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法律習題答案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法律習題(一)
A、甲犯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
B、乙犯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
C、丙犯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D、丁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
2、物權法的立法是涉及每一個人生活的大事。按照物權法一般理論,下列選項中屬于用益物權的是( )。
A、土地使用權
B、抵押權
C、留置權
D、質押權
3、下面屬于行政工作人員違反回避制度的有( )。
A、某行政人員在原籍鄉任鄉長
B、某行政人員在原籍縣任
C、屬于少數民族的某行政人員在原籍民族自治縣任
D、某行政執法人員參與處理自己原籍家鄉發生的行政案件
4、個體戶崔某為使自己的劣質醬油能在某超市上柜,為超市部門主管湯某安排一次全家境外游,并為湯某的兒子入學繳納了3萬元的贊助費。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這一行為屬于( )。
A、混淆行為
B、虛假宣傳行為
C、獨占排擠行為
D、商業賄賂行為
5、根據憲法規定,下列既是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也是我國公民應盡的義務的是( )。
A、勞動權
B、受教育
C、愛護國旗、國徽
D、批評、建議
E、檢舉權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法律習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刑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對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甲犯強奸罪,被判處有期徒刑 11 年,不符合假釋條件,故本題選 A。
本題相關知識點:
關于“假釋”,《刑法》第八十三條規定,“有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沒有執行完畢的刑期;無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十年。假釋考驗期限,從假釋之日起計算”。
2、答案: A
解析:
用益物權是指對他人所有物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他物權。其特征為:標的物主要是不動產;以占有為前提;是他物權、期限物權、限制物權;是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獨立物權。
我國的用益物權主要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典權。擔保物權,是指為確保債權的實現而設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特定財產的交換價值為內容的權利。我國擔保物權包括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由上可知,B、C、D項都屬于擔保物權,故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AB
解析:
公務員需回避的關系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近姻親關系。回避的類型有任職回避、公務回避、地域回避三種。地域回避指公務員擔任縣級以下地方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區的公務員除外)領導職務的,一般不在原籍任職。A和B都違反了地域回避。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B。
4、答案: D
解析: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或者購買商品”,其中所指的賄賂,既包括行賄也包括受賄。本題中崔某對湯某構成了行賄行為。 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AB
解析:
根據《憲法》規定,公民有勞動和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C 項愛護國旗、國徽是公民的義務。D、E兩項屬于公民的權利。因此正確答案為A、B。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法律習題(二)
1、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我國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是( )。
A、法院的判決書
B、沒有劇本的小品表演
C、建筑施工圖紙
D、用C++語言編寫的計算機程序
2、李莊和趙莊為相鄰一塊土地的所有權歸屬發生爭議,李莊的村干部就此事請示鄉政府。
下列哪一種答復意見是錯誤的?( )
A、“這件事,鄉政府可以出面召集你們雙方協商解決。”
B、“如果你們雙方達不成協議,我們鄉政府是無權處理的”
C、“你們可以去縣政府申請處理,也可以直接去縣法院起訴。”
D、“在糾紛解決之前,你們雙方必須維持土地利用的現狀。”
3、《行政復議法》規定,被申請人不依法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 )。
A、經兩次催告仍不提交的,視為沒有證據、依據
B、責令被申請人限期補交
C、對被申請人予以訓誡
D、視為沒有證據、依據,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4、2005年( )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訂的國務院《信訪條例》為信訪人專門增加了4項新的權力,即獲知相關信息、查詢信訪事項辦理情況、得到( )答復、要求復查復核的權利。
A、6月1日 書面
B、5月1日 書面
C、6月1日 口頭
D、5月1日 口頭
5、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的是( )。
A、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且損害國家利益的
B、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
C、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
D、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法律習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規定,法院判決書屬于國家機關司法性質的文件,屬于公有領域文件,著作權法不予保護。
沒有劇本的小品表演、施工圖紙和計算機程序都屬于著作權保護的范疇,綜上所述,故正確答案選A。
2、答案: C
解析:
《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所以A、B、D三項是對的,C項繞開政府直接起訴的意見是錯誤的。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D
解析:
根據《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四款規定,被申請人不按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故正確答案為D項。
4、答案: B
解析:
2005年5月1日起,新修訂的《信訪條例》將正式施行。新條例實施后,信訪人增加了四項新權利,即信訪人有獲知相關信息的權利,可以要求行政機關公開相關的信息;信訪人有權查詢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信訪部門要為信訪人查詢提供方便;有關行政機關在收到信訪事項后,要書面告知信訪人是否受理;信訪人對行政機關做出的處理意見如果不服,還可以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進行復查,如果對復查結果還不服的話,還可以向復查機關的再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故正確答案為B。
5、答案: D
解析: 根據《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A、B、C三項均屬于無效合同,只有D項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正確區分無效合同與可變更、可撤銷合同:無效合同一般是由于合同內容違法,損害國家利益;可變更、可撤銷合同一般是意思表述不真實。
看過“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法律習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