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讀博士神童張炘煬如今現狀
16歲讀博士神童張炘煬如今現狀
神童張炘煬,在10歲上大學,13歲讀碩士,16歲讀博士后,他曾一度消失在公眾視野中。記者采訪張炘煬后,他解答了外界對他的質疑。實際上,他博士畢業后曾擔任外聘教師,目前無固定工作,靠合伙接項目來掙錢。他曾要求父母為他在北京購房引發爭議,如今不再執著于房子,認為四海皆家。他對現狀感到滿意,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發表一篇優秀的論文。對于網友們對神童隕落的熱議,他覺得他從未起飛過,何談隕落?
張炘煬離不開父母和老師的教育
張炘煬是我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和碩士生,是許多人所關注的對象,但我們知道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才,離不開老師和父母的教導,如果張炘煬沒有在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之下,那么也很難成才。
在小匠老師看來,張炘煬成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環境當中,父母也非常支持他讀書,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一直有父母陪伴在自己的身邊,這也是讓他能夠取得優異成績的原因之一,相反,如果一個人成長在一個不好的家庭環境當中,而且父母總是打罵孩子,不懂得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那么孩子則很難成才,而缺少父母的教育和陪伴,孩子可能會步入歧途,也難以成為優秀的人才。
因此家長想要教育孩子成才,一定要懂得多多陪伴孩子,同時也應該要懂得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要重視起家庭教育,這樣家子長才能夠實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期盼。
張炘煬為何是神童?
張炘煬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他在小學階段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他曾多次跳級,8歲就考入了天津工程師范學院附屬中小學,成為了初中生。隨后,他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自學完成了高中三年的課程,并參加了高考,最終以513分的高考成績被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錄取。
然而,在進入大學后,張炘煬逐漸變得內向、沉悶,不愿意與人交流。他的父母發現他出現了心理問題,便帶他到北京安定醫院接受治療。經過診斷,醫生認為張炘煬已經出現了心理障礙,需要接受治療和心理干預。
張炘煬的父母非常重視他的治療和康復,他們不僅為張炘煬請了心理醫生,還為他請了輔導員,幫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勇氣。張炘煬在大學期間逐漸恢復自信和狀態,并且在學習上也取得了很多優異的成績。
因此,張炘煬被人們稱為神童的原因是因為他在學習上表現出色,而且擁有非凡的才華和智慧。
考博士難不難?
1、我國現在碩士招生名額增多,但博士的招生數量是嚴格控制的,每個博導可能只帶幾個學生。這么少的名額,自然要招最優秀、科研能力最強的學生,篩選流程比較嚴格,錄取要求高,所以考博難度很大。
2、申請考博的研究生需要拿出兩到三篇的論文成果,這些論文都發布在認可度高的核心期刊上,數量和質量的要求都比較高,而很多碩士的學術成果并不能達到要求,所以沒有申請資格。之前可能有人覺得直接在原導師和學校申請讀博比較容易,事實上審核要求也非常高,必須要達到相應的科研學術要求。
3、參加統考也是一個讀博的機會,但名額不多,而且考試難度大,對英語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學術成果也要達到相應的標準,甚至比直接申請讀博的難度還要大。與博士招生名額相比,每年參加統考的碩士人數也比較多,尤其是985、211院校的報考最火熱。
4、博士的科研任務重,要求也比較高,為了順利畢業,必須要拿出一定的科研成果。一般需要拿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發表的期刊都是比較高級的,數量也比較多,比申請博士時候的學術成果要求更高,所以很多博士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很多博士不能如期畢業,也有被勸退的。
考博士需要什么條件?
(一)申請人必須為已獲碩士學位的人員、應屆碩士畢業生(最遲須在入學前取得碩士學位)或獲得學士學位6年以上并達到與碩士畢業生同等學歷的人員。
(二)申請人應在教學、科研、專門技術領域做出突出成績,在申請學位的學科領域獨立發表過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或出版過高水平的專著,其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或省部級以上獎勵。
(三)具備申請博士學位基本條件的同等學力人員,應當在學位授予單位規定的期限內,向學位授予單位提交以下材料:
1、碩士學位證書;
2、最后學歷證明;
3、準備申請博士學位的學位論文;
4、公開發表的有關學術論文,出版的專著,以及科研成果獲獎的證明材料;
5、申請人所在單位向學位授予單位介紹申請人的簡歷、思想政治表現、工作成績、科研成果、業務能力、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外語程度等方面情況的材料(加印密封);
6、兩位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專家的推薦書(加印密封),其中至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