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判斷推理答題技巧附例題
判斷推理答題技巧
3、三段論前提型題目。
4、由于所有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老師眼里都是好學生,所以每個學習差的學生在老師眼里都是差學生。論點:學習差的學生—差學生;論據:學習好的學生——好學生。加強:老師眼里好學生就是成績好。
5、否定代入法:論點:嬰兒對玩具的不同偏愛是由性別基因決定的。加強:嬰兒對玩具的愛好不受玩具的顏色的影響。否定代入:如果嬰兒對玩具的偏好受玩具顏色的影響,則其對玩具的偏愛并非由性別基因決定。
6、論點:你是個軍醫;論據:具備醫生與軍人雙重氣質。由論點推出論據即軍醫具備醫生和軍人雙重氣質并非加強論證。由論據推出論點,連接論據與論點的才屬于加強論證。搞清楚論據論點是什么。
7、論點:邏輯學是有用的;論據:凡是最自由、最高尚、最獨立的東西就是有用的東西。加強支持型論證:邏輯學是最自由、最高尚、最獨立的東西,即通過搭橋方式進行加強。
8、
論點:海神號應該能突破1000萬票房;論據:達芬奇密碼突破700萬票房;類比推理:兩部片子都是精品,預計每天的票價和上座率都差不多即推理前提是背景及屬性相似。
二、類比推理
1、熊膽”是“熊”的組成部分并且屬于一種器官,“熊膽”具有藥用價值。“魚鰾”是“魚”的組成部分并且屬于一種器官,“魚鰾”具有藥用價值。邏輯關系:A是B的組成部分,且B具有某種特性。
“蜂”通常指所有蜜蜂總科的昆蟲,“蜜蜂”只是其中一科,“蜜蜂”是一種“蜂”,二者之間為種屬關系。邏輯關系:A屬于B中的一科,二者為種屬關系。
“黑羊”和 “白羊”都是羊的一種,二者為并列關系。“周刊”和“月刊”都是期刊的一種,二者為并列關系。邏輯關系:二者并列,且均屬于后字的一種,所謂類比,位置也算。
“蘇州”和“徐州”二者為并列關系,但是“蘇州”和“徐州”并不是州的一種,二者是江蘇的不同市,是江蘇的組成部分。同為并列關系,具體題境會有不同的其他限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若蘇州徐州放在下面題境,則邏輯關系一致。
亞馬遜、京東、當當為并列關系,同屬于電商企業;
鍵盤、鼠標、掃描儀為并列關系,同屬于電子產品。
2、判斷各選項前后部分的邏輯關系。
海鹽 具有咸味 咸味是海鹽的一種本質屬性,咸味 名詞;供暖并非供暖器的本質屬性 供暖 兩組詞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
鹽場是海鹽的生產場所,取暖并非供暖器的生產場所的對應,兩組詞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
海鹽可以提供咸味的味覺,供暖器和電流之間無明顯的邏輯關系,兩組詞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
海鹽是調味劑的一種,供暖器是電器的一種,兩組詞均構成種屬關系,邏輯關系一致。
教師法是針對教師的法律,教師法規定要尊重教師。
婚姻法是針對婚姻的法律,婚姻法規定要婚姻自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
勞動法的針對對象之一是企業,勞動法規定不得招聘童工,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
會計法是針對會計的法律,會計法規定不得虛報賬目,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
勞動法的針對對象之一是司機,交通法規定不得肇事逃逸,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
3、條件關系: 必要條件 充分條件
條件 結論 結論推出條件,條件不一定推出結論 條件一定推出結論,結論不應推出條件
氧氣 燃燒 燃燒一定有氧氣,有氧氣不一定燃燒
吃飯 健康 健康一定吃飯,吃飯不一定健康
打雷 下雨 不充分不必要
水漲 船高 水漲一定船高,船高不一定水漲
團員和黨員是并列關系。條件一定推出結論是充分條件,結論一定推出條件是必要條件
4、反義詞:綠洲 荒漠;冷靜 緊張。
行測判斷推理例題
1、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想發明一種能夠溶解一切物質的溶液。下面哪項勸告最能使這位年輕人改變初衷呢?( )
A. 許多人都已經對此做過嘗試,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B. 理論研究證明這樣一種溶液是不存在的
C. 研究此溶液需要復雜的工藝和設備,你的條件不具備
D. 這種溶液研制出來以后,你打算用什么容器來盛放它呢
