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邏輯判斷論證結構解析
邏輯判斷論證結構解析:
首先,二者的論據不同,“知果求因”的論據是單一事實,而“因果共存”的論據則是兩個已知事實;
其次,二者的結論不同,“知果求因”的結論,是在分析、推測論據中事實發生的原因,而“因果共存”的結論,則是將論據中兩個事實建立起因果關系。
根據這些不同,我們可以這樣分辨兩種結構:如果在結論中,構成因果關系的“因”與“果”兩個事實在論據中都已經進行了描述,那么該題目應為“因果共存”的結構。如例2中,戀愛與工作狀態好都是我們在論據中已經知道的事實。
在比較清楚后,再對二者分別進行削弱。
對于知果求因,我們可以采用否定此因、另有他因的方式(如例1中可以說明該運動員并沒有傷病,或者說明該運動員由于要拓展新領域所以退役);削弱的兩種方式中,另有他因的削弱力度更強。
而對于因果共存,我們可以采用另有他因、因果倒置的方式(如例2中可以說明小張最近受到了領導的表揚、職位得到了提升,或者說明小張正是因為工作狀態好才吸引了另一半,并墜入愛河);兩種削弱方式,因果倒置的削弱力度更強。(注:采用因果倒置存在一個重要前提,即結論中因與果的兩個事實在發生的先后性上并不確定。)
邏輯判斷論證結構例題:
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經常吃沙棘果對兒童的智力發育有益。”研究人員對 560 名兒童 進行調查,發現那些經常吃沙棘果的兒童,其智力水平較很少吃沙棘果的兒童要高。因此,研究人員發現了沙棘果與兒童智力發育之間的聯系。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論證?
A.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吃沙棘果的人智力水平并不比很少吃沙棘果的人的高
B.調查顯示:沙棘果價格非常高,只有富裕家庭的兒童才經常吃,同時這些家庭有條件實現 兒童的早期智力開發
C.這項兒童發育研究的課題負責人是沙棘果生產商,其目的就是要擴展沙棘果的銷售渠道
D.沙棘果是兒童喜歡的食品,家長經常把沙棘果作為禮物獎給智力表現優異的孩子
【解析】答案選D。題干的結論是“發現了沙棘果與智力發育之間的聯系”,即首句中的“經常吃沙棘果對兒童的智力發育有益”。而吃沙棘果、兒童智力發展兩個事實,在論據中均出現,在結論兩個事實設置為因果關系。因此這屬于因果共存的論證結構,而D項是將原因和結果倒置,B是另有他因,兩個選項都可以達到削弱的效果,但是因果倒置程度更重,因此選D。
行測邏輯判斷論證結構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