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習題及答案解析(2)
河南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習題答案
1.C【解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
2.C【解析】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建立了科學的政治經濟學體系,因此,二者共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3.D【解析】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的偉大發現之一;資本積累過程的分析以及平均利潤學說的提出是馬克思對前人學說的總結和歸納。列寧根據新的歷史條件,在政治經濟學方面,第一個對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作出了全面深刻的科學分析,揭示了帝國主義的實質和基本特征。
4.C【解析】社會經濟形態是指社會經濟活動的聯系方式。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兩種基本經濟形態。商品經濟是市場經濟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發達階段。
5.C【解析】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統一。商品經濟是與較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相聯系的經濟形式。自然經濟是與較低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經濟形式,是以自給自足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形式。
6.B【解析】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表現為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生產關系必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改變自身的性質,這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7.C【解析】推動社會經濟制度變革最根本的動力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生產力是最活躍的因素,是決定生產關系變化的根本原因。
8.D【解析】若采用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為4小時,剩余勞動時間為4+2=6(小時),則剩余價值率為6/4=150%。若采用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勞動日長度不變,必要勞動時間隨剩余勞動時間延長而相對壓縮2小時,為4-2=2(小時);剩余勞動時間為4+2=6(小時);則剩余價值率為(4+2)/(4-2)=300%。
9.D【解析】價值增值過程就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值形成過程。這個一定點,就是工人用于再生產自己勞動力價值的時間,而在工人工作日中用于再生產自己勞動力價值的時間是必要勞動時間,因而“超過一定點”指的就是把工人的勞動時間延長到必要勞動時間以上。
10.B【解析】勞動力是存在于活的人體內的勞動能力,而勞動則是勞動能力在生產中的耗費和發揮,勞動的實現必須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相結合為條件。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成為商品,而勞動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成為商品。工人在市場上出賣的不是勞動而是勞動力。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在現象上卻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這就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
11.B【解析】資本循環的過程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在整個過程中,生產過程起決定作用,因為只有在生產過程中才創造價值和剩余價值。資本運動的目的就在于實現價值增值。
12.B【解析】購買階段和銷售階段都屬于流通過程,在這兩個階段發揮作用的資本是流通資本。其他三個選項中,流動資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勞動對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勞動力的那部分生產資本;商品資本是指包含著剩余價值的商品;商業資本是指在流通領域專門從事商品買賣,以獲取剩余價值為目的的職能資本。
13.B【解析】考查資本周轉是從資本運動的速度方面,揭示資本周轉快慢對剩余價值生產的影響。
14.C【解析】外資經濟是經我國政府批準,在尊重我國主權、接受我國政府監督和管理的前提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就其性質來說,屬于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15.D【解析】企業可用于分配的收入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掛鉤,職工個人收入與勞動貢獻即效率掛鉤。
16.C【解析】占主體地位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是區別社會制度的根本標志。
17.D【解析】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作為一個整體是歸全體勞動者所有的,但在各個全民所有制企業之間卻是相對獨立的。
18.A【解析】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B、C、D三項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具體內容。
19.C【解析】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20.B【解析】在國有企業中,國家作為出資者享有所有者權益,企業對其經營管理的資產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處置的權利,并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只有政企分開,國有企業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
河南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習題及答案解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