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預測題及答案(2)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預測題(二)
1、提出“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的著名論斷的是( )
A、管仲
B、子產
C、鄧析
D、齊桓公
2、在我國傳統學術發展史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標志性學術成就。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漢代經學 魏晉玄學 隋唐佛學 宋明理學
B、漢代經學 魏晉佛學 隋唐玄學 宋明理學
C、漢代儒學 魏晉玄學 隋唐佛學 宋明經學
D、漢代儒學 魏晉佛學 隋唐玄學 宋明經學
3、(安徽卷)下列事件與相關人物對應錯誤的是:
A、三藩之亂:吳三桂,康熙
B、七國之亂:吳王劉濞、漢景帝
C、八王之亂:苻堅、謝玄
D、安史之亂:郭子儀、史思明
4、下列詩句所描述的對象與地點對應正確的是( )、
A、鎖鑰九邊聯漠北,丸泥四郡劃安西:雁門關
B、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泰山
C、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南京
D、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黃河
5、曲藝作為中國最具民間色彩的表演藝術,其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述思想感情并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特點是( )。
A、以情節表現故事
B、以口語說唱故事
C、以肢體語言表演故事
D、以歌舞演藝故事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預測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兩千六百多年前,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管仲說過這樣一段話:“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在管仲的治理下,當時的齊國經濟得到了傲視其它各路諸侯的飛快發展,為齊桓霸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答案: A
解析:
先秦儒道、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及宋明理學、清朝樸學都屬于傳統學術發展史上的標注性成就。故正確答案為A。
本題相關知識點:
經學原本是泛指各家學說要義的學問,但在中國漢代獨尊儒術后為特指研究儒家經典,解釋其字面意義、闡明其蘊含義理的學問。
魏晉玄學: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玄”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魏晉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之為“三玄”,而《老子》、《莊子》則被視為“玄宗”。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宋、明儒家的哲學思想。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
3、答案: C
解析: 答案是C。八王之亂是西晉年間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混戰,這場權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
4、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A選項出自清代裴景福的《登嘉峪關》,描寫的是嘉峪關;B選項出自元朝張養浩的《登泰山》,描寫的是泰山;C選項出自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描寫的是蘇州;D選項出自唐代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描寫的是長江。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5、答案: B
解析: 曲藝是中華民族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它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如相聲、評書、評話、京韻大鼓、快板書。它作為一門表演藝術,是用”口語說唱“來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并反映社會生活的,正如戲曲藝術的本質特點是”以歌舞演故事“,曲藝藝術的本質特征當是”以口語說唱故事“。這是曲藝有別于其他藝術門類的本質屬性。故正確答案為B。
看過“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預測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