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基礎護理知識點
基礎護理知識點:口腔護理
(3) 常用漱口溶液: ① 生理鹽水: 清潔口腔,預防感染??谇籶H為中性時適用。② 朵貝爾溶液(復方硼酸溶液): 除臭、輕度抑菌。口腔pH為中性時適用。③ 0.02%呋喃西林溶液: 清潔口腔,廣譜抗菌。口腔pH為中性時適用。④ 1%~3%過氧化氫溶液: 抗菌、防臭,遇有機物時放出新生氧。口腔pH偏酸性時適用。⑤ 1%~4%碳酸氫鈉溶液: 用于真菌感染。口腔pH偏酸性時適用。⑥ 2%~3%硼酸溶液: 酸性防腐劑,抑菌作用。口腔pH偏堿性時適用。⑦ 0.1%乙酸溶液: 用于銅綠假單胞菌(綠膿桿菌)感染時??谇籶H偏堿性時適用。
(三) 操作方法① 攜物至床旁。核對床號、姓名,解釋。② 協助病人平臥或側臥,頭偏向一側,面向護士。治療巾圍頜下及枕上,彎盤放于口角旁。③ 濕潤口唇、口角。檢查口腔有無出血、潰瘍及活動牙齒。④ 協助病人用吸水管吸水漱口。⑤ 囑病人咬合上、下齒,用壓舌板撐開頰部,用彎鉗夾緊棉球,弧形擦洗一側頰部,再沿牙縫縱向由上至下,由臼齒至門齒,擦洗左側外面。同法擦洗右側外面。⑥ 囑病人張口,依次擦洗左側上內側、下內側、咬合面。同法擦洗右側。再擦洗上腭及舌面、舌下,勿觸及咽部,以免引起惡心。每擦洗一個部位,更換一個棉球。⑦ 協助病人用吸水管吸水漱口,撤去彎盤,用治療巾或紙巾拭去口角處水漬。⑧ 用手電筒檢查口腔粘膜,酌情使用外用藥。⑨ 取下治療巾,安置病人,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必要時協助病人清潔義齒并佩戴。⑩ 記錄口腔護理時間、效果評價。
(四) 注意事項① 操作時動作輕,特別是對凝血功能較差的病人。② 昏迷病人忌漱口,棉球蘸水不可過多且每次只使用一個棉球,操作前后要清點棉球數目。③ 使用開口器時,應從磨牙處放入,不可用暴力助其開口。④ 如有活動義齒應先取下,用冷開水沖洗刷凈,待病人漱口后戴上。暫不用的義齒,可浸于冷開水杯中備用,每日更換一次清水。⑤ 傳染病病人的用物按隔離消毒原則處理。⑥ 長期應用抗生素者,應觀察口腔粘膜有無真菌感染。
基礎護理知識點:皮膚護理
(一) 淋浴和盆浴協助有自理能力的病人進行盆浴或淋浴。
1. 操作方法① 先調節好水溫,以40~45℃為宜。② 向病人交代有關事項,攜帶用物,送病人入浴室,浴室不應閂門,可在門外掛牌示意。③ 如需幫助沐浴的病人,護士應進入浴室,協助病人脫衣、沐浴及穿衣。④ 注意病人入浴的時間,若時間過久應予詢問,防止發生意外,若遇病人發生暈厥,應迅速到位救治、護理。⑤ 病人沐浴后,應再次觀察病人的一般情況,必要時作記錄。
2. 注意事項① 飯后須過1小時才能進行沐浴,以免影響消化。② 防止病人受涼、暈厥、燙傷、滑跌等意外情況發生。③ 妊娠7個月以上的孕婦禁用盆浴;衰弱、創傷和患心臟病需要臥床休息的病人,不宜盆浴或淋浴。④ 盆浴時應防止病人滑倒。在浴盆中浸泡不可超過20分鐘。⑤ 傳染病病人的沐浴,根據病種、病情按隔離原則進行。
(二) 床上擦浴適用于病情較重,長期臥床、活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1. 目的① 保持皮膚清潔,使病人舒適。② 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強其排泄功能,預防皮膚感染及壓瘡等并發癥。③ 觀察病人一般情況,提供疾病信息。④ 活動肢體,防止肌肉攣縮和關節僵硬等并發癥。
2. 操作方法① 攜物床旁,核對床號作好解釋。② 關閉門窗,用屏風遮擋,調節室溫在22~26℃,按需給予便盆。③ 臉盆內倒入熱水2/3滿,調節水溫至50~52℃。④ 擦洗順序: 為病人洗臉、頸部;清洗上肢和胸腹部: 為病人脫下衣服(先脫近側,后脫遠側;如有外傷則先脫健肢,后脫患肢),在擦洗部位下面鋪上大毛巾,按順序擦洗兩上肢和胸腹部;協助病人側臥清洗雙手;擦洗頸、背、臀部: 協助病人側臥,背向護士,依次擦洗后頸、背部及臀部,并用50%乙醇按摩背部及受壓部位;協助病人穿衣(先穿遠側,再穿近側;先穿患肢,再穿健肢);擦洗雙下肢、踝部,清洗雙足;擦洗會陰部。⑤ 酌情在骨骼隆突部位用50%乙醇按摩,預防壓瘡的發生;需要時修剪指(趾)甲、梳頭。⑥ 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開窗通風。⑦ 記錄執行時間及護理效果。
3. 注意事項① 操作中應遵循節力原則。② 掌握擦洗的步驟,及時更換溫水。③ 動作要輕柔、防止受涼,并注意遮擋。④ 注意觀察病情。一般擦洗應在15~30分鐘內完成。
護士基礎護理知識點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