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考前檢測題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考前檢測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西漢時期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體現了教育的( )。
A.相對獨立性
B.繼承性
C.歷史性
D.永恒性
2.禮、樂、射、御、書、數是我國( )的教育內容。
A.現代社會
B.奴隸社會
C.原始社會
D.封建社會
3.我國教育的勞動起源說的代表是( )。
A.康有為
B.陶行知
C.楊賢江
D.鄭觀應
4.外部影響轉化為內部發展的要素的根據是( )。
A.實踐
B.主觀能動性
C.教育
D.訓練
5.在我國歷史上,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為指導思想,以“讀經尊孔”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頒布并實施的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6.在我國的學校課程結構中。最古老、使用范圍最廣泛的課程類型是(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
D.隱性課程
7.從課程形態上看,當前我國中學實施的“信息技術教育”屬于( )。
A.學科課程
B.拓展性學科課程
C.輔助性學科課程
D.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8.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所學知識向學生進行提問屬于( )。
A.形成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相對性評價
9.上《植物的葉》一課,老師講葉的光合作用,植物和動物的生長都離不開太陽。從而認識到自然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植物與空氣、水、太陽(即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要學會保護自然。這一過程體現了( )教學原則。
A.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結合
B.鞏固性
C.量力性
D.因材施教
10.最近一周小明的情緒一直不高。他的班主任王老師為了了解情況,去小明家進行家訪.這體現了教師勞動的( )。
A.創造性
B.長期性
C.示范性
D.空間的廣延性
11.學期結束時,班主任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行評析。這項工作屬于( )。
A.建立學生檔案
B.班主任工作總結
C.班主任工作計劃
D.操行評定
12.王明同學活潑、好動、樂觀、靈活,喜歡交朋友,愛好廣泛,但穩定性差,缺少耐性。見異思遷。他的氣質類型屬于( )。
A.多血質
B.膽汁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13.從蒲公英的輕輕飄飛受到啟發發明出降落傘,這是( )。
A.原型啟發
B.醞釀效應
C.近因效應
D.寬大效應
14.生物課上,老師要求全班同學繪制人的心臟結構圖,同學們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的知識是( )。
A.策略性知識
B.陳述性知識
C.條件性知識
D.程序性知識
15.每當小賈在課堂上私下講話,老師便讓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重復10遍他剛剛說過的話,慢慢地,小賈不再在課堂上私下講話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屬于( )。
A.強化
B.消退
C.逃避
D.懲罰
16.已掌握了“問題”的概念,新學習“結構良好問題”的概念,這種學習屬于(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組合學習
D.并列學習
17.小銘發現,練好鋼筆字有助于新學習毛筆字,這屬于遷移中的( )。
A.順向負遷移
B.逆向負遷移
C.逆向正遷移
D.順向正遷移
18.( )是道德判斷的最高階段,表現為能以公正、平等、尊嚴這些最一般的原則為標準進行思考。
A.“好孩子”階段
B.社會契約定向階段
C.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
D.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
19.學生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這說明其品德發展達到( )。
A.服從階段
B.依從階段
C.認同階段
D.內化階段
20.“身教勝于言教”體現的德育方法主要是( )。
A.陶冶教育法
B.榜樣示范法
C.實際鍛煉法
D.品德評價法
21.《學記》中對學習和記憶的論述中指出:“學無當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這體現了記憶需要( )。
A.注重復習方法
B.經常復習
C.多種編碼方式
D.多種感官參與復習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22.義務教育的實質是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優質生源。
23.思維定勢和功能固著都對問題解決起著消極作用。
24.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一直保持隨意注意。
25.德育過程應該從提高道德認識開始。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
27.簡述如何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
28.簡述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29.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方法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陶行知當校長時,有一天看到一個學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同學,當場喝止他,并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后,陶行知來到校長室,這個學生已經等在門口了。一見面,陶行知掏出一塊糖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了這里,而我卻遲到了。”學生驚異地接過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手里,說:“我讓你住手你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這塊糖獎勵給你對我的尊重。”那個同學更驚異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到他手里。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有正義感。”那個同學感動極了,他流著淚后悔地說:“校長,我錯了,我也不應該動手。”陶行知隨即掏出第四塊糖塞到他手里,說:“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吧!”
問題:
(1)陶行知的做法體現了哪些教育原則?(9分)
(2)材料體現的德育過程的規律有哪些?(9分)
31.材料:
老師:雪化了變成什么?
學生:雪化了變成水。
老師點頭表示肯定:雪化了還能變成什么?
學生:?
老師:雪化了,天氣——
學生:越來越暖和了。
老師:大家穿著的衣服——
學生:越來越少了。
老師:小草開始——
學生:發芽了。
老師:小燕子——
學生:從南方飛回來了。
突然.一個學生站起來:雪化了變成春天。
老師:對了,雪化了變成水,但也能變成春天!
問題:
(1)該老師主要采用了什么教學方法?(6分)
(2)這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是什么?(6分)
(3)該如何運用這種教學方法?(6分)
下一頁查看>>>2017上半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考前檢測題答案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