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基礎政治知識習題講解
公務員基礎政治知識習題:
D. 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
2. 下列關于本質和現象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假象不表現本質
B. 現象是可以直接感知的
C. 現象是個別的、片面的
D. 本質只能通過抽象思維把握
3.關于真理,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 真理是絕對的,它在任何條件下都成立
B. 真理是相對的,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真理觀
C. 真理的內容是主觀的,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真理觀
D. 真理的客觀性和價值性一般來說是一致的
4.下列對實踐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 實踐是道德實踐,告訴人們“我應該怎么做”
B. 實踐是主體客體化與客體主體化的過程
C. 實踐是政治實踐,表現為公民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方面
D. 實踐是生命活動,人和動物的生產活動就屬于實踐
5. 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標準是( )。
A. 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
B.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C. 社會政治法律制度狀況
D. 人們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公務員基礎政治知識習題答案講解:
1.【答案】D。
解析:認識的主體和客體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具體來說,它們的關系表現如下:第一,主體和客體的實踐關系。它是指主體與客體之間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實踐關系是一切其他關系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首要的基本關系。沒有實踐關系,其他任何關系都無從談起。第二,主體和客體的認識關系。它是指主體和客體之間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第三,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因此,主體和客體的關系首要的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故本題選D。
2.【答案】A。
解析:A項,現象表示事物的本質,假象同樣是表現事物本質的一種形式,假象從反面表現本質,是本質的一種顛倒、歪曲的反映。故A項說法錯誤。本質和現象相互區別。本質是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的性質,是組成事物基本要素之間的內部聯系。現象是事物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現。本質是內在的東西,人們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有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現象是個別的、片面的東西,而本質則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共同的東西。現象多變易逝,本質則相對穩定。現象比本質豐富、生動,本質比現象單純、深刻。因此B、C、D項說法正確。故本題選A。
3.【答案】B。
解析: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真理具有以下屬性:第一,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客觀的,實踐是物質性的活動。第二,真理具有絕對性,就真理內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著同客觀對象相符合的客觀內容,都同謬誤有原則的界限,真理的發展前景是無限的,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第三,真理具有相對性。從認識的廣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對無限的物質世界的某一階段、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認識。從認識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對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層次的近似正確的反應。從認識的進程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對事物的一定發展階段的正確認識。A項,真理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成立的,如果真理脫離了一定的時代和客觀條件之后,便不再符合客觀實際,就不能再成為真理,故A項說法錯誤。B項說法符合真理的第三個屬性,正確。C項說法不符合真理的第一個屬性,因此錯誤。D項,真理的客觀性與價值性無關。故本題選B。
4.【答案】D。
解析:實踐的基本形式:生產實踐、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和科學實驗。“道德實踐”和“政治實踐”都是包含在實踐中的,屬于實踐的形式,故排除A、C兩項。實踐發揮創造作用貫穿著主體客體化與客體主體化。主體客體化指人通過實踐使自己的本質力量轉化為對象物,即主體通過對象性活動向客體的滲透和轉化,也就是主體對象化。客體主體化,指客體從客觀對象的存在形式轉化為主體生命結構的因素或主體本質力量的因素,客體失去對象化的形式,變成主體的一部分。因此B項說法正確。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是人區別于動物最本質的特征。因此D項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
5.【答案】B。
解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標準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故本題選B。
公務員基礎政治知識習題講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