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習題及答案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習題(一)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有6個省級行政區與鄰國接壤
B、廬山在黃山以北,嵩山以南
C、在我國,丹頂鶴的主要棲息地是東北
D、新疆和青海的部分地區是屬于印度洋流域
2、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我國四川汶川縣發生了震級為8、0級的特大地震,涉及10個省區市,災區總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使受災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蒙受了巨大損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涉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下列關于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
B、震級是衡量地震時地面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
C、地殼內發生地震的地方被稱為震中
D、地震發生時離震中越近,震級越高,破壞力也越大
3、對自然地理中“東亞”和“亞太”概念范圍的認定正確的是( )。
A、“東亞”包括“東亞”和“東南亞”
B、“東亞”包括中國、日本、蒙古和朝鮮半島
C、“亞太”包括亞洲、瀕臨太平洋的美洲國家、澳洲和南太平洋島國
D、“亞太”包括亞洲東部沿太平洋的國家及地區、瀕臨太平洋的美洲國家和澳洲
4、下列國家中不與我國接壤的是( )。
A、巴基斯坦
B、阿富汗
C、哈薩克斯坦
D、柬埔寨
5、香港一些人發起的“占領中環”非法集會,嚴重沖擊香港法治傳統,擾亂香港社會秩序,影響香港民眾生活。如何讓香港恢復秩序,走上正常軌道,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中央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2015年9月22日,主席會見香港工商界專業界訪京團時,明確指出要( )。
A、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
B、堅定不移支持香港依法推進民主發展
C、堅定不移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D、堅定不移實行香港多元化方針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習題答案
1、答案: C
解析:
廬山在江西省,在嵩山、黃山之南,B選項錯誤。我國與外國陸域接壤的省級行政區有9個:廣西、云南、西藏、甘肅、新疆、內蒙、黑龍江、吉林、遼寧。A選項錯誤。只有青海部分地區受印度洋的影響。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A
解析: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0~70公里范圍內的地震,叫做淺源地震。淺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島弧外緣,深海溝內側和大陸弧狀山脈的沿海部分。
破壞性地震一般為淺源地震,故A項正確。
本題相關知識點:震級代表地震本身的強弱,只同震源發出的地震波能量有關,故B項錯誤。震中具有一定范圍,稱為震中區,震中區是地震破壞最強的地區,故C項錯誤。一次地震,無論遠近震級都是一樣的,但烈度(破壞性)不一樣,靠近震中烈度大故D項也不正確。
因此正確答案為A。
3、答案: BD
解析:
東亞通常是指亞洲東部,包括中國、蒙古、朝鮮、韓國和日本共五個國家。所謂亞太,即亞洲與太平洋的簡稱。亞太地區一般是指太平洋沿岸各國,包括南北美洲瀕臨太平洋的國家,太平洋內島國、大洋洲及亞洲東部各國和地區。因此,本題選擇BD選項。
本題相關知識點:從經濟地理概念來看,“東亞”的范圍擴大到東南亞,泛指自然地理概念中的“東亞”和“東南亞”。而"亞太"的經濟概念只包括亞洲東部沿太平洋的國家和地區、瀕臨太平洋的美洲國家、澳洲國家和南太平洋諸島國。
4、答案: D
解析:
我國的疆界和四鄰:中國陸上疆界從中朝邊界的鴨綠江口起,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止,總長2萬多公里,與14個國家相鄰:東為朝鮮,東北為俄羅斯,北為蒙古,西北為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西為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為印度、尼泊爾、不丹,南為緬甸、老撾、越南。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自北而南依次是:韓國、日本、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原來的錫金由于中印關系的改善,中國已經不再承認錫金為主權國家,而是印度的一個邦。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ABC
解析:
9月22日,主席會見香港工商界專業界訪京團時,明確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堅定不移支持香港依法推進民主發展,堅定不移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習題(二)
1、中國革命史上,一些歷史事件產生了深遠影響。按事件發生先后排列無誤的是( )。
A、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百色起義
B、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皖南事變
C、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重慶談判
D、上黨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
2、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政府制定了“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是在( )。
A、20 世紀 50~60 年代
B、大躍進時期
C、20 世紀 60~70 年代
D、__時期
3、關于新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第一”,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1949年,剛成立的新中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B、1957年,長江上第一座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C、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長征1號在甘肅酒泉發射成功
D、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我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4、下列機構(簡稱)不屬于我國民主黨派的是( )。
A、僑聯
B、民革
C、臺盟
D、民盟
5、在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最能反映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目的的規定是( )。
A、割讓香港島
B、開放五個通商口岸
C、賠款的規定
D、英國享受最惠國待遇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習題答案
1、答案: ABCD
解析:
南昌起義發生在1927年8月1日,秋收起義發生在1927年9月9日,百色起義發生在1929年, A項正確;
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皖南事變發生在1941年,B項正確;
平型關大捷發生在1937年9月25日,百團大戰發生在1940年,重慶談判發生在1945年,C項正確;
上黨戰役發生在1945年9月10日,萊蕪戰役發生在1947年1~2月,孟良崮戰役發生在1947年3月,D項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A、B、C、D。
2、答案: C
解析: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又試驗成功。1960年,我國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近程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我國自行設計和研制的中近程導彈發射成功;1966年,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因此”兩彈一星“戰略目標的實現是在20世紀60~70年代,故正確答案為C。
本題相關知識點:對于中國而言,“兩彈一星“是在非常艱苦、沒有外援的環境下所開發出來的成果。“兩彈一星”精神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環境下,從事科學技術開發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興國政策的開端。“兩彈一星”精神可當成政治語匯可以用在科技發展、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等領域上,例如,“用‘兩彈一星’精神創建一流大學”、“用‘兩彈一星’精神開發資訊產業”等。
3、答案: D
解析:
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并非1949年,A項錯誤。南京長江大橋于1966年建成通車,B項錯誤;而第一顆衛星命名為“東方紅一號”,長征一號是火箭名稱,并非衛星,C項錯誤。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A
解析:
民主黨派是指在中國大陸范圍內,除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以外的八個參政黨的統稱。它們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中國民主同盟(民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臺盟)。
中國僑聯是由全國歸僑、僑眷組成的全國性人民團體,前身是延安僑聯和全國僑聯籌委會。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 B
解析:
《南京條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后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這場戰爭是英國為打通通往中國的鴉片及貨物銷售之路而發動的侵略戰爭,開通五個通商口岸最能反映英國侵略中國的目的——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故正確答案為B。
看過“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