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常識考點總結
管理學基本原理包括:人本原理、激勵原理、能級原理、系統原理、權變原理、效益原理。
2.公共管理基礎知識
(1)公共管理的職能
公共管理的職能包括:政治職能、經濟職能、市場監管職能、市場秩序維護職能、收入分配調節職能、社會管理職能、社會保障職能、公共服務職能、環境和資源保護職能。
(2)公共政策的分類
按照政策的指導作用劃分,公共政策可劃分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體政策。
根據政策對社會和有關人們之間關系的影響,可以將公共政策劃分為分配性政策、調節性政策、自我調節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按照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會生活領域及其問題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政治政策、經濟政策、社會政策和文化政策。
(3)公共政策執行的原則
所謂公共政策的執行,是指政策執行者通過建立組織機構,運用各種政策資源,采取各種執行手段,將政策規劃的內容由觀念轉化為實際效果,從而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活動過程。公共政策執行的原則主要有:合法性原則、權變原則、系統性原則、時效性原則。
(4)公共決策的執行
①公共決策執行及其特點
公共決策的執行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據行政決策的目標,調動一切人力、物力、財力達到預期目標的活動。
公共決策執行的特點主要有:執行的目的性、執行的強制性、執行的時效性、執行的靈活性。
②公共決策執行的基本原則
公共決策的執行是由一系列行動組成的復雜的活動過程,任何一步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整個執行的偏差。因而,公共管理的執行必須堅持一定的原則,以保證預期目標的實現。一般來說,這些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整體規劃和統籌兼顧相結合;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執行效率和執行方法相結合。
(5)公共事業的概念和特征
所謂公共事業,是指一定的社會組織為滿足社會公共需求、提高社會成員整體生活質量和共同利益為目的,提供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一系列部門和活動。它涵蓋了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公共設施(也叫公用事業)等領域。
公共事業的基本特征是公共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公眾性:受益對象是社會公眾。
共用性:服務內容涉及廣大社會成員的共同需求。
公益性:服務目標是實現公眾的共同利益。
非營利性:事業產品的生產和提供不以營利為目的。
(6)公共事業管理的原則:
①公眾為本原則;②服務原則;③市場化原則。
(7)公共服務管理的原則:
①公正;②平等;③效率;④責任;⑤公共利益。
(8)公共危機的內涵
所謂公共危機,是指由突發事件引起,嚴重威脅與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發社會混亂和公眾恐慌,需要運用公共權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資源緊急應對和處理的危險境況和非常事態。
公共危機的特點包括:公共性;突發性和緊急性;高度不確定性。
危機應對或管理有四個方面的要點:減少、緩解危機;動員、準備資源以有效地控制危機;回應社會與公眾的需求;危機后的恢復與重建。
(9)公共危機的分類與等級
①公共危機的分類,可以從突發公共事件的誘因和性質兩個角度來劃分。
②公共危機的等級
在我國,根據《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按照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將危機事件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用紅色表示);Ⅱ級(重大,用橙色表示);Ⅲ級(較大,用黃色表示);Ⅳ級(一般,用藍色表示)。根據“能力本位”和“重心下移”的分級管理原則,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的突發公共事件,分別由中央級、省級、市級和縣級政府統一領導和協調應急處置工作。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公務員行測考試公共行政常識考點總結,歡迎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