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行測定義判斷專項試題及答案
國考行測定義判斷專項試題:
C.削足適履D.亡羊補牢
2.邊際效用,指的是消費者從一單位新增商品或服務中得到的效用(滿意度或收益)。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是指當消費者消費某一物品的總數量越來越多時,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單位物品的消費所獲得的效用(即邊際效用)通常會呈現遞減的現象。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最符合邊際效用遞減法則的是:
A.隨著約會次數的增多,戀愛中的兩個人都覺得對方的吸引力在逐漸減弱
B.往農田里撒第一個100公斤化肥增產最多,第二、三個100公斤化肥增產效果遞減
C.小剛非常愛吃媽媽做的紅燒排骨,可是在接連吃了三天之后就吃不下去了
D.隨著記憶次數的增加,記憶效果逐漸加強,每次記憶的作用呈遞減趨勢
3.選擇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諸多刺激中,人們僅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選擇性注意的一項是:
A.志愿者小張在奧運會期間,每天忙于奧運賽場的服務,無暇觀看奧運比賽
B.奧運結束后,一些學生仍對奧運精彩紛呈的賽事感到意猶未盡,無法投人到新學期的學習生活中
C.意大利小伙子馬克觀看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后,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于是留在北京學習漢語
D.北京奧運會期間,原本鬧離婚的夫妻倆,由于一起收看奧運會節目,交流增多,關系緩和,不再鬧離婚了
4.風險控制是指風險管理者采取各種措施和方法,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造成的損失。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風險控制的一項是:
A.某企業建立了預留基金以備應對突發事故
B.某醫院對診室和病房進行定時清掃和消毒
C.某公司為每位出差的員工都辦理了交通意外保險
D.某金融投資機構調查尋求融資的公司的管理水平
5.在計算機安全領域里,釣魚式攻擊,又名“網釣法”或“網絡網釣”,是一種企圖從電子通訊中,通過偽裝成信譽卓著的法人媒體以獲得如用戶名、密碼和信用卡明細等個人敏感信息的犯罪詐騙過程。
根據以上定義,下列選項中使用了釣魚式攻擊的是:
A.某著名社交網站受到黑客攻擊,以至于所有用戶信息被盜
B.工商銀行向一些定制服務的客戶定期發送含有客戶賬戶明細的郵件
C.使用支付寶的用戶在交易成功以后都會收到支付寶發送的確認郵件
D.某銀行客戶張某收到了該銀行業務辦理通知的郵件,按要求辦理后卻發現帳戶被盜,事實上該銀行未發出任何郵件
國考行測定義判斷專項試題答案:
1.【答案】C。解析:C項比喻不合理地遷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不懂得變通,表現出了思維的僵化和呆板,所以體現了思維定勢。A項比喻以偏概全,B項比喻取舍不當,D項是彌補錯誤的意思,都沒有反映出思維的僵化和呆板,因此沒有體現思維定勢。故答案選C。
2.【答案】B。解析:根據定義,邊際效用遞減法則的對象必須是消費者所消費的物品,只有B項中的“化肥”符合,故答案選B。
3.【答案】D。解析:A項是由于沒有空閑才沒有觀看奧運比賽,不是忽略了奧運比賽,不屬于選擇性注意;B項奧運賽事與新學期的學習生活不是同一時期出現的不同刺激;C項沒有體現對其他刺激的忽略。只有D項由于一起看奧運會節目而忽略了兩人之間的矛盾,屬于選擇性注意。
4.【答案】B。解析:A、C、D三項都是為了消滅或減少風險而采取的措施,B項對診室和病房進行定時清掃和消毒是醫院的職責,與風險事件無關,因此不屬于風險控制。故答案選B。
5.【答案】D。解析:“釣魚式攻擊”的定義要點是:①偽裝成信譽卓著的法人媒體;②獲得如用戶名、密碼和信用卡明細等個人敏感信息。A、B、C三項都不存在偽裝,不符合①;只有D項發出郵件的并不是該銀行,而是偽裝銀行以獲得其賬戶信息為目的的網釣者,使用了釣魚式攻擊。
國考行測定義判斷試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