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生奪100米世界級冠軍
北京時間8月22日凌晨,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U15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女子100米決賽中,來自浙江寧波的初二學生陳妤頡,以11秒56的優異成績奪冠。這個成績追平了1982年以來國際中學生體育聯合會(ISF)18歲以下賽會紀錄。(浙江新聞)
100米短跑訓練和比賽的6個技巧
一、做好充分的熱身工作
比賽前熱身很重要,這點運動員們都知道。特別是像100米這樣更加激烈的比賽,如果不充分熱身,比賽時就很容易出現腿抽筋等癥狀,到時只能仰天長嘆了。因此賽前練練高抬腿、做做熱身操等是很有必要的。
二、掌握好起跑技巧
100米跑的關鍵是起跑,起跑的快慢直接關系到成績的好壞。起跑時,反應一定要快,從聽到發令槍響到大腦再到腳一定要配合好,必須要全神貫注。還要擺正起跑姿勢,起跑一般有蹲式和站式,大型比賽經常用蹲式起跑:即雙腳踩實后邊的踏板,雙手撐地,蹲在地上準備起跑,當聽到各就位--預備的聲音響起時,身子拱起,后退伸直,身體重心落在前臂和前腿上。當發令槍或哨聲響起,后腳立馬蹬離踏板,注意要直直的蹬,不能往高抬腳,會減慢起跑速度。與此同時手臂迅速擺動起來向前沖出去。特別注意不要搶跑,搶跑兩次就會被取消參賽資格。
三、保持良好的爆發力
100米短跑爆發力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關系到你起跑的快慢和加速沖刺。爆發力與個人身體素質成正比,因此在國際頂級100米比賽上,短跑名將們個個都有很強的身體素質。除了身體素質,我們還可以靠平時的刻苦鍛煉來提高自身的'爆發力,主要是練習腿部的力量和敏捷度。比較常用的練習方法有綁腿跑,即用鐵砂袋等物品綁在腿上練習起跑等。
三、跑時注意節奏
100米跑的過程中,節奏很重要。一定要按照自己平時訓練的節奏跑,不能忽快忽慢,不要受旁邊的選手影響。手臂要快速有力協調的擺動,與腿部節奏相協調,手臂不能左右亂擺,應該一前一后的擺動。
四、加速跑時調整好步伐
跑100米時,特別是加速階段要調整好步伐,步幅大小要一致。步幅小的,手臂擺動幅度也小同時頻率要加大。步幅大的,跨出的距離大,手臂擺動幅度也大,同時頻率會降低。這兩種步伐都各有優劣,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像短跑名將博爾特,由于身高臂長,跑100米時總是跨大步,甩開胳膊跑,雖然步伐頻率低但同樣跑的很快。
五、掌握好呼吸
短跑時,合理進行呼吸很關鍵。奔跑時呼吸要均勻,不要過猛的吸氣或吐氣,否則容易造成岔氣。特別是在加速階段,要穩住呼吸。
六、完成最后的沖刺
100米短跑沖刺是至關重要的,在沖刺時,一定要全力加快步伐,在臨近終點快要撞線時頭和上身要向前傾。
正確的跑步技巧是什么
1.抬起腳尖
我們在跑步的時候一定要抬起腳尖,這樣能夠讓我們跑步更加舒適,也會減少受傷的.機率,大多數跑步時的損傷都是由于跑步時腳尖向下而造成。盡量保持腳尖上翹并用中間的腳弓落地。努力使您的腳跟在臀部下方向后向上運動。這將使您的運動姿勢自動調整正確,從而在腳部落地時以弓起部位著地。
2.不要邁步過大
跑步時,腳應落在臀部下方,落腳的地點要清楚,而不是身體前方,這點大家要注意了,如果你不了解可以看看別人怎么跑的。避免邁步過大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快您的步頻。更快步頻的跑步將促使您以更快速度抬起和落下雙腳,從而使得邁步過大變得難以實行。您的雙腳應以每分鐘約170至180次的頻率落地。
3.讓軀干也得到充分鍛煉
您在抬高腳部跑步時應保持腹肌收縮。盡量抬頭使其遠離尾骨,從而使肌肉盡量收緊,并在跑步時訓練您的核心軀干。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可供選擇:全力關注在跑步時抬高腳部,就像是有繩子拉住您臀部前進的方向。
