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語言理解
行測語言理解:段落分析
談到段落分析,首先必須要談的就是主旨句。但是我們要知道,主旨句的位置可能是首句,或者在中間,或者在結尾。所以不要永遠只看首句或者尾句。主旨句在哪個位置是根據文段的文意,或者寫作的邏輯確定的,在哪個位置也不是絕對的。我們應該抓住關鍵的牛尾巴,把握主旨句的基本特征,即能夠涵蓋全段文意的句子,就OK了。那么在閱讀的過程中,只要你們看到具有這種特征的句子,就馬上能判斷出是主旨句。有的文段沒有主旨句,則需要自己做出歸納概括,自己提煉。
其次要說到引語。它通常指文段的第一句話。它的作用常常是引入話題。引語具有明顯的基本特征,就是陌生話題的開啟,或者是一個概念闡述。當然,在某種情況下,引語就是主旨句。所以請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引語。因為它大致告訴接下來文段的意思走向。很多人忽略了這點。
第三,要說到作者或者說命題人的顯性與隱性。也就是說在這段話里,作者是站出來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還是假借專家或者類似據說這樣的模糊詞語,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和觀點。把握作者的顯性與隱性,對于判斷文意,揣摩作者意圖十分重要,特別是細節理解題。
第四,要談到文段邏輯架構的梳理。你要理清這段話在總體上是并列關系還是遞進關系還是順承關系,還是因果關系等等,這點很多人已經講過,我不再贅述。記得有一道題,就是中國科學家找到了與火星最為相似的環境,是中國的沙漠什么的,那道題,一共就兩句話,順序不同,選項馬上發生變化。
第五,對文段中重點詞語的把握。所謂重點詞語,一是重要概念,二是高頻詞,三是重點關聯詞語。這個主要是有助于我們快速把握文段主旨,特別是詞語理解,很有必要。重點關聯詞主要是為了把握文段邏輯架構。
第六,談談到文段的標點符號。很多人往往忽視這個。標點符號的重要性,用的最多的就是分號和冒號。分號表示并列。冒號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句號才標志著它的結束。還有一個問題必須要說,就是句號和逗號。這兩個符號用的最多。句號和逗號的作用不用我多說,就是表示停頓和更長的停頓。這沒毛病。但請大家注意:句號不代表著一層話的結束,而逗號也并不一定意味著前后句子內容上的一致性。在國考中這種狀況出現的很多,大家一定要多加注意,否則肯定會擾亂你們劃分段落層次。
最后做個總結,段落分析是對整個文段的綜合梳理,雖然我說了這么多,但在考場上,其實都是一個流暢的過程,瞬間一氣呵成。只有進行段落分析,你才能準備把握文段意思,而做完段落分析,你也就明白了文段的意思,再接下來做題,只要做好選項甄別,基本這道題就OK了。再交代一句,我們在考場上肯定不能一板一眼地按照規定程序來。因為沒有時間,一道題,基本上讀一遍,再看一遍選項,就要選答案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在課下的練習,一定要養成思維定勢,這樣在考場上就能盡量保證不產生技術變形。
行測語言理解:弄清語意輕重
說到行測言語中的邏輯填空,一直是讓考生們非常頭疼的題型,邏輯填空從頭到尾只有兩大考點,一個是分析語境,而另外一個就是詞語辨析,詞語辨析會考察含義側重、語意輕重、詞義范圍、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形象色彩、搭配對象、適用范圍、詞性和句法功能等幾個方面,在此,中公教育專家重點來看一下語意輕重的相關問題。
語意輕重是指詞語意思很相近,但是詞語的請重點卻有所不同的;比如,我們看一下,指責和斥責,輕視和蔑視哪個更重啊,這個我想大家都能辨別出來,斥責比指責更重,蔑視 比輕視更重。但是有的同學會發出疑問,老師,那到底這道題是填一個語意輕的還是語意重的呢?怎么看這道題填輕還是重的詞語呢?這里面有兩個方法,首先看標志詞,一方面看關聯詞,如果出現甚至、更、還這種關聯詞,那么這些詞語的后面要比前面的語意要重一些;另一方面看代表詞,如果出現一些、有些、稍微、頗、可能、或許、未必這種詞語的時候,對應的空應該填一些語意輕一些的;如果出現所以、肯定、猛烈、必然、一定這種詞語的時候,對應的空應該填一些語意重一些的詞。舉個例句:那些經典的文章可能存在某些()A錯誤、B瑕疵。