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聯(lián)考定義判斷試題詳解
公務員聯(lián)考定義判斷試題(一)
C.根據(jù)所學過的知識解答考試時的難題
D.醫(yī)生根據(jù)病人的口述材料,迅速的作出疾病的診斷
【例題】司法:亦稱法律的適用,是指國家司法機關依據(jù)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下列選項中哪種是司法活動?( )
A.根據(jù)群眾的舉報,海淀區(qū)工商局采取行動,于某日晚依法對幾家音像店進行了查處,繳獲盜版光盤千余張
B.通縣公安局干警依法對犯罪嫌疑人王某予以逮捕,并對其進行審問
C.李某作為一審的被告,對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審判不服,上訴到上級人民法院,省高院對該案進行二審
D.海淀區(qū)人民法院深人街道居委會,積極開展普法宣傳,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
【例題】特定物:民法上的特定物是指具有獨立特征或被權利人指定,不能以他物替代的轉讓物。
下列選項中列有特定物的是( )。
A.商場里待售的自行車B.拍賣會上拍賣的一副徐悲鴻的名畫
C.新版一百元面值的錢D.藥店柜臺里放的“三九胃泰”沖劑
【例題】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依照法律規(guī)定應受懲罰的行為。下列屬于單位犯罪的是( )。
A.遼寧某法院院長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的犯罪
B.某國有公司經理用公司的財物收買公安局長,要求他釋放公司一名下屬
C.某電腦公司業(yè)務主管甲收買了另一公司技術骨干乙,從乙那里獲得大量的商業(yè)秘密用于公司的發(fā)展,公司對此給予支持
D.某事業(yè)單位領導對職員江宏的工作極其不滿,經領導商議決定將江宏辭退
【例題】犯罪集團:是指3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集團。下列哪項判斷是正確的?( )
A.王平、張濤和馬為是好朋友,他們苦于手頭上不寬裕而想一起去偷竊。在做好一切準備之后,他們對附近銀行進行了搶劫,并被當場抓獲。這三人組成的是犯罪集團
B.某公司被查出有重大的偷稅漏稅行為。這家公司是犯罪集團
C.以馬超為首的二十幾名社會閑散人員經常有計劃的對列車乘客進行搶劫。這些人構成犯罪集團
D.西門里小學五名學生經常在下課后聚眾鬧事,打傷同學。這些學生組成的是犯罪集團
公務員聯(lián)考定義判斷試題答案
D【解析】A、E與C中均是根據(jù)已經收集到的資料或者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的過程,思路是清晰、明確、有條理的。而D中,醫(yī)生只是根據(jù)病人的口述,并沒有經過一系列的檢查,迅速做出的判斷,符合定義。
C【解析】根據(jù)定義,司法的活動主體是國家司法機關,活動內容是依法處理案件。所謂國家司法機關在我國是指各級法院和檢察院。A項中的工商局和B項中的公安局則屬于行政機關;D中人民法院的普法行為不是具休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活動,因此不是司法活動。故選C。
B【解析】由定義,特定物不能用其他物品代替。B項中的徐悲鴻名畫是不能用他物來替代的,具有獨立特征,故屬于特定物。
C【解析】由定義,單位犯罪的主體不是以某個個體的身份實施的犯罪行為。A項中院長的受賄和B項的經理的行為都是個人行為,不是單位作出的。D項中事業(yè)單位領導對員工進行辭退的行為不構成犯罪。C項中業(yè)務主管竊取商業(yè)秘密的行為獲得了公司的支持,因此屬千單位犯罪。
C【解析】由定義,犯罪集團的突出特征是群體較為固定的實施犯罪行為。A項王平、張濤和馬為只是臨時組成犯罪群體,不符合犯罪集團的概念。公司偷漏稅是單位犯罪,不能算是犯罪集團。小學生聯(lián)合起來打架不構成犯罪。C項的團伙搶劫行為經常是有計劃的,符合定義。
公務員聯(lián)考定義判斷試題(二)
【例題】社會公共利益:指全體社會成員都可以直接享受的利益。
下列不屬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是:
A.某市為了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決定投巨資修建一條省際高速公路和一座長江大橋,前期的拆遷安置工作已經做好
B.某地方政府將原來舊有居民的土地轉讓給開發(fā)商,開發(fā)商在這塊地上開發(fā)出高級住宅出售
C.有關部門提出:北京“秀水市場”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不利于城市的發(fā)展,有礙城市景觀,為了保障人民安全和財產安全,必須實行“撤市”
