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法律常識題及答案(2)
公務員考試行測法律常識題(二)
1、關于刑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李某因刑事責任被某地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所以李某一共被剝奪了6年的政治權利。
B、我國刑罰的附加刑包括了罰款、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以及對于外國人適用的驅逐出境。
C、關于犯罪人員主動自首之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免除刑罰。
D、法定最高刑期為無期徒刑、死刑的,在已滿追訴期限后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2、對于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行政經費統一由財政納入預算予以保障,并實行國庫集中支付
B、完善分散靈活的公共財政體制,逐步實現規范的部門預算,統籌安排和規范使用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C、清理和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政府非稅收入;統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和津補貼制度,迅速解決同一地區不同行政機關相同職級工作人員收入差距較大的矛盾
D、行政機關不得設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庫“;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應當全部或部分上繳財政,允許一定條件下返還
3、下列關于訴訟程序的選項中,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是( )。
A、發回重審的案件
B、共同訴訟中,原告一方有50人
C、甲起訴乙,要求乙返還借款3000元,但起訴時乙下落不明
D、甲起訴乙合同違約,當事人雙方對爭議的事實陳述基本一致,無原則分歧
4、女大學生楊某因和父親楊暉拒乘一輛滿員中巴車,自己被打一耳光,父親被打得頭破血流,額部縫了5針。據證人說,他當時看到3名男子將楊暉打倒在地,并在其頭上連踹十幾腳后離開。然后打人者中年紀較大者又返回,在楊暉頭上狠踢幾下,旁邊的年輕女孩上前攔阻,也遭此人毒打。打人者隨后跳上中巴車離去。
從案例中可以看出,楊某與其父的( )受到嚴重傷害。
A、自由權
B、人身權
C、生存權
D、人格尊嚴權
5、根據法律規定,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移時,要堅持“三不得”原則,指的是( )。
?、俨坏酶淖兺恋厮袡?/p>
②不得改變土地的用途
③不得改變經營權的關系
④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的性質
⑤不得侵害農民的權益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公務員考試行測法律常識題答案
1、答案: A
解析:
B項不是罰款而是罰金; C項應當減輕或免除; D項上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批準
2、答案: A
解析: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完善依法行政的財政保障機制”的相關內容:完善集中統一的公共財政體制,逐步實現規范的部門預算,統籌安排和規范使用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緩解基層財政困難;清理和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政府非稅收入;完善和規范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工資和津補貼制度,逐步解決同一地區不同行政機關相同職級工作人員收入差距較大的矛盾;行政機關不得設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庫”;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沒收入必須全部上繳財政,嚴禁以各種形式返還;行政經費統一由財政納入預算予以保障,并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所以,B、D、C三項都是錯誤的,正確答案是A。
3、答案: D
解析:
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74條以及最高院、最高檢、司法部在2003年3月下發的《關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公訴案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規定,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對依法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的案件,
(2)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人民檢察院建議或者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
(3)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4)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5)被告人及辯護人對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實沒有異議。
D選項最符合要求,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B
解析:
人身權,又稱非財產權利。指不直接具有財產的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人身權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兩大類,其中人格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等。身份權包括親權、配偶權、親屬權等。本事件中,打人者不但侵害了生命權,同時也侵害了楊某等人的人格尊嚴,而它們歸屬于人身權中,所以答案選B。
5、答案: B
解析:
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于2008年10月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提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同時要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①和③的表述錯誤,答案選B。
本題相關知識點:
除了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權,該《決定》還提出,統籌城鄉社會管理,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使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推動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體制創新。
看過“公務員考試行測法律常識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