這道題還是比較簡單的,我們分析一些題干,題干中出現了可能、某些這樣的詞匯,那么應該填一個語意輕一些的詞,瑕疵比錯誤語意輕,所以這道題應該選B。第二個方法是語義判定法,有時材料中并不會出現明顯的代表詞和關聯詞,那可以根據語義來判定,舉個例子:專家()我們,如果不好好愛護環境,那么環境會反過來懲罰我們……;A.警告、B通告;這道題的語義我們可以發現說的是當今非常嚴重的環境,應該是語義比較重的,所以應該填一個語義較重的A警告。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在接下來的復習中,考生們不僅要知道這個詞語是輕的還是重的,重點還是要找到語境的關鍵點,從而辨析出來應該選什么詞語;總之,對應邏輯填空,希望考生們能夠多積累,多總結,多分析,這樣才能把邏輯填空的正確率提高上去。
行測語言理解:閱讀重點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科目中,有一種大的題型叫做言語理解與表達,其中又可以分為邏輯填空、片段閱讀、語句表達,那么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來跟大家說說片段閱讀中主旨觀點類的題目,這一類題是片段閱讀的重點題型,所以掌握好這一部分非常關鍵,而在這種類型的題目中,我們可以借助文段中出現的關聯詞來快速的解題,今天重點講解兩類關聯詞:表示因果和轉折的關聯詞。
首先是表示因果的關聯詞,我們都比較熟悉,常出現的有: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因此……;所以……等,當我們在題干中發現這樣的關聯詞后,就可以快速確定文段的重點了,一般來說重點是在我們的結果部分,但是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如之所以……是因為……,這個關聯詞出現的時候,重點在原因部分。結合具體的題目感受一下:
例1:唐卡是極富藏族文化特色的一種繪畫形式,自吐蕃王朝興起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寶。它的題材除宗教外,還有歷史和民俗的內容,故又被稱為了解西藏的“百科全書”。所以,想要了解西藏的歷史,除正襟危坐地閱讀嚴謹但略顯呆板的史書外,你還可以選擇一種愜意和愉悅的方式——欣賞唐卡,與眾多的古人對話,想象曾經的歷史事件,體味藏族人豐富的精神世界,了解獨特的藏族民俗,這是一個讓歷史變得立體可感的過程。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唐卡可以給大家提供一種愜意輕松的了解西藏的方式
B.唐卡中記錄了獨特的藏族民俗和曾經的歷史故事
C.唐卡是了解西藏文化和歷史的“百科全書”式的繪畫形式
D.唐卡是極富藏族文化特色且歷史悠久的一種繪畫形式
中公解析:在這段文字中,題干中出現表示因果關系的“所以”,那么我們要重點關注的就是“所以”之后的內容,分析這部分內容可以了解到,它重點是說我們可以選擇欣賞唐卡這種方式來了解西藏,所以答案選擇A。
其次是表示轉折關系的關聯詞,比如然而;卻;雖然……但是……;實際上;事實上;其實等,這些關聯詞都是表示轉折關系,那么我們轉折關系的重點一般在轉折之后,對其進行概括總結,選出答案。
例2:很多經濟學家預計,印度因為人口的快速增長而前途光明,因為它將逐步收獲“人口紅利”。未來十年,印度的就業人口將增長26%。這些年輕勞動力將顯著降低人口的撫養比,從而提高儲蓄率,促進投資,推動經濟發展。但年輕人口轉化為勞動力的前提是在于一個國家的教育設施是否完備,能否提供足夠的培訓。印度欠缺的也正在于此,研究顯示,盡管每年新增勞動人口1280萬,但印度每年僅能培訓約310萬人,只是新增人口的四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三反而成為社會發展的負擔。
作者通過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人口紅利”能推動經濟起飛
B.出生率對國家經濟發展影響巨大
C.高出生率有助于推動經濟發展
D.教育資源欠缺最經濟發展
中公解析:本段文字首先介紹了人口對于印度發展有利的一面,一個“但”,表示轉折,之后論述的是教育對年輕人口轉化為勞動力的重要影響,所以選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