耕耘、無私奉獻。2008年,為改變貧困地區女孩失學輟學現狀,張桂梅推動創建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用愛心和智慧助力萬千鄉村女孩走出大山、圓夢大學,“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創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跡”。捧讀張桂梅的先進事跡,令人潸然淚下。
張桂梅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忘過去、牢記使命?!靶闹杏行叛?,腳下有力量?!睆埞鹈冯m然病魔纏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但始終堅持一切行動聽黨指揮,毅然獻身于黨的教育事業,扎根邊疆教育一線40余年。她信念堅定,斗志頑強,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上,把黨的教育事業放在心上。堅持樹人先樹魂,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讓“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廣大學生自覺追求,以實際行動書寫對黨忠誠。“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泵鎸π抡鞒獭⑿率姑瑥V大黨員干部要學習張桂梅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胸懷全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無我情懷,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最終匯聚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澎湃動力。
張桂梅始終堅持無私奉獻,情系群眾、一心為民?!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張桂梅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始終秉持為民情懷,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無私奉獻托舉著無數鄉村女孩和家庭的明天?!耙淮擞幸淮说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張桂梅情系群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時刻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腳踏實地,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張桂梅始終執著接續奮斗,愛崗敬業、擔當作為?!叭绶酃P,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睆埞鹈氛煞蛟缡?,沒有子女,沒有財產,身患病疾。然而,面對病痛,張桂梅毫不畏懼。她甘為人梯,執著奮斗,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堅守滇西貧困地區教育扶貧主戰場40多年。始終一心撲在工作崗位上,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用一顆純粹之心,引導學生們成長,為山區女孩改變命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做出了重要貢獻?!拔^斗者進,惟奮斗者強,惟奮斗者勝?!睆V大黨員干部要學習張桂梅攻堅克難、愛崗敬業的高尚品德,學習她一往無前、堅韌不拔的干事精神。以實實在在的擔當作為,擔負起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實績,切實挑起時代重擔,讓人生的價值在奉獻中不斷升華。
榜樣鼓舞人心,使命召喚擔當。我們崇敬張桂梅這樣的時代楷模,我們更應該像張桂梅那樣,信念堅定、無私奉獻、接續奮斗,俯首甘為“燃燈者”。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落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8】
中宣部決定,授予云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63歲的張桂梅,40余年堅守在滇西貧困山區,她創辦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幫助1804名貧困女孩走出大山、圓夢大學,她用堅守托起了大山的未來和希望。
張桂梅的事跡令人動容、催人奮進,她是時代的“燃燈者”,更是所有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
堅守初心,扎根基層,做服務群眾的“燃燈者”。張桂梅老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強烈的擔當意識、無私的奉獻精神是黨員干部工作教科書、行動指南針,值得傳承與發揚。作為工作在基層的黨員干部當以榜樣看齊,心系群眾、服務人民,關心群眾安危冷暖,解決百姓急難愁盼,不計名利得失,不計榮辱進退,做一名無私奉獻、一身正氣的“燃燈者”。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信念,志存高遠,敢啃“硬骨頭”,敢涉“深水區”,敢接“燙手山芋”,敢翻“無字書”,立足崗位當先鋒,做表率,永葆共產黨人最美“底色”。扎根基層,不求回報,埋頭苦干,在融入“大我”中淬煉“小我”,不貪一時之功、不圖一時之名,沉下心來、扎下根去,增強黨性修養、改進工作作風,切實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舍我其誰的責任感和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點燃自身的“速度與激情”,把群眾事做得妥妥帖帖、巴巴適適。
踐行使命,戰斗一線,做務實為民的“秉燭者”。張桂梅孑然一身、身患重疾,卻燃燒自己照亮了眾多山區女孩的人生,她以堅定的理想信念踐行了初心和使命?!盀橹袊嗣裰\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勉勵和鞭策著一代代共產黨人櫛風沐雨、砥礪奮進。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啟程關鍵節點上的黨員干部更應以人民為中心,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以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樂不樂意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群眾生活中的“揪心事”“煩心事”“傷心事”,讓群眾生活得安心、舒心、暖心,真實感受到黨的扶貧政策、惠民措施給生活、出行、子女就近入學、醫療救治、安全住房等帶來的幸福指數,從內心深處感謝黨、感謝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黨員干部應有不能則學、不知則問的姿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注重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通過時時處處細心揣摩,一言一行深刻領悟,使自己盡快成為基層干事“活字典”、工作“業務通”,更好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新任務。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黨員干部只有看齊“楷?!?,比肩“先進”,在實踐中讀好“無字書”、進好“百家門”、行好“萬里路”,才能在一線中“礪品質”,在基層中“汲營養”,在風雨中“壯筋骨”,助推中國巨輪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9】
