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仿真模擬試題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仿真模擬試題
1.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才干、偏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培養成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者強盜。”這是( )。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
B.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
D.教育決定論的觀點
2.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主要意義的課程是( )。
A.分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
D.隱形課程
3.在小學階段教學多采用直觀形象的方式.而進人中學后則可以進行抽象的講解,這體現了兒童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4.“使初等教育免費并成為義務性質,使各種形式的中等教育普遍設立,并對一切人開放,使高等教育根據個人成績對一切人平等開放,保證人人遵守法定的入學義務”這句話反映出( )是當前教育的發展訴求。
A.教育結果平等
B.教育國際化
C.教育機會均等
D.教育信息化
5.( )是指教育實踐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謀求當前問題解決和改進的一種研究方式。
A.調查法
B.觀察法
C.行動研究法
D.個案研究法
6.初中階段開設的歷史與社會課,融合了歷史與地理的知識,該課程屬于( )。
A.學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7.影響教育發展規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的( )。
A.生產力
B.政治制度
C.經濟制度
D.意識形態
8.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一種( )。
A.授受關系
B.民主平等關系
C.主導與服從關系
D.控制與被控制關系
9.蘇格拉底的“產婆術”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性原則
B.量力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10.初二(3)班的許多學生在一次英語考試中成績都不是很理想,情緒低落。班主任為了緩解這種氣氛.帶領學生去溜冰,學生在一次次的跌倒后又一次次地站起來,絲毫沒有沮喪。班主任借機告訴學生“學會溜冰尚且經歷無數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況復雜的學習呢?于是學生們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到了學習中。班主任主要運用了哪種德育方法?( )
A.榜樣示范法
B.實踐鍛煉法
C.道德修養法
D.品德評價法
11.李明同學私拿水果攤上的一只蘋果,經同學揭舉,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老師問道“李明.你私拿別人的東西,這已經是第幾次了?”李明低著頭回答:“第五次了。”“你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曉得不對,就是,就是有時忍不住。”教師應從( )對李明進行教育。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2.“一題多解”和“一事多寫”旨在培養學生的( )。
A.形象思維
B.抽象思維
C.聚合思維
D.發散思維
13.有的小學生在學習英語字母“t”時,常常會發出漢語拼音“t”的音。造成這種干擾現象的原因是( )。
A.前攝抑制
B.倒攝抑制
C.消退抑制
D.雙向抑制
14.孟教師引導學生分辨頑強和頑固,根據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論,這屬于(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條件獲得
D.條件消退
15.學過高等數學后有利于初等數學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屬于( )。
A.順向正遷移
B.順向負遷移
C.逆向正遷移
D.逆向負遷移
16.錢老師教給大家利用二十四節氣歌熟記每個節氣,顯著提高記憶效率,這種策略是( )。
A.計劃策略
B.組織策略
C.精細加工策略
D.學習環境管理策略
17.有些學生雖然知道道德規范,也愿意遵守,但卻受個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誘惑因素,結果做出違反道德規范的事,主要原因是這些學生( )。
A.缺乏正確的道德認識
B.缺乏良好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沒有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方式
18.兒童認為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話,規則是可以改變的。依據皮亞杰的道德發展理論.這一時期的兒童處于( )。
A.自我中心階段
B.權威階段
C.可逆性階段
D.公正階段
19.下列不屬于遷移的是( )。
A.溫故知新
B.近朱者赤
C.舉一反三
D.因噎廢食
20.以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為主要原則的教育學理論被稱為( )。
A.全面和諧教育理論
B.掌握學習理論
C.發現法
D.發展性教學理論
21.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投向提高學生的成績時,這個階段是(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情境階段
C.關注學生階段
D.關注成長階段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22.一定條件下,制約教育性質和發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會因素是政治經濟制度。
23.課堂教學主要是傳授學生知識,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
24.處于關注情境階段的教師,更多地考慮的是學生的個別差異。
25.負強化就是懲罰。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教學過程特殊性的表現。
27.簡述奧蘇伯爾關于學習動機的分類。
28.簡述促進中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
29.簡述性格的結構特征。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花園里,同學們都紛紛說了自己喜歡的花,這時全校聞名的“調皮大王”李剛發話了:“老師,我最喜歡的是仙人掌,它雖然全身長滿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叢中還能開出美麗的花兒呢!”他的話立即遭到同學們的反駁。“你們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細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們去喜歡呀!”平時從不受歡迎的調皮大王,見同學們都不贊同他,便據理力爭。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調皮大王的話如一股電流觸動了我的神經,賞花與育人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
我激動地走到李剛身邊,摟著他的肩對同學們說:“李剛說得對。仙人掌雖然渾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麗的花,我們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更不能因為它刺多就不喜歡它的花。我們對待同學也應像賞花一樣,特別是對缺點多一些的同學,更應該正確看待他身上的潛在的閃光點。‘花’有千萬種,各有優缺點,你們說對不對?”我的話贏得了一片掌聲,李剛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問題:
(1)讀了上文,就“刺”與“花”談談與之相關的教育觀點。(8分)
(2)對待后進生,老師應該如何進行教育?(10分)
31.材料:
這是一節美術課,老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見過蘋果嗎?吃過蘋果嗎?”學生齊聲回答:“見過,吃過!”“好,今天我們一起來畫蘋果。”一會兒學生畫好了,老師叫學生把畫貼在班級后面布置好的“蘋果園”里,很快“蘋果園”里貼滿了各式各樣的蘋果,大的小的紅的綠的圓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方蘋果,老師問:“你們見過方蘋果嗎?”“沒有。”“你們吃過方蘋果嗎?”“也沒有!”“那是誰畫的呀?”這時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說“是我畫的。”老師問:“為什么把蘋果畫成方的呢?”“因為我們全家都愛吃蘋果,媽媽削蘋果經常滾到地上都是我去撿,我想如果蘋果是方的就不容易滾了,再說爸爸,都是一箱一箱的買,方蘋果也比圓蘋果裝的更多!”老師說:“聽你這么一說,連老師都覺得方蘋果不錯,但是現在世上還沒有方蘋果,老師相信,你努力學習長大以后一定會培育出與眾不同的方蘋果!”
問題:
(1)這位教師的教學有何優點?(9分)
(2)聯系材料分析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9分)
下一頁查看>>>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仿真模擬試題答案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