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資料分析易錯點及例題
資料分析易錯點:
問題:我國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 )。
A.快5.4個百分點 B.快2.1個百分點
C.慢5.4個百分點 D.慢2.1個百分點
【答案】B。解析:2006年全社會固定投資增速為24.8%-0.9%=23.9%,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30.2%-8.4%=21.8%,則全社會固定投資增速比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快23.9-21.8=2.1個百分點。
對策②:隔一年求量的題目,選項中一般會有中間年份的答案作為誤導選項。
例:2003年上半年,我國的糧食產量是8759億噸,同比增長4.5%,而去年同期是下降2.3%。
問題:2001年上半年,我國的糧食產量是多少億噸?
A.8759 B.8382 C.8579 D.8194
【答案】C。解析:8759÷(1+4.5%)÷(1-2.3%)≈8382÷(1-2.3%)>8382,注意其中B選項就是2002年上半年的數值,這種題目要注意選項特點,可以只計算2002年然后進行判斷。
對策③:在年均問題中,集中n為增長次數,時間直接做差
【例】2001~2008年地質勘查投資情況
政法干警
問題:2001~2008年,社會投資用于地質勘查投資的資金平均每年約增加多少億美元?
A.52.1 B.59.5 C.72.9 D.416.8
【答案】B。解析:根據圖形知,所求為(624.5-207.8)÷(2008-2001)≈(620-200)÷7=60億美元,只有B項最接近,注意2001到2009為2009-2001=8年。
二、【概念易錯點】
要點:增長率和增長量要分清、百分點和百分數要分清
對策①:增長量明確的問法如增長量是多少、增長多少元、增長金額是多少……這些問法都帶有單位,不明確問法如增長最多、增長最少等等。
增長率的明確問法如增長率是多少、增長或增速高/低/快/慢多少,增幅在一般情況指增長率,特殊情況“增長率增幅”問的是百分點。
“多多少”可以是問量也可以是問率,具體要看選項。
【例】2008年12月與2009年12月江蘇省13省轄市工業增加值
政法干警
問題1:在江蘇省13個省轄市中,2009年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量最多的是多少?
A.泰州市 B.揚州市 C.蘇州市 D.無錫市
【答案】C。解析:同比增量=2009年12月工業增加值-2008年12月工業增加值。觀察圖中折線圖的豎直距離差,明顯蘇州市的增量最大。
對策②:百分數是具體的數量去比較等來的,百分點是百分數做比較得來的(百分數做差,結果讀作百分點)
例:2005年某省海洋產業總產值達2144.6億元;海洋產業增加值達302.4億元,約占全省海洋產業總產值的14.1%。海洋三大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31.0∶16.7∶52.3調整為2005年的21.0∶13.2∶65.8。
問題:2005年海洋第三產業所占比值相對于2000年( )。
A.提高了10個百分點 B.提高了10%
C.提高了13.5個百分點 D.提高了13.5%
【答案】C。解析:65.8%-52.3%=13.5%,提高了13.5個百分點。
三、【細節易錯點】
要點:單位細節易錯、端點含義易錯、語言表述細節易錯
對策①:有些題目是明確需要進行單位換算的,而有些題目是看似需要其實不需要,做題時要注意節省時間。
對策②:題干出現超過多給時間的問題,有的能求,有的不能求,要學會判斷。
對策③:要注意區分這些字眼
以上、以下:一個整體分為兩部分時,經常使用
大于、超過:大的范圍廣
突破:剛剛大于
小于、不足:小的范圍廣
接近:剛剛小于
幾成:40%就是4成,60%就是6成,42%還是4成
逐漸:一個趨勢
逐年:每年都比上一年
資料分析易錯點例題:
據北京市勞動部門統計,我市2001年共有下崗職工25萬人,2002年下崗職工人數相對于2001年增加11.2%,占同期全國下崗職工人數的8.34%。而已經拉開序幕的全國政府機構改革,1997~2005年間大約48.6%的干部被裁出國家行政機關,這些被裁干部占同期錄用公務員人數的60%,而同期錄用公務員39653人。
另外,2005年全市職工年均工資28348元,比上年增長17.9 %,全市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26509元,比上年增長20.1%,其中:中央在京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41089元,增長23.5%,地方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20253元,降低1.5%,地方國有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18375元,增長12.7%;地方集體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11366元,增長3.1%;地方其他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22804元,降低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637.8元,增長12.6%。
1.2002年全國下崗職工人數為( )。
A.27.8萬
B.50.7萬
C.333.3萬
D.54.9萬
2.2002年全國下崗職工人數與1997~2005年間被裁干部的比例大約為( )。
A.100∶1
B.140∶1
C.5∶62
D.17∶3
3.根據上述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2005年全市企業職工年均工資年增長額高于全市職工年均工資年增長額
B.2005年全市職工年均工資約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倍
C.2004年地方企業職工年均工資高于同期地方其他企業職工年均工資
D.2004年中央在京企業職工年均工資高于同期地方企業職工年均工資與地方集體企業職工年均工資之和
4.下列全部是2005年的數據,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①全市職工年均工資
②中央在京企業職工年均工資
③地方企業職工年均工資
④地方國有企業職工年均工資
⑤地方其他企業職工年均工資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⑤>④
5.2005年全市各類職工年均工資較去年增長額最大的是( )。
A.全市職工年均工資
B.全市企業職工年均工資
C.地方集體企業職工年均工資
D.地方國有企業職工年均工資
資料分析易錯點例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2001年北京市共有下崗職工25萬人,2002年下崗職工人數相對于2001年增加11.2%,占同期全國下崗職工人數的8.34%,則2002年全國下崗職工人數為25×(1+11. 2 %)÷8.34%>25×108%÷9%=300(萬),觀察量級,只有C符合要求,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B
解析:
由上一題,2002年全國下崗職工人數為333.3(萬人);由材料,1997~2005年間大約48.6%的干部被裁出國家行政機關,這些被裁干部占同期錄用公務員人數的60%,而同期錄用公務員39653人,則被裁干部人數為39653×60%=39653×0.6=23791.8(人),則 2002年全國下崗職工人數與1997~2005年間被裁干部的比例為3333000∶23791.8>100∶1,只有B選項符合,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 C
解析:
2005年全市職工年均工資年增長額為28348×17.9%÷(1+17.9%)≈29000×0.18÷1.2,全市企業職工年均工資年增長額為26509×20.1%÷(1+20.1%)≈26500×0.2÷1.2,很明顯后者大,A說法正確。
全市職工年均工資為28348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637.8元,28348÷15637.8≈29000÷16000≈1.8,B說法正確;
2004年地方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20253÷(1+1.5%),地方其他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22804÷(1+7%),很明顯后者大于前者,C說法錯誤。
2004年中央在京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41089元,地方企業職工20253元,地方集體企業職工11366元,很明顯41089>20253+11366,D說法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C。
4.答案: C
解析:
全市職工年均工資為28348元,中央在京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41089元,地方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20253元,地方國有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18375元,地方其他企業職工年均工資為22804元。從大到小的正確排列順序為②①⑤③④,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B
解析:
2005年全市各類職工年均工資較去年增長額分別如下:
全市職工:28348-28348÷(1+17.9%);全市企業職工:26509-26509÷(1+20.1%);地方集體企業職工:11366-11366÷(1+3.1%);地方國有企業職工:18375-18375÷(1+12.7%)。
首先排除A,因為A是全市所有職工的平均增長額,不可能為最大;觀察后三項,很明顯全市企業職工的增長額最高,故正確答案為B。
行測資料分析易錯點及例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