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如何巧取分數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巧取分數方法
其次,真題及模擬訓練。之前考生應該做了不少模擬題,這時考生應掌握做題的時間和感覺,更重要的是,通過做題掌握考查的重難點。這時反復做真題,在做真題的時候檢驗自己的復習效果。同時配套做模擬題鞏固提高。通過廣泛的做題,鍛煉自己的做題節奏及摸清真題的出題規律,將自己的知識薄弱點一一擊破。
最后,臨考試很近了的時候,再把資料重新翻閱一遍,溫故而知新。另外,再把之前做過的真題和模擬題拿出來看看,看作對的題為鞏固知識點,看做錯的題從而總結積累。考生切忌焦慮、浮躁,要沉得住氣,再次看書,可以參考相關輔導資料多重視一些重難點及考試的預測點。總之,在此階段要調整好心態,不放棄看書,一直堅持到底。
二、巧取分數的備考方法
常識判斷部分因為知識的龐雜,所以對具體內容還要掌握正確的備考復習方法,這樣在復習時事半功倍,多關注國情社情。所謂國情社情除了指中國的地理、歷史、國家性質等內容外,還有國家的大政方針、主要政策,考生應將復習的重點放在這一部分。比如黨的報告內容、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十二五規劃綱要、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等。
掌握各學科整體脈絡。常識判斷考查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法律、歷史等多個方面,知識點繁多,考生在做這部分的復習時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建議考生在復習時對各學科的內容從整體上把握,提綱挈領的復習可更好的抓住各學科的精髓,不至于因小失大。如經濟部分:宏觀經濟: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消費政策等,如人文歷史: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太平天國、辛亥革命等)、世界史。人文文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世界文學。
有舍有得。行測考試題目相對較多,答題時間相對較短,而常識判斷部分考查內容涵蓋廣泛,考生在答題時千萬要掌握好答題速度,對于沒有復習到的地方,要有所舍棄,將答題的珍貴時間用在更有把握的題目上。
三、沉著冷靜的備考心態
考生在備考時,要相信自己通過長時間的系統復習,知識水平肯定會有所進步,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也會越來越熟練,備考心態要調整好,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在考試中一定能夠考出理想的成績。
相信成功。成功總是令人欣喜,收獲好成績無疑是最大的成功。成功不會突如其來,從天而降;而是腳踏實地,不斷進取,大的成功,從來都是由以往小的成功鋪就而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每一天的收獲,可以為最后的勝利奠定基礎。自信是喚醒成功的動機,可以賦予自己冷靜的頭腦和積極的自我暗示。相信成功,讓成功眷顧自己。
建議考生,踏實做好每一天,前方有自己設定的目標,接下來需要的就是做好每一天,順其自然。只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將注意力集中到當前的事情上來,至于考試結果則不必多想,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就足夠了。做好每一天,持續下去,心態也會趨向平和。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解題小技巧
說到常識判斷類題目,很多考生覺得無從下手,因為常識判斷與行測文科、行測理科均有差別,主要考察考生知識的日常積累。而很多考生經過大學階段專業性的學習,很多初、高中的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知識都還給了老師,在考場上遇到常識判斷類題目自然會感到很頭疼。但是做常識判斷類的題目其實還是有一些小技巧的,主要靠排除錯誤選項來增加自己做題時選擇正確選項的準確率。今天就針對考過的歷史、地理學科等方面的知識給大家做進一步講解。
【例題】關于我國農業國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五大牧區的簡稱為新、藏、青、蒙和隴
B、南北方最主要的是糖料作物分別是甘蔗和甜菜
C、“湖廣熟,天下足”,江漢平原是最大的商品糧產區
D、紅壤是一種粘性酸壤,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區
【答案】C
【解析】這道題考察的是考生地理學科方面知識積累,A選項主要考察的是我國五大牧區是哪五個省份,B選項考察的是我國南北方經濟作物種類,C選項考察的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產區是哪個平原,D選項考察的是紅壤主要在我國哪個地區分布。首先來看A選項,我國以畜牧業為主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地區,而我國西北地區省份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除此之外大家了解的畜牧業為主的省份還有內蒙古自治區,而容易矛盾的就是西藏自治區是否為畜牧業為主的省份,這個大家可以考慮一下西藏的地形,主要為高原,氣溫較低,顯然農業不好發展,而西藏人主要以游牧為主,因此大家可以確定A選項為正確選項。再看B選項,這個我們初中地理就學過,我國南方主要從甘蔗中榨取糖,而北方則是種植甜菜來榨取糖,因此B選項也為正確選項。來看C選項,首先我國主要有三大平原,分別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而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江漢平原只是長江中下游平原中的一部分,因此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產區應為東北平原而非江漢平原,C為錯誤選項。最后看D選項,紅壤分布主要在長江以南的地區,這個我們初中地理也學過,而長江以南地形以丘陵為主,因此D正確。故這道題答案選C。
【例題】下列歷史人物與其著名言論對應錯誤的是( )
A、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B、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C、梁啟超——國家之主人為誰?即一國之民是也
D、曾國藩——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答案】D
【解析】近年來公務員考試中常識判斷考察歷史學科方面知識經常會考察到歷史人物與其言論的對應關系,遇到這類題目時大家首先要做的是看題目問的是對應正確還是錯誤,并且在做這類題時千萬不要因為個別字與自己積累的知識點對應有誤而選錯。在考試時,只會將不同人的名言弄混,而不會故意寫錯名言中的字。以這道題為例,A選項“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為孟子所說,而可能有部分同學記得這句話后半句為“達則兼濟天下”而選錯。其實“善”和“濟”為一個意思,都是照顧到的意思。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林則徐虎門銷煙后被陷害,充軍時所做的詩,這個選項對同學來說也不難分辨為正確選項。剩下C和D可能不好排除,在這里我們需要考慮梁啟超與曾國藩生活的歷史背景,梁啟超生活在光緒年間,歷經民國,這段時間正是中國文體由文言文向白話文變革的時期,因此C選項讀起來偏白話文一些,符合梁啟超時代特點;而曾國藩經歷清朝道光、咸豐、同治三代,主要功績是攻滅太平天國,為晚清中興之臣,而這句話“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體現出的是勇于變革的一種態度,與曾國藩經歷不相符合。因此經過排除,我們應選擇錯誤可能性更高的D選項。這道題正確答案也確實為D選項,“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北宋王安石名言,體現王安石勇于改革、勇于變法的一種精神態度。
【例題】下列哪種情形可能發生?( )
A、辛亥革命發生時,希臘人在體育場觀看世界杯足球賽
B、五四運動發生時,中國大學生利用半導體收音機收聽廣播
C、冷戰時期,蘇聯某地電影院放映彩色電影
D、戰爭期間,美國人在家里用計算機訪問互聯網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科技常識。A項辛亥革命發生于1911年,而第1屆世界杯是1930年烏拉圭世界杯,故A錯誤。B項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而半導體收音機最早出現在1946年。故B錯誤。C項冷戰時期1947年—1991年12月,手工著色的彩色電影始于1894年,自然色彩的彩色電影誕生于1906年。故C正確。D項越南戰爭發生在1955年-1975年,而互聯網始于1969年的美國,最初只是限于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90年代初,獨立的商業網絡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故D錯誤。故本題答案為C。這道題其實非常簡單,大家只要稍微了解歷史就可以知道冷戰時期彩色電影技術已經成熟。
看過“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如何巧取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