2、棕櫚樹在亞洲是一種外來樹種,長期以來,它一直靠手工授粉,因此棕櫚果的生產率極低。1994年,一種能有效地對棕櫚花進行授粉的象鼻蟲引進了亞洲,使得當年的棕櫚果生產率顯著提高,在有的地方甚至提高了50%以上。但是,到了1998年,棕櫚果的生產率卻大幅度降低。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有助于解釋上述現象?( )
A. 在1994~1998年期間,隨著棕櫚果產量的增加,棕櫚果的價格在不斷下降
B. 1998年秋季,亞洲的棕櫚樹林區開始出現象鼻蟲的天敵赤蜂
C. 在亞洲,象鼻蟲的數量在1998年比1994年增加了一倍
D. 果實產量連年不斷上升會導致孕育果實的雌花無法從樹木中吸取必要的養分
3、一個已經公認的結論是,北美洲人的祖先來自亞洲。至于亞洲人是如何到達北美的呢,科學家們一直假設,亞洲人是跨越在14000年以前還連結著北美和亞洲,后來沉人海底的陸地進入北美的,在艱難的遷徙途中,他們靠捕獵沿途陸地上的動物為食。最近的新發現導致了一個新的假設,亞洲人是駕船沿著上述陸地的南部海岸,沿途以魚和海洋生物為食而進入北美的。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使人有理由在兩個假設中更相信后者?( )
A. 當北美和亞洲還連在一起的時候,亞洲人主要以捕獵陸地上的動物為生
B. 上述連結北美和亞洲的陸地氣候極為寒冷,植物品種和數量都極為稀少,無法維持動物的生存
C. 存在于8000年以前的亞洲和北美文化,顯示出極大的類似性
D. 在歐洲,靠海洋生物為人的食物來源的海洋文化,最早發端于10000年以前
4、美國著名的智囊公司——蘭德公司花費了20年的時間跟蹤世界500家大公司,發現百年長盛不衰的企業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樹立了超越利潤的社會目標,不以利潤為唯一追求目標。從這段文字可以推出( )。
A. 百年企業都不追求利潤
B. 百年企業不追求最大利潤
C. 企業價值觀中最主要的、最核心的是企業的利潤觀
D. 樹立超越利潤最大化的價值觀是百年企業的精神文化基礎
5、甲、乙、丙、丁是思維天資極高的藝術家,他們分別是舞蹈家、畫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確定其中每個人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已知:
(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畫家曾經為乙和作家兩個人畫過肖像;
(3)作家正準備寫一本甲的傳記,他所寫的丁的傳記是暢銷書;
(4)甲從來沒有見過丙。
下面哪一選項正確的描述了每個人的身份?( )
A. 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畫家,丁是舞蹈家
B. 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畫家
C. 甲是畫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
D. 甲是作家,乙是畫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
行測判斷推理例題答案
1.這類型題屬于削弱型題目,只要找到一個選項和題干相矛盾就是最能反駁題干的,從此題可以很容易找到D項是與題干相矛盾的命題,最能勸其改變初衷,其他選項就相對軟弱的多了。故選D。
2.題干的矛盾是,1994年亞洲引進象鼻蟲使得當年的棕櫚果生產率顯著提高,可是到1998年棕櫚果的生產率卻大幅度下降了。如果D項為真,則可以解釋1998年棕櫚果的生產率大幅度下降是由于養分的缺乏。A項是無關項;B項秋季是成熟的季節,而象鼻蟲的作用在于授粉,秋季象鼻蟲的數量減少不會影響當年的產量;而C項加深了題干中的矛盾。故選D。
3.題干涉及兩個具有對抗性的觀點。要加強后一個假設可以通過削弱前一個假設的方式來進行。削弱前一個假設,就是要指出亞洲人不是靠捕獵沿途陸地上的動物為食,跨越在14000年前還連結著北美和亞洲的陸地進入北美的。B項正好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故選B。
4.A、B兩項表述明顯錯誤,排除;根據最后一句話,可知C項的表述也不正確;D項可以從題于中推出。故選D。
5.用排除法。根據(1)可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因此排除A項;根據(2)可知乙不是畫家和作家,排除C、D兩項。故選B。
行測判斷推理答題技巧附例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