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分析(歷史)土地改革與抗美援朝
時間:
楚欣2
綜合輔導
2過程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以外,全國大陸的土地改革基本結束。三億多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和生產資料。
3.特點
采取了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的政策。這就有利于減少土地運動的阻力,有利于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更有利于發展農村的經濟。
4.意義
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在政治、經濟上翻了身,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生產迅速發展;在政治上鞏固了工農聯盟。
二、抗美援朝
1.背景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的第七艦隊開到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企圖阻止我國解放臺灣省。不久又組成一支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侵略朝鮮。他們越過“三八線”,把戰火一直燒到中朝邊境。美國空軍還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威脅我國安全。
2.過程
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與朝鮮軍民并肩抗擊美國侵略者,連續取得五次大規模戰役的勝利,把美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扭轉了朝鮮局勢。1951年7月,美國被迫同意進行停戰談判。由于中朝軍民的沉重打擊,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以美軍的失敗而勝利結束,中國人民志愿軍分批凱旋。
3.意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美國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保衛了朝鮮的獨立和中國的安全;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同時,這一勝利,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