D.某渡口由于風浪大且年久失修,已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農民企業(yè)家知道后捐資10萬元重新修建好了該渡口
【例題】虛假同感偏差又稱“虛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們常常會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當遇到與此相沖突的信息時,這種偏差使人堅持自己的社會知覺。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虛假同感偏差的是:
A.小明非常喜歡玩網絡游戲,經常逃課去玩游戲,他認為那些整天學習的同學,只不過是因為家里看得緊才會認真學習
B.一次聚會,小趙點了兩盤魚丸,可卻沒什么人吃,朋友問小趙:“你點的怎么不吃呢?”小趙說:“我今天胃不太舒服,我覺得魚丸很好吃,是給你們點的。”
C.木匠甲干活干得大汗淋漓,就把自己的衣服脫掉了,他生怕旁邊的孩子也熱著,就幫孩子把衣服給脫掉了,導致孩子因受涼而發(fā)燒
D.小張和小劉都是哲學系的研究生,經常在一起討論學術問題,兩人往往各執(zhí)一詞,都認為對方是錯的
【例題】職務輪換,也稱崗位輪換,是企業(yè)有計劃的按照大體確定的期限,讓員工或管理人員輪換擔任若干種不同工作的做法,從而達到考察員工的適應性和開發(fā)員工多種能力的目的。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職務輪換的是:
A.新員工在就職培訓結束后,讓他們在各個工作崗位上輪流工作一定時期,最后才確定他們的正式工作崗位
B.安排員工做不同的工作,開發(fā)其潛在能力,以取得多種技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經營環(huán)境
C.為了培養(yǎng)經營管理骨干對企業(yè)業(yè)務工作的全面了解和對全局性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對各部門經理級干部實行輪換制
D.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干部和員工進行升職提拔,總公司的部門主管可以升到公司副總或者地方分公司總經理
【例題】所謂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行為構成誣告陷害罪的是:
A.甲捏造“文某強奸幼女”的事實,并向司法部門舉報
B.乙與丁某長期不和,便捏造丁某包養(yǎng)情人并匿名舉報,使丁某與妻子離婚
C.丙捏造同事萬某受賄10萬元的事實,并印刷大量傳單在縣城的大街小巷張貼
D.丁匿名舉報李某搶劫他人50萬元。事后查明,李某只搶劫了5000元
【例題】零次情報是指沒有正式的固定的載體的,形成一次情報之前的非正規(guī)情報。零次情報的“零”具有兩個方面的意思:即零散和初始的意思。如果把所獲得的零次情報在全社會范圍內廣泛的、正式的公開發(fā)表,那么,零次情報就轉化成了一次情報。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屬于零次情報來源的一項是:
A.政府工作報告 B.電視新聞報導
C.全國人口普查報告 D.2006北京統(tǒng)計年鑒
公務員聯(lián)考定義判斷試題答案
【解析】B。B項中得到利益的是地方政府和開發(fā)商,而不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可以直接享受”,不屬于社會公共利益。
【解析】D。D項并沒有“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不屬于虛假同感偏差。A、B、C三項都符合定義。
【解析】D。定義的關鍵屬性是“讓員工或管理人員輪換擔任若干種不同工作”、“考察員工的適應性和開發(fā)員工多種能力”。A、B、C三項都符合這兩個定義屬性,屬于職務輪換;D項是工作升職調動,不符合定義的屬性,因此不屬于職務輪換。
【解析】A。誣告陷害罪的定義要點是:①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②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③情節(jié)嚴重。A項符合定義要點;B項不符合②③;C項不符合②③;D項不符合①。故答案選A。
【解析】B。A、C、D三項都是在全社會范圍內廣泛的、正式的公開發(fā)表的,因此不屬于零次情報的來源。B項電視新聞報導可以提供零散和初始的信息,可以從中獲得非正規(guī)情報,所以是零次情報的來源。故答案選B。
公務員聯(lián)考定義判斷試題詳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