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政職業能力考試備考
公務員行政職業能力考試備考:奧運常識問題
答:奧林匹亞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發祥地,位于希臘首都雅典西南約300公里的地方。
2、古代奧運會創始人是誰?
答:古代奧運會的創始人是伊菲圖斯。
3、奧運火炬是如何起源的?
答:奧林匹克火炬起源于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類上天盜取火種的故事。為了紀念這位神話中的英雄,古代奧運會采取點燃圣火的儀式。
4、《擲鐵餅者》是誰雕塑的?
答:由古希臘偉大的雕塑家米倫公元前五世紀雕塑,《擲鐵餅者》一直保留至今,它栩栩如生地再現了運動員嫻熟、優美的投擲姿態。
5、現代奧林匹克創始人是誰?
答: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是顧拜旦,曾任國際奧委會第二任主席。(不是第一任)
6、著名的《體育頌》作者是誰?
答:顧拜旦在第五屆奧運會上發表了他的著名詩作《體育頌》。
7、國際奧委會是何時誕生的?
答:1894年6月23日,在法國巴黎舉辦的“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代表大會”上,正式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8、國際奧委會第一任主席是誰?
答:國際奧委會第一任主席是希臘詩人維凱拉斯。
9、國際奧委會總部設在何處?
答:國際奧委會總部設在有世界“花園城市”之稱的瑞士洛桑。
10、國際奧委會是個怎樣的組織?
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是一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繼承權的法人團體,是以不營利為目的的組織。
11、國際奧委會使用的正式語言是什么?
答:《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國際奧委會的正式語言是法文和英文,因此要求國際奧委會委員必須能講英語或法語。近年來,又增加了西班牙語、俄語和德語,這5種語言為公用語,在會議上同聲傳出。國際奧委會的文件包括奧林匹克憲法章在內的重要文件,如遇英文本法文本有出入之處,則以法文本為準。
12、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什么?
答:奧林匹克憲章明文規定,奧林匹克運動宗旨的內容是:使體育運動為人類的和諧發展服務,以提高人類尊嚴;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競賽的精神,促進青年之間的相互理解,從而有助于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使世界運動員在每四年一次的盛大的體育節日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聚會在一起。
13、奧林匹克的精神是什么?誰提出的?
答:奧林匹克精神集中體現在奧林匹克運動一貫遵循的宗旨及提出的格言和口號上。“和平、友誼、進步”是奧林匹克宗旨的高度概括。“更快、更高、更強”是奧林匹克格言。“重要的是參與,不是勝利”這句口號,反映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國際性和廣泛的群眾性。
14、奧林匹克運動的格言是什么?誰提出的?
答:奧林匹克運動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這個格言是顧拜旦的一位老朋友亨利-馬丁•狄東1895年提出的。
15、第一部奧林匹克憲章誰制定的?
答:第一部奧林匹克憲章是由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奠基人顧拜旦親自制定的。
16、國際奧委會執委由哪些成員組成?
答: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由1名主席、4名副主席、6名執行委員共同組成。
17、國際奧委會第一位女執委是哪個國家的,叫什么?
答:1990年,委內瑞拉人伊薩瓦•豐塞卡人選執委會,她是國際奧委會自1894年成立以來第一名女執委。
18、國際奧委會有過幾任主席?第七屆是誰?
答:國際奧委會自1894年以來,先后有七人擔任過主席。國際奧委會第七任主席是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
19、顧拜旦是第幾任國際奧委會主席?
答:皮埃爾•德•顧拜旦是國際奧委會第二任主席。
20、“奧林匹克之父”是對誰的尊稱?
