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廣東公務員考試《申論一》鄉鎮試卷(二)答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書記胡春華指出:“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沒有解決好,主要是鎮(街)與村(居)的聯系沒有完全打通。”2014年10月,印發了《關于建立鄉鎮(街道)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的意見》,要求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做到常態化、制度化,按照省里的統一要求,各地結合實際,積極貫徹落實。
粵北某縣A鎮新園村村委會林主任說:“前幾年,鎮里面都會派一兩個鎮干部到村里掛職鍛煉,但大多有事才來,沒事就不來了。”
“以前要到鎮里才能見到楊書記,現在不用了,每周二他都會來。有啥事兒直接去村委會找他就行了。”村民李伯口中的“楊書記”,就是A鎮黨委書記。也是直接聯系新園村的駐點團隊負責人。
楊書記說:“現在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全部帶隊當組長,我自己和鎮里的4名干部組成的駐點團隊,以及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組成的輔助團隊,每周星期二都到村里上班。”
駐點的聯系制度實行后,不少地方鄉鎮干部的下鄉,逐漸由以往的不固定變成一種習慣,成為日常工作中固定的一部分,雷打不動。
A鎮西街社區居民小陳反映路燈損壞,沒想到第二天就修好了。之前,很少有機會接觸鎮領導的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向該社區駐點團隊反映問題,對方說:“好,我知道了,馬上派人去。”小陳說:“我原本以為要一個星期才能修好,沒想到第二天晚上路燈就亮了。”
2014年12月23日,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周二,A鎮5名駐點干部與5名盛隆村“兩委”成員在鎮人大副主席帶領下,分成兩組,一組4人負責在村委會辦公樓接待反映問題的群眾,另一組7人進村入戶聽取群眾意見建議。
“上門的團隊成員要走進田間地頭,邊干活邊和群眾拉家常。”鎮人大副主席說。“不僅要挨家挨戶走一遍,還要寫駐點日志,做工作臺賬,幫助貧困戶脫貧,協助村里制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
在A鎮東口社區,家家戶戶都收到了一張聯系卡。“您好,我是鎮長老關。這是鄉鎮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卡,上面有我們團隊全體成員的姓名、職位、手機號、微信號,如果您對社區、鎮政府有什么意見和建議,或者個人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們解決的,請直接和我們聯系。”關鎮長帶著駐點團隊來到聯系點東口社區,走家入戶派發聯系卡,“小小聯系卡搭起了黨員干部和群眾心連心的橋梁,承載了為民服務的信念。”
“我們鎮統一了駐點聯系工作流程,對于群眾反映的每一個意見建議,駐點團的成員都會記錄駐點日志,回來以后再把收集到的問題匯總成工作臺賬。是村(社區)負責的,還是鎮負責的,我們劃清責任再處理,不包辦、不代替。”關鎮長說。
為保證駐點聯系工作有效推行、不走過場,鎮里建立了組織考核與群眾滿意度測評相結合的績效評估考核機制,實行問責制度。鎮黨委將駐點聯系工作列入鄉鎮(街道)機關干部和村干部年度考核內容,涉及鄉鎮(街道)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的事項占60%考核分值,直接與鄉鎮(街道)機關干部的獎勵考核、村干部的績效相掛鉤。
材料2:
B鎮地處粵西山區,下轄15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約36萬。當地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
2014年7月22日-24日,受第8號強熱帶風暴“韋爾森”影響,B鎮境內風力達10級,傾盆大雨連續下了三天三夜,農田、魚塘、房子處處遭受水浸,全鎮共有4所房屋倒塌,89所房屋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尤其是B鎮受災最為嚴重的竹坑村,村道共15處嚴重受損,唯一通往鎮中心的竹坑橋塌方,村里與外界的交通幾乎中斷。“韋爾森”共造成7人受傷,其中1人重傷昏迷。
“我活了60多年,還沒見過這么大的雨,居然下了三天,我本來還要去種地呢,結果村干部勸我說,雨大危險就別出門了。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后怕,辛虧沒出門,撿回了一條命!”竹坑村村民老王說,“但隔壁小周就沒那么幸運了,可能是擔心剛買回來沒幾天的鴨苗,想過去看看,才走出家門沒幾步,就被刮落的枯枝擊中頭部,現在還躺在醫院。”
其實在“韋爾森”來臨之前,鎮政府就召開了緊急會議,布置搶險救災工作。由鎮領導牽頭,鎮干部、村“兩委”干部組成工作小組,連夜進村,根據村里情況分小組通知到每家每戶,叮囑農戶停止戶外生產作業,并且提前做好防御。
23日,傳來了“韋爾森”加強為臺風的消息,空中烏云密布,風卷云集,雨點時疏時急。鎮政府當機立斷,“所有危房戶必須轉移!首先就近轉移到親戚或其他村民家,實在不行就轉移到村委會辦公室,鎮村干部 要負責將危房戶安頓好。”
天色越來越暗,風越吹越急,就剩竹坑村沒有完成轉移了。竹坑村李主任說:“我們從來沒有這么大規模地轉移過群眾,村里的情況又很復雜,路難走,大部分房子都是幾十年前修建的,經不起這么大風雨。村里又沒什么年輕人,都是老人、小孩,有的不愿走,有的走不動。”得知這一情況后,鎮領導立即趕往竹坑村。
“房子的墻都有裂縫了,我肯定是想走啊。但兒子都外出打工了,自己的腿腳不好走不了啊!”彭大娘無奈地說,鎮領導看了村里的情況后,找來了村干部和紀委鄉賢,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小組負責勸說危房戶轉移,另一個小組動員群眾調集了幾輛農用車,負責轉移行動不便的危房戶。由于需要轉移安置的人員較多,一部分轉移到村委會,另一部分則被安置到附近的學校。盡管鎮村干部苦口婆心地勸說,但到了晚上7點多,竹坑村的危房戶余大爺還是不愿意離開,“我在竹坑村都幾十年了,有什么大風大雨沒見過,怕啥!”正在這個時候,轟隆一聲,大家跑出門外一看,不遠處一所房屋被泥石流沖倒了。這一幕讓大家都驚呆了。最終,余大爺聽從了鎮村干部的建議。晚上8點,臺風登陸的征兆越來越明顯,全鎮干部一刻也沒有放松,通宵留守駐點等待“韋爾森”的來臨。24日凌晨4點,“韋爾森”在省內沿海地區登陸,并向偏西方向移動。上午9點,“韋爾森”經過B鎮,但已減弱為強熱帶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