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公平發展
新階段有了新任務
“2013年秋,花垣縣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輟學率0.43%;2014年秋,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輟學率0.38%,輟學率下降了0.05%。” 湖南省花垣縣教育局局長劉世文介紹說,這一成績看似很小,但對于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而言來之不易。“我們靠的是對教育改變命運的執著信念,鼓勵群眾樹立用知識改變貧困面貌的信心。”
“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擲地有聲的話,替群眾喊出了對新時期教育公平的新要求。兜底線、?;?、上水平,不含糊、不猶豫,教育公平的每一步都邁得鏗鏘有力。
“加快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步伐,是國家兜底線、縮差距,促進教育公平的重大戰略。”海南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教育局局長傅永東說,近年來,瓊中在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時,通過在全縣推進新課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等,使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從2011年到2014年,瓊中在全省義務教育階段中招考試綜合評價指數排名,由原來的第17名上升至第9名。
與民族地區學生一樣幸福的,還有學前幼兒和特教學生等。“近年來,寧波市建立了以公辦幼兒園、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發展新格局。目前,寧波市已認定300所市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招生覆蓋率達63%。”寧波市教育局局長沈劍光說。
“進入2015年,遼寧省特殊教育的利好消息一個接著一個。”沈陽市鐵西區春暉學校校長蘇潔說,首先,特教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普遍提高到 6000元以上;其次,從今秋新學期起,全省殘疾兒童少年將全部享受15年免費教育。這些舉措,極大地減輕了特殊兒童家庭的生活負擔,學校在花錢上也“任性”多了。
為了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從中央到地方,從教育部門到財政部門,教育投入都更加突出公平,強調瞄準薄弱環節,努力把資金用在“刀刃”上。
“宜賓市將農村義務教育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大力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學生食堂建設、教師周轉房建設和學校道路暢通等四大工程建設,提升農村辦學條件。”四川省宜賓市教體局局長伍小兵給記者算起了賬:目前,“四大工程”建設項目開工率達96.7%,竣工率達85.1%,完成投資18.87億元,惠及師生38.67萬人。
除了“兜底線、?;?rdquo;,教育發展更要“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江蘇省鎮江市教育局局長趙玨對記者說:“自2013年以來,鎮江市骨干教師、其他專任教師的流動比例,連續兩年均超過江蘇省提出的15%比例要求。”
綜合改革
向改革最深處動刀
面對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這場攻堅戰,教育管理者沒有退縮,而是旗幟鮮明、較真碰硬,“深化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改革、高等院校綜合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向改革最深處動刀。
善政必簡。“濰坊市從2004年開始,就在全國率先進行了以中小學校去行政化改革為核心的簡政放權改革,取消中小學校行政級別,推行校長職級制。”山東省濰坊市校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井光進說。
“與簡政放權相伴隨的,是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陜西省教育廳廳長李興旺對記者闡述他對教育綜合改革的理解,“對省一級來說,就是要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在更高層次建立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聯動機制,在更大范圍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更高水平激發教育活力,切實履行教育改革、發展和穩定的職責。”
2014年,最令人關注的教育改革莫過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9月4日,國務院發布了歷時3年多起草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規范自主招生和高考加分等配套文件也相繼出臺。
2014年底,上海交通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得到國家教改辦的批準。“從今年開始,上海交大將探索建立同臺競技、分類發展的學術評價體系,讓海歸和本土教師打破‘出身’界限,按照能力、水平、貢獻獲得相應評價,教學為主型、研究為主型、教學科研并重型三類教師都得到發展空間。”上海交通大學黨委辦公室主任趙文華說。
質量提升
找準內涵發展突破點
“教育質量的提升,最終落到人才的質量上。立德樹人,始終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秦斌說,“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推進協同育人;以依法治教為保障,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在立德樹人大方向的引領下,中小學校長教師專業標準發布,各級各類教育質量監測指標體系建立,“卓越計劃”等取得進展……
“校長專業標準出臺前,籌集資金、計生工作、拆遷工作、征地工作、流動攤販整頓等都可以成為衡量校長的指標。”福建省晉江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許長華說,現在校長能理直氣壯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了。
“‘十二五’以來,陜西省教育廳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大力推進‘本科教學工程’,截至去年底,共獲批31名國家教學名師、56個國家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4項國家教學成果獎、23所高校成為國家‘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高校。”陜西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范永斌說,通過項目帶動和建設,大幅擴招后人才培養質量不高、教師隊伍建設與培養培訓薄弱、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不強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