答:坡埃爾•德•顧拜旦被人們譽為“奧林匹克之父”。
公務員行政職業能力考試備考:常識判斷有技巧
(1)排除法。
如果考生細心的話,便能夠發現排除法似乎適合于每一種題型。在這里,常識判斷題也不例外。在考生解答客觀題時,排除法便是最有效的解題方法之一,并且它也最適合于單項選擇題。在這部分題中,考生根據自己平時所掌握的知識,便會輕易的將最不適合題意的選項排除掉。甚至有些題可以直接將其他三項排除掉,選出正確答案。如果選項中有自相矛盾的,立即排除一個。其實有些題考生即使不能直接通過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減小試題的難度,從而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2)去同存異法。
這種解題技巧適用于考生對題目不能做出準確判斷的情況。當考生在閱讀完試題題干和所有選項后,如果發現選項中有內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將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別較大的選擇項,再將剩余的選項進行比較、判斷,最終確定符合題意的答案。這樣做的目的是縮小目標,提高答題的準確率。
(3)第一印象法。
有些試題,考生會有這樣的感覺。在讀完試題及選項的瞬間,大腦便有這樣的一個強烈的信號,此題選某項。但靜下來仔細考慮時,卻又不知道為什么。這種情況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進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來確定正確選項,便可將第一印象的選項選出。雖然這種選法不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但這樣選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確的。
(4)比較法。
在解答單項選擇題時,考生可以將各個選項同題目要求進行縱向比較,并根據各自同題意要求差異的大小來確定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
(5)猜測法。
這種方法一般情況下是不可取的,因為它靠的是運氣,正確率相當小。這種方法只有當考生運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試題的正確答案時才可使用。猜測法,其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避免考生在這種試題上過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從而耗費過多時間并影響考生的情緒。這種方法雖然是靠運氣,有時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一)復習的戰略問題
所謂復習戰略,可從縱向和橫向兩個向度理解,從縱向上說,指復習進程的規劃,從橫向上說,指復習內容的取舍布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善于制定復習戰略,才能把握復習的主動權,勝人一籌,對于考生,尤其是初涉公考的朋友來說,復習戰略實為一重大之先決問題。
通過對過去的總結和對現狀的探究,我們認為,如下戰略是實事求是的,謹供參酌采納。
第一,從縱向上說,宜先廣泛閱讀,后大量做題。
閱讀為本。廣泛閱讀背景材料,好比建房要打地基,正如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閱讀正是獲取第一手感性認識,夯實知識之基的手段。為此,材料的搜集、準備就是理所當然之事。我們認為,對于歷史、地理、醫學這樣的科目,中學教材或讀物是很實用的材料,對于時政,則可以經常瀏覽報章(如《參考消息》、《人民日報》等),亦可考前突擊掌握本年度重大時事,對于法律,則有必要使用專門針對公考的輔導教材。閱讀的方法以瀏覽為主,不必強記,可反復多次翻看,但求達到留有印象,不致遺忘即可。
做題為用。在閱讀材料,積累知識之后,還要通過大量做題來深化理性認識,提高解題速度。換句話說,閱讀可以讓我們做對題目,但在公考中,僅僅能將題目做正確是沒有多大意義的,還必須在做正確的基礎上做得夠快,而這只能通過反復練習來保證。
那么,總體上說,對每一個科目,都應當按照這樣的進程進行準備。
第二,從橫向上說,宜突出重點,避免平均用力。
如前所述,“時政、歷史和法律”是09真題的三大重點板塊,那么我們在復習時對這三部分內容就應當多下些功夫,在時間和資源上都應向這三個板塊傾斜,而對于其他部分,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可以少看或者不看。
(二)復習的戰術問題
復習的戰術問題,實則對既定戰略如何具體操作的問題,或者說如何閱讀和如何做題的問題。
如何閱讀呢?
首先,常識題具有涉及面廣的特點,要求閱讀范圍盡可能廣泛,因此,閱讀速度一定要快,以盡可能多地占有材料。
其次,由于材料內容太多,強行記憶、機械記憶幾乎沒有可能,我們提倡柔性記憶,也就是通過反復閱讀來深化大腦中的記憶痕,形成大致印象,事實上這對于公務員考試已經足夠。
再次,遵循記憶規律,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對同一材料,在1天后,2天后,4天后,7天后,15天后多次復習,就會記得很牢,而這已為眾多過來人的經驗所證明。
公務員行政職業能力考試備考:歷史上的15個盛世
1、文景之治
指西漢初期文景二帝推崇黃老之術,采取“與民休息”、“輕徭薄賦”、“約法省禁”等措施,使生產恢復發展,國力增強,出現了穩定的景象。
2、漢武盛世
是西漢在漢武帝當政下的全盛時期,文學、史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等,在這一時期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漢武帝身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時代所產生的政治思想與規劃,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3、昭宣中興
西漢中期,由于漢武帝劉徹晚年長期對匈奴發動戰爭,導致經濟蕭條,國庫空庫,漢昭帝和漢宣帝下詔賑貸農民,廢除一些苛法,屢次減免田租、口賦等稅收,減輕農民的力役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此時的西漢處于恢復性穩定及發展階段。
4、光武中興
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司馬光、梁啟超語)。
5、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是東漢繼光武中興之后,漢明帝、漢章帝統治時期出現的"大治"景象,此間把東漢推向了鼎盛。
6、元嘉之治
指宋武帝至宋文帝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7、開皇之治
開皇是隋文帝楊堅的年號,開皇之治指隋文帝統治時期,實行政治改革,改革吏治,提倡節儉,經濟發展,社會繁榮。
8、貞觀之治
指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為后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唐朝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9、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是指唐玄宗在位期間的一段盛世,其在位期間大刀闊斧的改革和開放是鑄就“開元盛世”最根本原因。
10、元和中興
元和中興是指唐朝唐憲宗在位時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的時代,視為中興之局。由于唐憲宗在位是用元和為其在位期間之年號,因而得名。
11、咸平之治
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出現的治世 。
12、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13、仁宣之治
又稱仁宣盛世,是明仁宗朱和明宣宗采取的寬松治國和息兵養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為永宣盛世。
14、弘治中興
是明朝在明孝宗治理下出現了的“治世”,他本人也被譽為“中興之令主”。
15、康乾盛世
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個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
此類知識點比較碎,考生們要通過影視作品、書記、網絡等途徑加深記憶,一定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