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政治知識習題及答案解析
公共基礎政治知識習題:
B.“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與“天不變,道亦不變”
C.“氣者,禮之依也”與“理生萬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與“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2.《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和諧文化建設提升到了新高度,并且進一步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
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
B.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C.“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社會主義榮辱觀
3.在香港回歸15周年之際,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內地與香港的合作,措施包括賦予深圳( )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優惠的稅收政策,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
A.鹽田
B.赤灣
C.前海
D.蛇口
4.下列選項中,屬于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的是( )
A.生態文明
B.創造條件讓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C.分配更加注意公平
D.廉政文化
5.下列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
A.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三個基本面: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B.中國共產黨的三大法寶:統一路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C.上世紀50 年代,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開展“三反”運動:反貪污,反浪費,反盜騙國家財產
D.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三項內容: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公共基礎政治知識習題答案解析:
1.答案: C
解析:
A項是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對應,二者均為唯心主義范疇;B項是唯物主義發展觀和形而上學靜止觀的對應,二者均為辯證法范疇;D項二者均涉及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同屬于唯物主義觀點;C項是樸素唯物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的對應,前者主張物質第一性,后者支持意識第一性,體現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 BD
解析: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全面分析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原則和重大部署,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思想光輝的重要文件,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描繪了一幅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路線圖。鮮明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概念。《決定》在總結近年來思想道德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第一次鮮明提出了這樣一個重大觀點:“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決定》把和諧文化建設提升到了新高度,并且進一步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故正確答案為B、D。
3.答案: C
解析:
在香港回歸15周年之際,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內地與香港的合作,措施包括賦予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優惠的稅收政策,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因此,本題選擇C選項。
4.答案: B
解析:
十七大報告中的五個“首次”:一、中共黨代會報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二、中共首次把“生態文明”寫進黨代會政治報告;三、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四、中共首次強調在初次分配中體現公平以遏制貧富差距;五、黨與腐敗“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現在報告中。故正確答案為B。
需要注意的是,“十七大”首次提出,和“首次出現在‘十七大’報告中”是不同的概念,如D選項“廉政文化”首次“出現”在報告中,但并非十七大首次提出的概念,該概念在十七大報告前早已有使用;A、C項同理,“寫入”和“強調”都表明是已有的概念。
5.答案: C
解析: 1951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根據同年秋季全國工農業戰線開展的愛國增產運動中揭發出的大量貪污、浪費現象和官僚主義問題,向全黨指出:必須嚴重地注意干部的貪污行為,注意發現、揭發和懲處。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把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作為貫徹精兵簡政、增產節約這一中心任務的重大措施,要求普遍地檢查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問題。12月8日,中共中央又發出《關于反貪污斗爭必須大張旗鼓地去進行的指示》。此后,一個全國規模的“三反”運動普遍地開展起來。
公共基礎政治知識習題及答案解析相關