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習題及答案解析
河南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習題(一)
C.2008年度生產者價格指數 D.2008年度基尼系數
2、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當通貨膨脹率上升時,一般會導致( )。
A.失業率上升 B.失業率保持穩定不變
C.失業率下降 D.失業率波動不定
3、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增長”,而“保增長”的根本途徑是擴大內需。以下不屬于政府可以采取的擴大內需的措施是( )。
A.提高存貸款利率 B.增加國債發行規模
C.降低稅率增加公共開支 D.增加財政補貼規模
4、作為調節社會經濟運行的一種重要經濟杠桿,提高稅率通常將( )。
A.提高政府的財政收入 B.抑制投資,有利于防止經濟過熱
C.刺激消費 D.提高稅收管理的效率
5、( )主要用于穩定和發展經濟,調節收入分配等目標。
A.預算政策 B.支出政策 C.稅收政策 D.公債政策
6、國家調控宏觀經濟時所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不包括( )。
A.調整法定準備金率 B.調整再貸款利率
C.公開國債的買賣 D.擴大基本建設投資規模
7、利率是一國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桿。變動利率對經濟影響的一般規律是( )。
A.提高利率,儲蓄減少
B.降低利率,投資會減少
C.提高利率,會抑制通貨膨脹
D.降低利率,消費會減少
8、當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時,一般不宜采取( )。
A.均衡的貨幣政策 B.緊縮的貨幣政策 C.擴張的貨幣政策 D.松散的貨幣政策
9、經濟學上所推崇的“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對較少、中等收入占絕大多數的分配結構。我國正在采取措施,實施“提低、擴中、調高、打非、保困”的方針,使收入分配朝著“橄欖型”方向發展。這主要是為了促進( )。
A.生產的發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會的公平 D.內需的擴大
河南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習題答案
1、【解析】A。2009年我國實行新的扶貧標準,將貧困線標準提高到年人均1196元。這是在2007年1067元低收入標準的基礎上,根據2008年度物價指數作出的最新調整,并取消了將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區別對待的政策。按照新標準,我國扶貧面將覆蓋4007萬人。
2、【解析】C。本題考查的實質是對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關系的理解。通貨膨脹的基本表現是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經濟呈過熱的態勢,表面上看經濟一片繁榮,工作好找,失業率低。通貨緊縮時則相反。但這只是一般情況下的關系,當出現滯漲時反而會出現通貨膨脹率高、失業率也高的現象。題干問的也是“一般會導致”,故本題選擇C。
3、【解析】A。提高存款利率,會吸引居民增加儲蓄,減少消費;提高貸款利率,會增加生產者的融資成本,抑制投資。因此,提高存貸款利率是收縮需求的措施,不僅不能擴大內需,反而會抑制需求。
4、【解析】B。
5、【解析】C。作為財政政策的一個有力工具,稅收政策主要用于穩定和發展經濟、調節收入分配關系等目標。稅收的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等性質保證了稅收作為財政政策工具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6、【解析】D。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國家中央銀行多年來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買賣公開國債是公開市場業務的一種。
7、【解析】C。提高利率,儲蓄會增加,而降低利率,儲蓄則會減少,投資和消費會增加,所以本題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很快就可以排除A、B、D三個不正確的選項。
8、【解析】B。緊縮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采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在社會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的情況下,如果采用緊縮的貨幣政策,會進一步降低社會總需求水平,加重供大于求的不平衡狀況,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應采取擴張的貨幣政策。
9、【解析】C。“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這是緩解收入差距擴大;“擴中”,就是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安排收入分配格局;“調高”,就是有效調節過高收入;“打非”,就是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保困”,就是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以上方法都是為了縮小收入差距,維護社會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河南公務員考試基礎常識習題(二)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
A.物質資料的生產過程
B.生產力
C.生產關系
D.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即生產方式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
A.勞動價值論
B.剩余價值學說
C.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D.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學說
3.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是()。
A.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B?揭示了資本的積累過程
C.提出了平均利潤學說D?揭示了帝國主義的實質和基本特征
4.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是()。
A.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B.私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
C.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D.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
5.商品經濟是()。
A.以自給自足為特征的經濟形式B.為他人而生產的經濟形式
C.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會的經濟形式
6.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是()。
A.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B.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改變自身的性質
C.從低級社會經濟形態發展到高級社會經濟形態
D.先進社會經濟制度取代落后社會經濟制度
7.推動社會變革最根本的動力是()。
A.生產方式的變革 B.生產力的發展
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D.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8.如工作日為8小時,其中必要勞動時間與剩余勞動時間各4小時,采取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方法各延長剩余勞動時間2小時,它們的剩余價值率分別由原來的100%變為()。
A.150%,100%B.150%,200%C.100%,200%D.150%,300%
9.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價值增值過程是超過一定點的價值形成過程。在這里,“超過一定點”指的是()。
A.收回了預付資本的價值后,繼續進行投資
B.剩余價值轉化為追加資本后,擴大生產規模
C.企業勞動生產率高于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
D.把工人的勞動時間延長到必要勞動時間以上
10.在揭示資本主義工資的問題上,首先要區分()。
A.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 B.勞動和勞動力
C.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 D.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
11.產業資本循環具有決定意義的階段是()。
A.購買階段 B.生產階段 C.銷售階段 D.流通階段
12.處于購買和銷售階段的資本可統稱為()。
A.流動資本 B.流通資本 C.商品資本 D.商業資本
13.目的在于揭示資本周轉速度及對剩余價值生產影響的是()。
A.資本循環 B.資本周轉 C.資本流通 D.資本增值
14.外資經濟就其性質說,是()。
A.單純的社會主義經濟
B.單純的資本主義經濟
C.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
D.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
15.在我國現階段,不同國有企業的職工,付出同樣的勞動,獲得的勞動報酬會有所差別,這是因為()。
A.貫徹按勞分配會使一部分企業先富起來
B.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是結合在一起的
C.按勞分配要貫徹效率優先的原則
D.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與企業的經營成果聯系在一起
16.社會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和一切剝削制度的根本標志是()。
A.多種經濟成分并存B.存在著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
C.生產資料公有制D.社會化大生產
17.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內部存在商品關系的原因是()。
A.全民所有制企業之間的經濟效益不同
B.各全民所有制企業使用的生產資料數量存在差別
C.各全民所有制企業屬于不同所有者
D.各全民所有制企業是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
18.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現代企業制度B.實現政企分開
C.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D.成為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
19.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典型形式,公司制的核心是()。
A.企業法人制 B.有限責任制
C.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D.科學的管理制度
20.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必須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
A.國家行政機關的附屬物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
C.國有資產的所有者 D.宏觀經濟調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