4.放松拳頭
一些朋友在跑步的時候會握緊拳頭,這是錯誤的,也沒有必要,跑步時,我們應該保持雙手微微彎曲,但不要緊握拳頭。握拳會導致小臂緊張,這樣會影響肩部的正常運動。此外,不要繃緊手指并在空氣中滑動。這樣可能會導致您的手臂進行圓周運動,而不是前后運動。
5.保持肩部下沉和后展
您在感覺勞累的時候會有聳肩的趨勢。保持您的肩部下沉和后展可使您保持挺胸狀態,從而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此外,應像鐘擺一樣,從肩膀發力帶動您的手臂運動,從而使手肘彎曲角度保持穩定。
6.找到正確的角度
保持手肘固定在正確角度(彎曲90度)上,并將其向靠近身體的方向拉動,不要讓手肘外擴。這樣做會使您的手臂運動更加高效。
7.眼睛直視前方
保持抬頭姿勢,將目光固定于地平線上,從而在跑步時保持腿部抬高和挺拔姿勢。
跑步跑出來的疾病
1.“跑步膝”
指跑步等運動造成的膝蓋傷。典型癥狀是膝蓋附近疼痛,長時間保持膝蓋彎曲坐姿、下樓梯或者走下坡路時,膝蓋疼痛更明顯。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一項涉及7.5萬名跑步運動員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只要一開始膝關節很健康,跑步就不會明顯增加關節炎風險,有些人到中老年時仍然可以繼續慢跑。慢跑者罹患關節炎的`風險其實比不常活動的人群更小。
2.髂脛束綜合征
多發生在長跑過程中或者跑步結束后,其主要原因是,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過度摩擦,導致韌帶炎癥或滑囊炎癥所致。主要癥狀是腫脹和疼痛。
3.脛前疼痛/外脛夾
發病位置為脛骨骨干前方或小腿內側,病因多種,最常見原因是脛骨周圍骨膜慢性炎癥。
4.跟腱炎
跟腱炎通常是由于小腿腓腸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壓力所致。患者跑步之后,小腿肚子或腳后跟以上開始出現輕微疼痛。
5.足底筋膜炎
該病疼痛癥狀最明顯,病因是在負重過大、行走或跑步過程中,足底肌肉受到巨大沖擊,引起局部肌肉勞損導致局部足底筋膜發炎。走路時,疼痛癥狀會加重,疼痛點常靠近腳后跟。
正確的跑步技巧
身體挺直
從脖頸到腹部的身體軀干應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彎腰駝背或刻意挺直,左右搖晃幅度不宜過大。這一姿勢有助于保持呼吸順暢、身體平衡和步幅協調。
頭肩穩定
跑步過程中,頭部和肩部應保持穩定,切忌搖頭晃腦。兩眼應注視前方,肩部適當放松。
前后擺臂
跑步時候,自然擺臂十分重要,手的左右擺動幅度不應超過身體正中線,上下擺動不能高過胸部。擺臂過程中,手指、手腕和手臂都應保持放松,肘關節彎曲90度左右,靠近身體兩側。
輕輕握拳
跑步時,雙手應自然輕握。握拳過緊會造成前臂肌肉緊繃,進而阻礙肩部正常動作。跑步時,手上千萬別握著手機、MP3或飲料瓶,否則會導致身體搖擺,無法保持正確的直立姿勢,增加損傷幾率。
步伐短小
步伐一旦過大,跑步時就會有伸腳向前夠的感覺,這樣會產生破壞性的壓力,極易造成運動傷。日常跑步過程中,步伐不必太大,每次落腳點位于身體前方33厘米左右為宜。突然加大步伐容易導致跟腱受傷。落地后腳趾應有“抓地感”,身體同時前傾,以減緩腳部與地面的沖擊力。沖擊力越小,腳踝及其關節受傷的危險就越小。
邁向正前方
跑步時,最好避免腿部側向動作。側面擺動腿部不僅多余,而且還容易導致膝關節受傷。正確姿勢應該是大腿邁向正前方。
小幅度扭胯
跑步過程中,胯部扭動幅度約為5度至7度。扭胯幅度超過10度則容易導致髂脛帶綜合征(膝外側痛)或大腿后群肌拉傷等問題。
每分鐘180步
多項研究證實,日常跑步鍛煉時,每分鐘大約180步的速度最理想。否則身體與地面的沖擊力就會增大,導致膝關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