柔弱女子三尺講臺樹立偉岸身軀,“燃燈”校長邊陲境地書寫不朽人生。
張桂梅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人民的教師”。正因為如此,張桂梅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愿為邊遠地區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她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她心系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她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教師的驕傲、偶像和榜樣。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在土壤里。張桂梅對教育和孩子充滿愛,與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托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沒有張桂梅那樣艱苦的條件,但一定要像她那樣,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用心工作,恪盡職守,在普通的教師崗位上做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10】
“有人說我愛崗敬業,有人說我瘋了。一個重病的人,為什么有渾身病卻不死,比一個正常人還苦得起?因為我有追求和信念,有一種精神支撐著我,那就是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仰?!睆埞鹈沸iL的話格外有情感有分量。
1996年8月,張桂梅從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鎮調入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任教。當時,她的愛人剛因病去世不久,為了給丈夫治病,她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嘗盡了世態炎涼。
可剛到華坪一年,張桂梅又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療,為了不影響初三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張桂梅帶病上課,直到中考結束,才把患病的事告訴學校。張桂梅沒想到,得知她生病后,學生和家長都送來了關心,華坪縣婦聯更發動全縣為她捐款。
“這些真誠的關愛和無私的幫助,讓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給我生命注入了一股股巨大的暖流,使我的熱血奔騰了起來,點燃了我活下去的愿望和信心?!睆埞鹈穼ψ约赫f,“活著吧,好好活下去。這片熱土上的父老鄉親,是你們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決心用這第二次生命來報答這片熱土,來報答父老鄉親們”。
1998年4月,張桂梅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華坪女高辦學之初,條件極其艱苦。不到半年,第一批進校的17名教職工走了9個,學校教學工作幾近癱瘓。這所學校還能辦下去嗎?張桂梅卻在翻看著教師資料時突然眼前一亮:留下的8名教師中6名是黨員!
“只要黨組織在,只要黨員帶頭干,學校就不會垮!”
張桂梅迅速把6名黨員教師組織起來,建立黨支部,重溫入黨誓詞,大家眼里泛著淚,緊握右拳向黨旗保證: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學!
什么力量可以讓人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超越?
張桂梅提出以“黨建統領教學”,開創“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并一直堅持下來: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周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并寫觀后感交流、每周組織一次理論學習,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有效凝聚和壯大了教師隊伍力量。
黨員教師韋堂蕓左腳骨折,不顧醫生要求靜養的建議,拄著雙拐給學生上課。黨員教師勾學華,婚禮當天即趕回學校。資助學生、義務補課,這樣的事在女高屢見不鮮,有教師這些年來的義務加班時間累計達5760多個小時。
張桂梅一邊嚷著“缺老師”,一邊堅定地說:“女子高中的底子已經打好了,將來接班人只要是黨員,只要有這種忘我、無私的精神,那肯定比我干得好,共產黨員肯定一代更比一代強”。
對學生,華坪女高也花大力氣開展黨性教育。張桂梅提出了“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學校還緊緊依托馬克思主義哲學、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各個環節,廣泛開展讀原著、聽專題報告、談心得體會、看影像資料等活動;學唱革命歌曲,聽江姐、劉胡蘭、趙一曼的英雄故事,定期舉辦“重溫入黨誓詞,緬懷偉人功績”等主題教育活動,使紅色文化教育內化為一種文化自覺。如今,一走進女高操場,遠遠地就會被“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幾個巨幅紅字鎖住目光,校園里隨處可見長征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宣傳組畫。
時代在變,這樣的教育會不會過時了?
“唱國歌是什么狀態,唱《英雄贊歌》是什么狀態,它是提精神的,那是魂啊,學校要把這種‘魂’立起來?!?/p>
“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很有必要,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不能丟,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在學生心中埋下紅色教育的種子很重要。我就是要為黨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信仰要堅定,必須信仰共產主義,要記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忠誠于黨。我希望女子高中的孩子出去就變成星星之火,長成燎原之勢?!?/p>
華坪女高畢業生多選擇了醫生、教師等相關專業和職業,在求學、工作過程中積極參與公益、扶貧項目,主動投身偏遠、貧困甚至危險地區的建設和發展。看到學生作出這樣的人生選擇,張桂梅感到欣慰,心里想的是:“共產黨后繼有人了,而且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11】
黃文秀,北京師范大學法學碩士。她是廣西優秀定向選調生,曾任百色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
6月16日的大雨來得很突然。下午兩點多,黃文秀沒吃飯,就急匆匆地要出門。父親看了天氣預報,知道晚上會有暴雨,勸她,“要不明早再回吧?”
