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本科畢業生涌入小城當老師
9月6日,麥可思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一則調查報告顯示,本科畢業生的就業重心已進一步下沉至地級城市及以下地區,其中教育領域是吸納畢業生在地級城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的主體,從教群體就業重心下沉現象更為明顯。
報告數據來自《202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的調查,數據顯示,2022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最多的職業類是“中小學教育”(8.5%)。2022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從教(即在“公辦中小學校”任教)群體中,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的比例為84%,高于全國本科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的比例(59%)。
而且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應屆本科畢業生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2022屆(84%)較2018屆(78%)提升了6個百分點。
此外,直轄市對本科學歷“新教師”吸納能力減弱,2022屆從教群體中僅有3%在直轄市就業,較2018屆(9%)下降了6個百分點。報告分析,一方面,這可能與各地積極引導大學生回家鄉就業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中小學逐漸提升了新引進教師的學歷門檻有關。
從收入來看,上述調查數據顯示,2022屆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本科生月收入為4468元,較2018屆(4090元)增長378元,但低于2022屆全國本科平均(5990元)。不過,該群體的就業滿意度不僅高于全國本科平均水平(2022屆:77%)且增長明顯。數據顯示,2022屆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本科生就業滿意度為84%,較2018屆(75%)大幅提升9個百分點。
報告稱,在各地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下,近年來不少大學生主動選擇在家鄉尋求發展。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在中小學任教是不少留鄉發展大學生的理想工作。
數據顯示,2022屆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的本科畢業生中,93%屬于在家鄉(即生源省與就業地相同)從教。該群體的就業滿意度為85%,略高于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本科生平均水平(84%)。
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當教師,雖沒有優厚的薪資待遇,但是不妨礙他們收獲更好的就業體驗。麥可思對2017屆畢業半年后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從教的本科生的跟蹤研究中發現,該群體畢業五年后仍有超過3/4留在“小城”堅守教師崗位。
報告稱,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教育部加強政策引領,優化培養方案,努力引導更多優秀畢業生到基層任教、到地方任教、到鄉村從教。要讓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提升教師的職業吸引力至關重要,這還需要各方不斷提高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切實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
教師資格證通過以后怎么當老師
有了教師資格證以后,就有了做老師的資格。如果是想去培訓機構做老師,可以直接去應聘,做一名培訓老師;如果想進入學校教學,就需要參加教師公開招聘考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考編。
2023教師資格證考完多久能領
領取教師資格證的時間,一般是在通過教師資格認定之后的一兩個月左右,具體的時間各個省份并不一樣,所以要以當地發布的官方通知為準。教師資格證領取方式包括:郵寄、現場領取、他人代領三種。
大部分考生都會選擇郵寄的方式領取證書。一般教師資格證認定材料審核完成后,大家可以在認定現場看到一個郵寄窗口,可以到該窗口登記下個人的手機號和地址,這樣認定機構就會按地址給考生郵寄證書。
有教師資格證的非師范生如何當老師
非師范生獲得教師資格證后成為教師的途徑有以下幾種:編制教師;專崗教師,三支一服支教;公立學校臨聘老師;私立學校老師;培訓機構老師。只不過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非師范生可能需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個人能力還是很重要的。
師范大學畢業能直接當老師嗎
師范大學畢業不能直接當老師,如果想當老師,就要取得教師資格證,拿證之后,可以參加教師編考試,應聘特崗、支教、代課等。僅僅有教師資格證也是不夠的,還要通過用人單位的筆試、面試等考試,最終錄用,然后才能成為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