“就是因為要下暴雨,村里可能會受災,更應該馬上回去”,黃文秀堅持要走,臨走前,她叮囑父親“記得吃藥”。
回村的路上,黃文秀一邊開車,一邊給村支書周昌戰發消息,詢問村里的情況。當地的地質比較疏松,一到雨季,容易發生塌方和滑坡。
6月17日凌晨00:12,黃文秀在家族群里發了一段11秒的小視頻。
視頻里黑漆漆的一片,只有車燈發出微弱的光,照出密集的雨點、頻頻擺動的雨刷和從山上傾瀉下來、淹滿整條公路的洪水。
4分鐘后,黃文秀對家人說,“我遇到山洪了,兩頭都走不了,雨越來越大,請為我禱告吧”。沒有人預料到,這成了她留在世上的最后一段話。
凌云縣公 安局交警大隊副隊長席道懷是最后見到黃文秀的人。他對媒體回憶,他曾和同事在積水路段碰到進退兩難的黃文秀。她冒著雨從車上下來,向席道懷求助,請他幫忙開車通過這段路。
席道懷將文秀安頓在警車上,他駕駛文秀的車在前頭開路,當他把車開到安全地帶,卻發現文秀乘的車沒跟上來。文秀電話無人接聽,席道懷在車上的同事也不接電話。此時,席道懷隱隱產生了不祥預感。原路返回,他發現路面塌方、一片狼藉。救援人員在下游河道發現了她的遺體。
“30歲,太年輕了!” 人們痛惜于她美麗而短暫的生命,含淚送她。
“幾天前,文秀說我們脫貧攻堅戰的效果不錯,全村只剩下2.7%貧困人口,過段時間我們全村脫貧了一起開個慶功會吧,當時她還在我們一個農民家里,買了一些酒?!卑氽璐宕逯懿龖鹫f,“酒買好了,可是她卻不在了”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12】
她出生在陜西省西安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農民,但從小父母就教導她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要時時刻刻以學業為重,高考的失利讓她一度消沉,但她并沒有一蹶不振,她明白,高考并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她帶著希望和向往來到了陜鐵院。這里有新的環境,新的學習氛圍,這里是新的起點,在這里一切從頭開始。
在學習中,她始終秉持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理念。來到學校之后,她更是將自己的全部時間都放在了學習之上,每天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積極舉手發言,不懂就問,課下嚴格要求自己,勤于追問,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每當宿舍晚上斷電后,她都會拿出她的臺燈,來鞏固自天學過的課程。她也經常獨自待在圖書館復習課程,遇到不會的題自己會查閱相關書籍,對不懂的知識點進行一遍又一遍的梳理和總結,自己整理錯題和不懂的題,在考試之前拿出來復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堅持,大一整個學年成績專業排名第一。獲得了“學校一等獎學金”“國家獎學金”以及“優秀學生干部”等十余項榮譽。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13】
笑容,是治愈的力量,可以將溫暖傳遞給他人;笑容,是生命的陽光,可以消解他人的煩惱;笑容是無聲的語言,可以傳遞給別人快樂的心情?;厥譥,這一年,你曾被誰的笑容治愈?
這一年,你可曾被鐘南山院士的“久違之笑”治愈?_年3月份,鐘南山院士與專家團隊會診結束后,“偶遇”在樓下等候的“粉絲團”。他們自發組織為鐘院士送上鮮花,并齊聲唱起《感恩的心》,平時一向嚴肅認真的鐘院士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眾“盡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義無反顧地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廣大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擔,把黨的初心、黨的使命銘刻于心,不斷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群眾的冷暖安危銘刻于心,用實實在在的付出切實提高群眾的幸福感與滿意度。
這一年,你可曾被袁隆平院士的“燦爛之笑”治愈?_年11月2日,在湖南省衡南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基地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至此袁隆平團隊雙季稻畝產突破1500公斤,聽到這個消息,袁隆平院士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知識是成就事業和夢想的基礎”,袁隆平院士幾十年如一日,他始終秉承“學無止境”的品格,堅持以雄厚的遺傳學專業知識做基礎。廣大干部要克服“知識恐慌”和“能力危機”,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干事創業的質量和水平,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干,在層層歷練中增長經驗,在攻堅克難中不斷把事業發展推向新境界。
這一年,你可曾被張桂梅校長的“欣慰之笑”治愈?_年2月25日,張桂梅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楷?!睒s譽稱號。她幫助1800多名女孩兒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命運,她用教育事業為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付出了一生。在接受央視面對面采訪時她說到,“我這輩子的價值,我不管怎么著,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畢竟她們后邊比我走得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時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廣大干部要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時刻保持“縱飲冰十年,亦難涼我心中之熱血”的心態,多修潛功,多做潛績,心懷“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耐得住浮躁與喧囂,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打通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14】
磨難使人堅強,困苦使人堅韌,意志使人執著??嚯y是一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砥礪人前行的力量。面對苦難,我們應該怎么做,從張桂梅校長身上我們應該能夠找到答案。她來到華坪之前的苦難,大家應該都是了解的,重要的是,她是如何以頑強的意志力對待苦難、戰勝困苦的??嚯y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學習張桂梅,就是通過對她苦難經歷的了解,從中感悟她身上那種不向一切困難低頭,而是戰勝苦難,頑強地從苦難中解脫出來的抗擊苦難的精神。
人要有胸襟、格局、擔當、責任、境界和情懷。人有胸襟才有格局,人有信念才有擔當,人有擔當才有責任,人有境界才有情懷。大的追求,大的愿望,就會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視野、大的格局。站在高處,才能看得遠;俯下身來,才能愛蒼生。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我們從張桂梅老師身上,看到的是大胸襟、大氣度、大境界、大格局和大慈悲。沒有大慈悲,哪有她悲天憫人的捐助、爬山涉水的家訪?沒有大格局,哪來的力量用五年的時間集資辦學而且要實現“必須讓學生全部考上大學,而且要爭取考上雙一流大學”的高遠目標?“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瞰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边@是何等的氣度和豪邁!
人貴有一種拼搏精神、職業操守和高尚品德。張桂梅老師身患多病,行走困難,但疾病沒有給她擊倒,沒有阻止她每天早上5點就準時起床,第一個出現在校園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課的腳步;沒有摧毀她寒暑假歷盡艱辛走訪千家萬戶的信念。她累計到1550多名學生家里進行家訪,正是她的家訪和資助,讓大山里想要輟學的女孩兒重新回到學校讀書,從而改寫了她們的人生。華坪女高,以它擁有張桂梅這樣的校長而驕傲,以它令人嘆為觀止的高考成績而名揚神州。在張桂梅校長眼里,看到的不是多年辛苦操勞的成就,而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欣慰,她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信仰譜寫了貧困山區女子教育的華章,實踐著自己“不忘過去、牢記使命”的莊嚴承諾。這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拼搏精神,是令人擊節贊嘆的奉獻精神,更是令人淚目的職業操守和高尚品德。是什么力量支撐一位身體多病的老人對教育事業如此地執著?你感動了、感悟了,答案也就找到了!
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感動國人,感動中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張桂梅老師為榜樣,讓“張桂梅精神”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動力和工作動力,成為自己心中的一盞明燈,照亮自己前行的腳步和人生的旅程。
時代楷模典型人物事跡【篇15】
城壕鎮余家砭村燕剛今年27歲,2016年父親病逝,2017年母親因病癱瘓,燕剛和妹妹守著母親靠低保生活?!拔也恢莱雎吩谀膬?,看不到未來?!毖鄤傉f,“就在我感覺無法撐下去的時候,邱大哥來了?!?/p>
2017年底,一個笑容可掬、平易近人的大個子走進燕剛家,這個人就是邱軍。了解情況后,他多次上門,一面鼓勵燕剛振作起來,參加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一面聯系中國化學工程集團等定點幫扶單位,為像燕剛這樣的農村青年找出路。
在他的努力下,2018年4月,華池縣第一期焊工技術培訓班開班。燕剛和華池20余名青年走進課堂,經過3個月的專業培訓,獲得資格認證。有了一技之長的燕剛,在邱軍的推薦下,找到了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
在一次次的家訪和電話聯絡中,邱軍漸漸成了燕剛家一員,燕剛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事先給邱軍打電話商量。邱軍也像兄長一樣,時常打電話關心燕剛的生活和工作情況。
38歲的饒曉恩是城壕鎮廟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近些年他幾乎都是在外漂,因懶、因“浪”,日子過得一貧如洗。這兩年,鄉親們發現——饒曉恩變了!他家硬化了院子,住進了新房,務工收入也增加了,還摘掉了“窮帽子”。
饒曉恩的變化,離不開“貴人”邱軍的反復鼓勵和支持。
“年輕人不應該自暴自棄,生活要不斷向前看、向前走”“無奮斗不青春”“要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一次次、一遍遍的鼓勵讓饒曉恩幡然醒悟。
2017年6月,經邱軍介紹,接受了培訓的饒曉恩找到一份月薪4500元的工作,成了“有薪”一族,饒曉恩從里到外也變得精神起來。
不只燕剛、饒曉恩,在邱軍的多方協調爭取下,多種“訂單式”技能培訓在華池及周邊縣展開,先后有千余名貧困農村青年參加培訓,掌握了“看家本領”。
扶上馬,送一程。開展培訓之余,邱軍銜接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及所屬企業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面向華池縣、環縣開展招聘,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戶,特別是未脫貧的貧困戶。先后有175名大學生、23名貧困農村青年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企業穩定就業。
在邱軍的努力下,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東華公司還與華池縣建筑企業簽訂了2個幫扶項目,以“央企+民企+貧困戶”的形式,秉持“就近、集中”原則,帶動勞動力就近輸轉,進一步拓寬了當地貧困群眾的就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